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在五一假期正式与公众见面。六个关键词,带你揭秘这艘“文化巨轮”的“里子”和面子。

关键词一:选址白鹅潭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坐落在广州白鹅潭,这里三江交汇,潮平江阔。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团队设计,项目定位为彰显广东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是滨水开放的多层次现代化文化博览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位于广州白鹅潭,集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 新华社供图

为何选址白鹅潭?

白鹅潭是广州“十三行”所在地,是明清时期我国海上对外贸易枢纽,当时货轮穿梭往来、由此驶向全球各地。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表示,大湾区艺术中心选址白鹅潭畔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这一带自古就是广州扬帆出海的出发地,是海丝文化、岭南文化发展的重要地点,见证了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的历程,同时又是广州老城区的延伸。

论自然景观,白鹅潭还坐拥醉人的羊城八景之一“鹅潭夜月”;论时代性,如今白鹅潭商务区将基本完成珠江沿岸11公里土地整备,超100个重点项目拟落地实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大步向前,是最能体现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地方。

何镜堂表示,艺术中心就是要在这样的深厚底蕴之上,继续出发,走向大湾区,走向世界。它是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积极创新的一个标志,也集中体现了岭南文化的特色。

选址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与沿岸的白天鹅宾馆、太古仓码头、沙面等景观交相辉映,又与珠江新城一带的广州塔、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等文旅地标隔江呼应。它既有深厚的海丝文化底蕴和商贸基因,也勾勒出面向未来的文化景观天际线,营造千年商都新地标,激发滨江都市活力。

关键词二:文化巨轮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以“文化巨轮、时光拱廊、鹅潭写意、云山艺境”为设计概念。从建筑形态等来看,云山之下,三江汇聚之湾,纯净的方形盒子成为承载不同艺术作品的宝盒,多元化文化方盒的垒叠铸就时代文化巨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从远处看有巨轮出海之态,寓意“岭南文化乘风破浪、远播四海”。 新华社图

作为广东省重点文化工程,设计者对这艘“文化巨轮”的构想为,“从两侧向中心逐渐抬升的叠级造型,呼应珠江边的高度控制线。呈现横向近360米的横向长轴建筑体型,犹如停靠江边的文化巨轮。朝向鹅潭路的城市界面完整统一,在中心巨型的飞拱,宽60米、高10米的城市架空公共广场,成为市民日常活动的开放场所,并一直连通到珠江岸边”。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东西长350米,高度呈30米至80米,叠级而上,总建筑面积超14万平方米,总展陈面积达4万平方米,外立面洁白利落,酷似一艘停泊在珠江岸边的轮船,寓意着满载岭南文化艺术宝盒的巨轮扬帆起航。未来,这艘“巨轮”将承载岭南的文化宝藏,将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广州城市精神传扬四海,全面助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三:三馆合一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为进一步集聚资源、减少重复建设,201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同一选址、同一建筑)合并建设,打造传播岭南文化和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2019年12月27日,“三馆合一”项目建设奠基。“三馆合一”模式的建设,有利于三个场馆对外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发挥三馆的集约功能并形成互补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8日,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于一体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启用。新华社图

“集约功能”最直观的体现在,三个馆通过三层的共享空间连通,也即每个场馆单独设有各自独立的门厅,市民可以实现从任何一个门厅进入之后,穿行游览所有的场馆、展厅。

“三馆合一有个特别大的好处,就是相互烘托、相互滋养”,在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江冰看来,“这三个馆是不同的主题,但是其实互相之间又是有联系的”。

其中,建筑面积最大的广东美术馆,为喜好不同种类艺术的民众提供不同的文化享受和文化服务。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则将具有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演展示、非遗研究、文化交流、生产开发等功能。而广东文学馆,拟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大本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7日,工作人员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东美术馆布展。新华社图

三馆在功能上各自独立,又在形象上形成统一的整体。在设计中,三馆在上部形成各自独立的塔楼体量,下部通过整体景观、飞虹廊桥、共享艺术大厅、地下商业空间等共享共用的功能体形成整体建筑基座,在出入口和流线组织上既保持三馆独立,又通过这些共享区域实现三馆互联互通。特别是从广场延伸到三层的飞虹廊桥以及在三层的艺术共享大厅,是艺术中心的亮点,一个面向市民,一个面向三馆的参观游客,将三个馆在空间上整合为一体。

广东美术馆

位于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东部,是“三馆”当中“海拔”最高的场馆,有11层高,展陈面积达1.9万平方米。该馆配置的报告厅能够满足作品展发布、国际化报告、文艺演出等多元化使用需求,建设规模可容纳350人。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位于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西部,地上建筑5层,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崭新的非遗剧场天花和墙身均采用GRG声学材料,可提供更好的视听效果。作为项目最大的剧场,场地可同时容纳524人,开展传统音乐、传统戏曲、传统舞蹈等类别非遗项目展演。

广东文学馆

广东文学馆位于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中部,上建筑8层,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广东文学馆计划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大本营,配建有文学小剧场,拟邀请剧团举办话剧、舞台剧表演,不定期策划纪录片展映、中外文学名作改编影视鉴赏等活动。

关键词四:时光拱廊

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设计建设中,如何把握和整合“三馆合一”的整体关系,满足“三馆”既有的各自独立功能和空间需求,同时又能通过“合一”使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在此交融、交流,迸发艺术之光,是设计的难点也是艺术中心的特点。

项目组通过“时光拱廊”将三个场馆连为一体。取“鹅潭写意,云山艺境”之韵味,中庭“时光拱廊”饱览一线江景,站在艺术中心中央,一条长长的拱桥形连廊映入眼帘,这条钢结构连廊,连接着广东文学馆和广东美术馆的3-5楼,悬空高度29.0米,桁架最大跨度168米,悬空最大跨度48米,重达150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巨型钢结构连廊形成美妙的光影空间(2022年10月12日摄)。 新华社图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广东文学馆没有独立分开,广东美术馆则是一个11层的独立单体建筑。廊道串联起“三馆”,让参观者不出室内便可通达全部展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这项重量级超限大跨度双层连廊提升工程还荣获了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中国钢结构金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钢结构施工阶段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2022年10月12日摄)。新华社图

这条位于中庭、坐拥一线江景的“时光拱廊”,未来将成为市民观景步道,参观者在文学馆、美术馆穿行的途中,把白鹅潭的美景尽收眼底,享受艺术与自然的双重满足。

关键词五:幕墙体系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既有岭南滨水建筑的清、透、秀、雅的气韵,又有新时代文化建筑典雅的艺术品位,并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象。

承建单位中建三局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项目经理殷灿介绍,传统幕墙常使用铝材质,在质地上给人以冰冷感。为了实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鹅潭写意、云山艺境”的设计理念,项目将8万平方米的幕墙化整为零,由白色彩釉玻璃幕墙、白色冰裂纹陶瓷面板幕墙、陶棍与玻璃组合双层幕墙、仿清水混凝土幕墙等组成,超过11大幕墙系统、22个子系统的幕墙体系,也是项目最具挑战性的分项工程之一。

项目组通过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充分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三维扫描技术准确安装幕墙,艺术中心项目也入选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创新案例。

“我们在一些玻璃面安装了投影,塔楼六个面和大小曲面,可以像电影银幕一样放视频。”项目装修工程师洪小军介绍。今年大年初一的春节烟花汇演上,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外立面灯光就全部亮起,成为标志性的城市背景。未来调试成熟后,项目将成为珠江边灯光秀的主角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8日,市民在广州洲头咀码头隔江观赏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灯光秀。新华社图

关键词六:滴水不漏”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项目,基坑边线距离珠江仅35米,如何防渗漏也是建造施工的难点。地下水位在现有地面2.5米—3.0米之间,与珠江常水位持平,加上地下水系发达,潮汐和地下水位高差产生的潮差冲击力,使得基坑施工难度陡增。临江大体量建筑300米的超长结构,对防渗漏的要求极高。

据悉,艺术中心项目组前后开展4次地下室防水设计专项策划,提升各重点部位防水施工精准度。优质用材是滴水不漏的基础,项目制定高质量验收标准,针对防水性、抗压性和使用寿命,对多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用材的逐一报验、重复报验,确保用材质量过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5月1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新华社图

在保障建筑“滴水不漏”的同时, 艺术中心也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滨水活力空间。亲水栈道和亲水平台利用原来码头的桩簇进行加固利用,在200年一遇的防洪标高以上采用大跨度的钢梁为市民搭建一个外延向珠江的活动空间,对珠江堤围的防洪和珠江的行洪、航道影响减到最低。

出品:南方都市报 N视频

统筹:李湘莹 胡群芳

整合:许乐

美编:蔡沐晗

资料来源:南都此前报道、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广州发布、广州荔湾发布、南方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