不少网友吐槽称,4月在清明假期和五一假期调休后,“凑假”模式下,连续几个星期“双休”都变成了“单休”,假期前后上了三个“六天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似五一假期是五天的黄金周,其实是牺牲了两个周末强行拼凑出来的一地鸡毛。

调休,本身就是现代版的朝三暮四,一套折腾人的低劣把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拙劣的把戏,就是为了混淆大家对正常休息的期待,人为增加疲劳感,甚至是故意摧毁文明秩序的一种存在。

文明社会中,一周上六天班中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让每一个工作日都有种过“闰工作日”的错觉。

本来辛苦工作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迎接周二的到来,结果第二天醒来关闹钟的时候,发现今天才是星期一。

每个有“润工作日”的一周,我们都会产生一种错觉:
明天永远都是你刚刚过去的昨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譬如,身边的朋友们,包括我,都有同样类似的感受。
一到周二的中午,总觉得一周过去一半了,感觉熬一下就可以期待周五了,结果一看台历,才是周二,无比懊恼的认为这一周才刚刚开始。

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越工作越疲倦,越工作越漫长。

越在工作的压力下,越期待休息,休息日就离你越来越远。

纸面上看,不过就是调休了一天,实际上这种缓不过来的疲惫感形成了一组巨大的疲劳多米诺,被迫叠加却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崩溃。

我们经历了被迫的一周“润工作日”之后,丧,会写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无论工作和生活,都打不起精神,郁闷地情绪由内而外。

最让人沮丧的是,早早地我们就知道了如何调休,几号调休,不由自主的过早开始在心里做建设。

这种心理建设,是在破坏了原有的规律性后,被迫调整的心理预期,所以,注定了这种心理建设格外漫长。

我们现行的很多制度里,都还残留着许多苏联时代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典型的就是,只有工作、生产、劳动才是光荣的。
只要是想休息、去娱乐、哪怕有一点放松都是一种不可饶恕的原罪,是要群起批判的。

在这种思想影子下,人只是为经济贡献而产生的一种简单、单纯的劳动工具,而不是有七情六欲的人。

休息权不再神圣,可以肆意践踏。

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保护劳动者休息权的不受侵犯”,如同废纸,更多的还是在文化上。

近代历史的里程碑,大致都是下层借助新生产力向上层冲击。

其中一个里程碑是,“工作是神圣的,休息也是神圣的”。

对于下层来说,有一个道理本应是铁定的:我的劳动建立在休息之上。

我们确实是一群臭打工的,但我们也应该得到合理的休息。

围绕休息权的争论,是全世界上层们最头疼的事情之一。

哪怕是呼吁义务劳动的土地上,也至少需要先打着“为了人民”的崇高旗帜。

现在,休息权不仅直接被扒个精光,而且不再掩饰,直接告诉:
剥夺你们的休息权,就是为了“黄金周”,为了刺激下层消费,为了上层赚钱。

甚至可以公开随意调整,让你集中休,你就得休;让你连轴转,你就得转,工作永远都是神圣的,休息也永远都是可耻的。

从1886年的美国芝加哥,到2024年的这片土地,近140年的挣扎,荡然无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官方都可以随意地“指令式放假”,那公司们任意违反劳动法就变得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三四五线城市,大小周甚至单休,都极其普遍。
像工厂、餐馆等这类劳动密集型行业,一月能保证休四天都已经是谢天谢地,很多劳动者每月只能休息两天并不是什么耸人听闻。

说到底,我们最基础的休息权还处于拄拐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明兜里没什么钱,穷的都快卖屁股了,还要用疲惫的身体去来一趟更疲惫的低性价比旅行,只有集中释放消费的经济意义,对自己来说,打肿脸充胖子,没意义,更没有休息。

就像割韭菜割了十几年的房价一样,说一百万句也没用,不买最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我们只有“五一期间你我不出门不消费”可破。

“五一黄金周”在家好好睡觉休息,给自己的身体和钱包都放个黄金大假。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