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现在正在发起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这种单纯的反补贴(调查)其实没有必要,它是能引起贸易冲突的,所以(我们)不认可这个事情。”日前,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一些面向(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议题,我们希望能够去减少或者消除壁垒和障碍,去促进产业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左: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希尔德加德·穆勒;右:大众汽车集团贝瑞德)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的快速发展,国际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来自欧盟反补贴调查、进口登记措施等多项出口障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遭遇挑战之时,德国等各国也在呼吁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在谈及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环境时,穆勒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汽车的发展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他期盼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中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竞争者,德国市场不会为中国的汽车去设置任何准入的障碍。”穆勒说。

“行业未来发展需要减少或消除壁垒”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并加快全球化布局,近年来汽车市场的国际竞争态势日益严峻,汽车产业的国际贸易格局成为各方密切关注的议题。

以2023年的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为例,彼时,该事件在汽车行业内部引发广泛关注,还曾引发德系、法系车企的激烈探讨。从汽车产业的长期发展来看,欧盟的反补贴调查,也给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张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对此,穆勒表示:“中国在汽车电动化和数字化的成功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任何贸易冲突都将危及这一转型。额外关税等反补贴措施并不能解决欧洲和德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相反,欧盟委员会征收反补贴税可能会在贸易冲突中迅速产生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资料图)

“反补贴调查如何应对,首先要先看最终调查结果是如何的,再判断下一步具体措施,以及双方怎么样合作去解决这样的问题。”穆勒说。

在穆勒看来,任何一家企业要进入新的市场,一定会遇到很多难题,中国汽车出口到欧洲也不例外。但对于中国汽车的发展,德国不会专门为其设置任何准入的障碍。

针对目前市场竞争的种种设限,穆勒多次向记者强调:“我们是不希望让哪些企业或者哪一部分有优待的,我们想要一个非常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让大家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我们需要制定积极的产业战略,包括积极的贸易政策。”

德国未来4年将投入2800亿欧元推动电动车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看,尽管中国新能源车型在国际市场的拓展遭遇挑战,各国电动化转型的进度也出现了差异,但整体汽车行业的新能源化发展势头仍未改变。

“电动汽车的发展,对于我们将来要实现气候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穆勒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欧盟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是,到2035年之后,不再允许燃油车上路,所有的上牌汽车都应该是“碳中和”的车。

根据新华社报道,欧盟此前就“2035年起欧盟市场所有在售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的计划达成一致,相当于从2035年起禁售汽油车和柴油车。按照计划,到2030年,所有新上市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碳排放水平须比2021年分别减少55%和50%,到2035年均减至零。这意味着由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驱动的车型2035年起无法在欧盟上市。

穆勒表示:“我们期望到2030年,汽车的保有量达到5000万辆,然而,其中预计仍将有高达3500万辆车是燃油车,所以这也意味着,对于我们来讲要达到‘碳中和’的目标还是一项挺艰巨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在穆勒看来,这一目标意味着电动车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全力推动电动车的产量提升,以确保最终能够实现设定的碳中和目标。据穆勒透露,针对整个汽车行业,德国会在未来的4年中投入2800亿欧元的资金。

面对这一目标,穆勒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电动出行的国际化,以及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而言,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至关重要。”

穆勒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占据全球汽车销量四分之一以上的份额。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尤为显著,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已超越欧洲和美国市场的总和。

记者也关注到,近年来德国与中国汽车市场紧密合作。近日,中、德还共同签署了《关于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中德双方将进一步深化自动网联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政府、机构、产业等多层面对话交流,开展标准规范制定、技术法规协同、数据采集传输、法规政策交流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