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晚年的贺子珍,曾对水静回忆过庐山重逢的一幕幕。当庐山的秋叶铺满小路之时,贺子珍和毛泽东在此重逢,那一刻,贺子珍觉得恍如隔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年那位英姿飒爽的女英雄,彼时已年过半百,无语凝噎。

贺子珍望着眼前这位故人,往事涌上心头,泪水开始不受控制。就这样过了半晌,贺子珍说了一句:“你比以前老了很多。”一句话,道出了对他几十年的思念。

图 | 贺子珍的外孙孔继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李敏结婚,她曾带着自己的儿子去看望这位妈妈。贺子珍的外孙叫孔继宁,当时的孔继宁还很小,他只记得医生在给外婆擦药的时候,他看到外婆的背上有个“洞”,于他来说,那个洞不算小,就好像可以把自己的小拳头放进去。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也长大了,他对外婆的故事也更为了解了,当再想起来当年的故事,不禁簌簌落泪。他说,我的外婆太苦了,那个洞,就是她在敌人的炮火中留下的伤口。

井冈山初逢:毛泽东远行时,会去敲她的窗

毛泽东和贺子珍相识于井冈山,秋收起义后,青年毛泽东率领的八百多人衣衫褴褛,一时间没有了去路,甚至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千钧一发之际,毛泽东毅然决定:“上山,当个山大王。”

在革命危机的时刻,毛泽东可以果断地做出这个最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选择,是极其不容易的。上山,当山大王,在古代,这叫落草为寇,在蒋介石眼里,就是去当了“土匪”,对此,共产国际方面也十分不满,按照组织的部署是要进攻长沙的,但毛泽东还是依然选择上山,占山为王,当时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

图 | 井冈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万洋山(为罗霄山脉中段)的北支,据传在东汉年间就已经有人在井冈山居住了,可以说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土匪在这里占山为王,易守难攻。

但一山不容二虎,当时井冈山上已经有了一伙“土匪”,那边是袁文才的部队。毛泽东想要占井冈山,按照“江湖规矩”就是就地消灭,取而代之。但毛泽东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和平解决,派人给袁文才送了信,表示让袁文才接纳自己,一起创业。

当袁文才拿到这封信也是忐忐忑忑,毛泽东不按常理出牌,这样的求和还从未有过。无奈之下,袁文才学习古人大摆鸿门宴,试探毛泽东的诚意。不料,毛泽东仅带了两三人便来赴宴,丝毫没有独闯龙潭虎穴之惧。袁文才当即撤走埋伏的人,自己也放了一百个心。

毛泽东说:你们放心,我来不是抢地盘的,我是为了咱们共创大业。为了是表示诚意,我决定送你们一百条枪,全是汉阳造钢枪,明天就可以来取。

毛泽东的一番话让袁文才震惊不已,要知道当时袁文才的枪都是土枪,顶多几十把,毛泽东来做客还拿礼物,袁文才对毛泽东肃然起敬。当时的环境,啥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枪啊。袁文才也不吝啬,拿出一千块大洋,作为红军的经费。二人的友谊从此开始。这也是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第一颗火星子。

图 | 袁文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顿饭吃得相当愉快,从上午10点吃到太阳落山。当时毛泽东因为长时间走路,脚底磨出了泡子,袁文才便让毛泽东在山上住下来。考虑到袁文才的好意,毛泽东当即答应了。当时袁文才给毛泽东安排了一间茅草屋,当毛泽东刚走进这个小院时,便看到了贺子珍。

那是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姑娘,长得非常精干,身材很好。日后毛泽东曾回忆时说,起初我以为她是袁文才的女儿,长得十分清秀。袁文才告诉毛泽东:“她是永新的干部,叫贺子珍,是贺敏学的妹妹。”毛泽东点点头,对这个姑娘的印象很好。

日后,贺子珍也曾回忆过,当时她见到的毛泽东,她说:一身破旧的灰布中山服,同其他几个人一样,脖子上系了一条红色识别带。他个头很高,很消瘦,颧骨都突出来了。头发从中间向两边分开,比较长。但是一双眼睛很有神,显示出他的睿智、温和与毅力。

这就是贺子珍眼中的毛泽东,考虑到毛泽东还没有个秘书,袁文才就把贺子珍安排了过去。实际上,让贺子珍去当秘书也是情理之中,在当时的井冈山,可以像贺子珍这样识字又有能力的姑娘并不多见,曾志日后也回忆过,说当时她和贺子珍是山上唯一的两个才女。

图 | 贺子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生于1909年9月,曾就读于江西永新女子学校,1927年(18岁)年在参加组织永新农民武装暴动后,随其哥哥贺敏学上了井冈山。据说,贺子珍还可以骑马打枪,可以说是能文能武。

后来,毛泽东的家乡传来了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毛泽东陷入了痛失爱妻的悲痛中,也就是那时,毛泽东正在永新做调查,由于不熟悉当时的语言,组织上便安排贺子珍为他做翻译,两个人的接触慢慢多了起来。

毛泽东是个重感情的人,那些日子常常闷闷不乐,贺子珍都看在眼里,贺子珍表示,愿意照顾毛泽东的生活,就这样,两个人慢慢相恋。1928年5月下旬的一天,毛主席和贺子珍在这里举办了婚礼,袁文才为了这个婚礼凑了几桌子菜,朱德、陈毅、龙超清等见证了这对美好的革命伉俪。

毛主席对贺子珍说:“你是个好同志,好姑娘,我很喜欢你。”贺子珍对自己的丈夫十分喜欢,知道毛泽东喜欢读报纸,便多方打探,通过穿越封锁线做生意的小商贩获取报纸,再把皱巴巴的报纸连上日期、择要勾画,供毛泽东阅读时参考。

日后的贺子珍在阅读报纸的时候,仍然会不自觉地把有意思的,重点的新闻都圈起来,这成为了贺子珍一生的习惯。毛泽东喜欢读书,贺子珍也喜欢读书,晚上,他们一起读《三国》读《水浒》,一起畅谈《红楼梦》里的爱情纷争。他们的爱情,就开始于这样志同道合的道路上。

图 | 毛泽东与贺子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如现在,丈夫出门,总要是对爱人说一句,如果是出远门,也要回信报个平安。毛泽东便是如此,每每出门,毛泽东便会去告诉贺子珍一声:我要走了。贺子珍便会追出来,嘱咐几句,看看衣服扣子有没有扣好,问问脚上的伤口还疼不疼。

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在《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中这样写道:“在井冈山,外公经常去看望外婆。每次他要远行的时候,就会敲敲外婆的窗户说,‘我要走了’。”

一句“我要走了”,包含了毛泽东对贺子珍多少牵挂和想念,或许从那时起,他们的感情就笃定了有终生,可命运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