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出了一位“战神”!

印度的战斗力,一向很拉垮。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更是出现了一个炮兵营被解放军3名步兵击溃的“名场面”。

所以,中国人绝对想不到,这场大败当中,印度竟然还能出了一名“战神”。

当惊讶的人们拿着印方宣传的战绩与中国战报一对比,却发现印度宣扬的“战神”事迹根本不存在,也就是说,印度虚构了一个“战神”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虚构的印度战神

印度佐德普尔市中心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看上去很威严的军人雕像,每年从印度军校毕业的军官们都会前来祭拜、致敬,表达自己向他学习的决心。

这名军官就是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死去的印度“战神”塞坦·辛格上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在当年的战争中,驻守热藏拉的塞坦·辛格上校带着手下的一个连100多号人,在解放军5000人的进攻下抵挡了3天时间,毙伤1300余人,最终为掩护士兵撤退而去世。

如果印度方面的叙述属实,那么这位塞坦·辛格上校确实担得起“战神”的名头,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根据中方的战报,热藏拉的印军将领确实是塞坦·辛格上校,他和他手下的印军表现相比于他们的同事也确实“不错”。

这个不错体现在,面对我军的进攻,塞坦·辛格上校的部队居然没有溃逃,而是坚守据点,投降的人也很少,这在印军当中可以算是标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要说他们给解放军造成了很多麻烦,令解放军付出了巨大伤亡,那就是纯属胡说了。

按照中方的档案,这场战斗历时不过1小时40分钟,就达到了全歼速决的作战目的,共歼印军141人,缴获全部武器弹药装备等,攻击部队伤98人,亡21人。

至于塞坦·辛格上校本人,战报里也提了一句,说他是被我方狙击手一枪毙命,死前没有任何挣扎。

解放军的战报向来是实实在在不掺水的,而这也说明了印度所谓的“战斗英雄”,不过是他们塑造出了的虚假幻象罢了。

按照实际表现来看,塞坦·辛格上校所率领的部队属于防守方,有据点为依托,装备上印军有美苏的支援,也是优势方,结果居然伤亡比进攻方还严重,换个部队肯定得挨批评。

结果到了印度这里,塞坦·辛格上校不但没有被口诛笔伐,反而被捧成了英雄人物。

那么,印度为何要给这位塞坦·辛格上校编造出一场不存在的英勇战斗,将他捧成印度“战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方推卸责任

印度想要塑造“战神”,肯定绕不开军方的鼎力支持,而军方营造谎言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不愿意为这场惨败承担责任。

在这场战争当中,印军的表现可以用一触即溃来形容。随着阵地的接连失守,印度军队的士气也随着崩溃,军中开始大规模出现部队抗命、士兵溃逃的情况。

有印度将军在回忆录中描述,前线的溃败导致了军队的恐慌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军部的战况报告甚至会进一步夸大惨败,司令官考尔在第一时间建议政府向美国求援,并准备好了全军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方的惊惶情绪很快扩散到了整个印度社会,边境地区的居民们惶恐不安,有条件的都在逃跑。

甚至是千里之外的印度首都新德里,此时都已经被恐慌所笼罩。

美国驻印大使加尔布雷思在日记中记载,当时的新德里坊间各种流言纷起,在各种传言中,解放军将派500伞兵部队空降新德里接管城市的说法流传最广。

就连尼赫鲁总理也被这种恐慌所笼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写给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信件当中,悲观地认为,如果美国不帮忙,那么“整个阿萨姆、 特里普拉、 曼尼普尔以及那加兰也将落入中国人手中”。

然而,中方反击印度的目的本来只是为了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与国家主权不受侵犯,因此在达成战略目标后就选择了主动撤离。

此时,终于从恐慌之中解脱的印度军方,开始担忧承担战败责任的问题了。

因为这场战败,尼赫鲁为印度民众打造的“有声有色大国”的“印度梦”一下子被打碎,民众当然十分不满,当时印度国内要求陆军担责的呼声很高。

印度军方当然不愿意也不能够承担这个责任。

为了甩锅,印度军方一方面把政府、媒体甚至是普通民众也拖下水,强调这次失败需要“责任共担”,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想方设法地扭转国内对于这场战争的“惨败”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宣传当中声称,是中国军队早有“预谋”,突然袭击,人多势众还占据了有利地形,印军毫无准备,所以才会不幸战败。

印度军方希望让民众相信,等到印军回过神来,全面动员起来投入中印战场之后,局势一定能够逆转。

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要让民众相信,只要准备充分,印军能够打赢,那么他们自然不能够承认,印军在在战争中的表现毫无亮点。

于是,所有表现稍微好一点的部队,都被拎出来当成典范大吹特吹,宣扬他们“英勇抗击”的精神,宣称他们“极大地阻滞了中国军队的进攻”。

在宣传的过程当中,印军阻击部队的“战果”一步步被夸大,印军的惨败也一点点被模糊甚至是“修改”。

而印度政府方面,虽然对军方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感到不满,但是也愿意配合军方否认战败,因为这对于政府形象有利。

两厢配合之下,大力宣扬印军英勇作战并降低战败程度,成为了印度官方的共识。

当时的国际局势也助长了印度这种虚假记忆的成型。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西方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敌对心理,在舆论宣传上完全支持了印度的说法,而苏联则是由于已经与中国矛盾初显,已开始了支持印度的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印度官方和西方舆论界的一遍遍强调之下,再加之时间的推移,战争期间的恐慌散去,印度人对这场战争逐渐产生了错误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翼政府阻碍修正

然而,纸里包不住火,尽管印度官方一再为这场战争塑造虚假的“英雄记忆”,但是这种政治化的修改也无法改变印军在战争中惨败的事实。

在印度国内,由于军政双方互相推卸责任,出现了太多自相矛盾的说辞;而在国际社会上,由于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西方也开始更正他们对中印边境战争的看法,不再配合印度将责任完全推给中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印度人也开始对于政府的战争叙事产生了质疑,并催生了一些相对客观的研究成果。

然而,就在印度社会开始对中印边境战争进行理性的讨论和反思之际,印度政坛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4年的印度大选中,莫迪当选为印度总理。

莫迪出身于国民志愿服务团,这是一个长期以来都致力于建立由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主导、统治的“大婆罗多”的极端右翼集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极端右翼强调印度应建立共同的宗教、文化和历史自豪感,认为印度的历史是由印度教教徒不断反抗外来势力的“伟大战争”所驱动的。

对于那些不符合他们需求的历史,这些右翼的做法是不予承认,进而编造虚假的事实,来支持他们的认知。

莫迪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他掌握了印度政权之后,从国家层面推动了印度大规模修改历史教材的活动,删除了穆斯林曾经统治印度的部分,隐去了印度教极端主义者所犯下的罪恶,并对印度教痼疾种姓制度、种姓歧视等视而不见。

中印边境战争当中,印度主动挑起争端,结果还败得那么凄惨,当然也是不符合莫迪政府的“历史观点”的,自然成为了莫迪政府修改的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赫鲁时期,印度政府尚且只是以官兵的英勇来塑造“印度还没输”的印象,好推卸战败责任。

如今,由于相隔的时间更加遥远,如今的印度人民大多已经忘记了当初的恐慌,莫迪的战争叙事变得更加离谱,他们甚至宣传“印度打赢了”。

为了让这种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在莫迪政府的示意下,印度文艺界创造了一批以中印边境战争为背景的小说、电影,掩盖、歪曲历史事实。

在这种环境之下,印度国内关于战争的理性反思思潮也被打断,印度人对中印边境战争的印象,也变得越发脱离事实了起来......

参考资料

印度莫迪政府的右翼历史观 与中印边界战争新叙事的特点及影响 谢超 南亚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军方的中印边界战争记忆及其问题 邓红英 边界与海洋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桑特·辛格:为什么莫迪无法令印度成为大国? 观察者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方人眼中的中印战争 雨驿 读者文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