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军事装备越来越重要,有时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在解放军几十年的发展史上,有一位军工行业的领头人,他呕心沥血,竭尽毕生精力,从事兵器工业和国防工程的创建与建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这个人就是“兵工奇才”、正部级干部——刘鼎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鼎,原名阚思俊。1903年,刘鼎出生于四川南溪县。阚家在当地比较富裕,因而刘鼎也接受了较好的教育。

“五四”运动爆发,科学、自由、民主的思想,如一阵温暖的春风,驱散了冬日的寒气。热血的刘鼎阅读了许多《新青年》出版的报刊、书籍、文章等,了解到了俄国的马列主义。

1924年,刘鼎远赴德国留学,在遥远的异乡,刘鼎结识了朱德。经朱德介绍,他加入了组织。刘鼎勤工俭学的内容就是机电专业、发动机制造。2年之后,刘鼎来到莫斯科,继续专研工业技术。同时也学习了游击战术、军事工业。

1929年底,刘鼎奉命回国,途经东北,遇上了“中东路事件”,于伯力一带参加了刘伯承领导的“远东中国游击队”,任一中队政治指导员,还担任“武器”教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月的教官生涯,让刘鼎接触到了多种武器,尤其是对各型号的机械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都做了认真的研究、探讨,并研制出适合我军打游击战的缩短枪身的新型武器。在这一过程中,刘鼎成为了一名百发百中的出色射手。

20世纪30年代初,刘鼎来到上海,被安排在中央特科,任侦察情报科副科长。在近两年的特科工作中,他过的都是刀口舔血的生活。

期间,刘鼎协助陈赓,掩护了党中央的撤退、转移。可由于顾顺章的叛变,很多同志被捕入狱,刘鼎也是其中之一。后来,经组织营救,他成功脱逃,来到苏区。

1933年春,刘鼎跟随两名交通员,一路前往江西瑞金。途经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苏区,正赶上国民党进攻苏区,导致道路不通。迫不得已,刘鼎只能留在方志敏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之后,国民党军队对赣东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采取了步步为营、堡垒推进的方法,在苏区周围筑起了五千多个碉堡。要粉碎敌人的碉堡攻势,就需要一批火力猛烈的重炮武器。

这天,方志敏找到了刘鼎,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诚恳地说道:“刘鼎同志,由你来领导设计,创造我们自己的步兵炮吧!”

刘鼎有些为难,急切地解释说:“事态很严峻,但我在苏联也只是从外表上见过火炮,内部结构不是很清楚,能不能另找别人?”

方志敏鼓励地说:“还是你吧,只有你最合适。”刘鼎也知道眼前红军命悬一线,于是他来到深山密林的洋源兵工厂,开始主持研制小钢炮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抵达陕北,扎下脚跟,刘鼎也紧跟其后,同红军会合。抗日时期,刘鼎任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八路军军工系统包括四个兵工所和三个兵工厂,分布在太行山中心隐蔽的深山沟谷之中,形成了一条纵贯南北太行、绵延300多里的长蛇阵。

刘鼎到职后,结合太行山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团结知识分子和干部,生产了一批批步枪、手榴弹、地雷等轻武器。

建国后,朝鲜战争爆发,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急需大批武器弹药。刘鼎在全国兵器工业尚未建立起统一领导的情况下,肩负组织兵工厂的任务。他在战备动员会上,鼓励大家:“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全力以赴支援前线,否则就如同犯罪。”

然而,1953年,50岁的刘鼎却受到了处分。六十年代,刘鼎改任二机部副部长。特殊时期,刘鼎因历史问题,受到了波及,被关押了将近十年。直到1975年,经过审查,刘鼎才重见天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十年代,中央开始平反冤假错案。刘鼎的处分也自然被消除,1986年,83岁的刘鼎终于彻底恢复了名誉。

值得一提的是,刘鼎的儿子阚文木不负众望,继承了父亲的军工基因,也成为了一名国防军工专家,参与了多项重要装备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