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举行的北京车展上,新汽车的热与合资展台的冷再一次形成了一个反差。将中国汽车的合资是否已经进入了“垃圾时间”这个话题摆在了人们面前。

汽车合资的确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这是毋庸置疑的。过去合资靠CKD、许可证赚钱、合资公司赚钱。现在车开始卖不动了,合资公司不赚钱了,CKD、许可证也赚不到钱了。合资的动力在哪?过去,合资产品是香饽饽,是市场上人们争相拥睹的热门,现在新能源、智能化的时代下,合资产品在很多消费者看来落伍了,就像此次北京车展上出现的令人尴尬的场面那样,大部分合资企业展台成为了“陪客”。合资还有啥“奔头”?

认为汽车合资进入“垃圾时间”的还有一个佐证。这几年在中国淡出合资的斯特兰蒂斯(标致、雪铁龙、吉普)、雷诺、包括将重心开始调整的起亚等,去年在全球都发展得不错,有的还赚了历史上最多的钱。而在中国,合资多多少少地面临着一些中国特色的挑战。既然如此,又何必在那么“卷”的中国合资?

我相信这不是合资状况的全部。像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等一众跨国公司不仅还在中国坚持,有的还在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宝马全球董事长头天还在北京车展展台上亮相,第二天就在沈阳签署200亿元的投资项目。是不是在中国有否必要谈谈合资?答案还是那句话:合资还会有,但跟从前不一样。合资对跨国车企而言一定有好处,但如果不改变思维方式,好处一定得不到。

如何看接下来的合资?这一定是个问题。德国大众是最早的,也是最大、最成功的合资主体,以它为例来说说这个话题可能有一定代表性。

贾健旭,去年2月出任上汽大众总经理。彼时,这个曾经创下了中国汽车合资企业年销200万辆纪录的合资企业,正经历着企业发展受阻下滑的时刻。几个月后,他在与媒体的首次沟通时,不仅提到了“保油车、促电车、上奥迪”的工作目标,还提到了上汽大众要守住“底线”。换句话说,如果“底线”没了,合资企业就可能没了。专业人士说,对于年销200万辆的车企来说,底线就是年销不能低于80万辆。而2022年,上汽大众的重头戏大众品牌已经到了120万辆了,中德合资的上汽大众遇到了合资以来的最严峻时刻。

这样的困境,德国大众显然是感受到了。调整是德国大众方面首先想到的事。此次北京车展前,我与德国大众董事、大众中国的一把手贝瑞德有过一次交流。在交流前,我找来了这两年德国大众在中国作出一系列调整的资料。给我的最大的感觉,德国大众(包括奥迪)是跨国车企中围绕新能源、智能化“动作”最大的企业。花了很多钱,找了很多合作伙伴。一句话:撒下了太多的种子,他们希望在未来的几年中结出丰硕的果子,扭转在中国开始出现的被动局面。

这样的想法很好,放低了身段,也砸下了真金白银。但方法是否可行,外界的看法不一。这其中就有一个如何看待在中国的合资问题。在一些人看来,德国大众如果充分调动已有的两个合资企业“南北大众”,特别是上汽大众的积极性,它在中国调整后的效果可以更好。

再次见到贾健旭是不久前,他原有的身份已经加上上汽集团副总裁。今年一季度销售26.5万辆,同比增长11.4%;新能源2.8万辆,同比增长171.3%;实际交强险28万多。这样的数字在合资公司里是“头一份”,增长率也是“头一份”。但贾健旭表达的却是企业发展得“太慢了”。他认为,当下的“‘技术’变化与发展太快了。两年之后技术就迭代了,三年后技术就彻底更新了,五六年这个技术已经完全落后了。”我特别注意到他紧接着的话:“如果有时差的话,这个东西就有问题了”。相信他的话是对合资企业员工说的。但在我看来,他也是说给德国大众方面听的,只不过用了一句调侃的话委婉地表达了这一层意思。上汽大众这个企业要想走得更快,跟上中国新汽车变化的步伐和节奏,合资双方还要进一步找到更多的共识。贾健旭还说了对企业当下第二个感受“缺”。缺什么?很显然是缺当下消费者最想要的产品和技术。技术和产品在过去的合资企业中都是从外方拿来的,现在“缺了”,说明了德国大众在这一波新汽车浪潮面前落后了,这也是德国大众全方位在中国广撒网找合作的原因:它要补上这个“缺”。在这个“补缺”的问题上,德国大众的思维方式方法还是更相信自己的。在产品、技术上以我为主,是德国大众历来的自信。很多人看不懂德国大众在中国最新合作的一系列项目的原因也在这。甚至有人发问:德国大众“舍近求远”的做法是否缺乏对合资中方的信任?对这个问题,贾健旭是聪明的。他认为,当下合资企业拾遗补缺是必需的。德国人的强项拿出来为我所用,中国人的强项也要拿出来为我所用。关键还要动脑筋拿,要找到不足在哪里,要知道从哪里能找到强项去补这个缺。这样才能说好“in china for china”的故事。不说安徽大众这个项目的对与错。但明眼人一看就知,德国大众方面的此次调整很多都是围绕着安徽大众来的。当然,在与贝瑞德交流时,他是不认同这个说法的。跟贝瑞德接触过的人都说他“很中国”了,这应该是一个好的开始。

汽车合资这件事真的变了。就像贾健旭说的那样:“合资企业,中国人解题的能力很强。以前是外方出题中国人解题。现在市场给我们出了超纲题,出了超过合资企业考试考纲的题”。这个题怎么来解,需要中外双方一起来答。这个考题的过程就是合资不断进化的过程。很精彩,绝对不是“垃圾时间”。无论如何,以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以今天中国新能源、智能化技术领先三至五年的优势,特别是像德国大众这样的在中国销量、利润占据很大份额的跨国汽车公司,他们不可能真的离开中国。更何况德国大众是与中国合资最紧密、最好的车企,他应该比别的同行更懂中国、更懂合资、更懂合资带来的好。有了这一点,最终一定会将中国的合资合作做好。像前述的淡出的跨国车企,只不过今天没有找到解题的答案而已。据了解,其中一个在外界看来已经退出中国的品牌企业,已经在谋划新的以中国为中心的最终反哺全球的业务模式。这真的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