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5年,福建一化学天才落入法网,被判处死刑,声称毒品只给外国人消费。

这一年3月5日的清晨,警方闯入福安一处住宅,将一个曾为化学天才的男人成功逮捕。谈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时,此人认为,为国报仇,道理很简单。

这个男人有着怎样的离奇经历?他的行为与百年前的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福建福安市的寂静清晨被巨大的踹门声打破时,门里的一个男人霎时间睁开双眼,一个鲤鱼打挺就坐了起来。然而他刚下床,脑袋旁边就出现了黑洞洞的枪口。

大门处,一群荷枪实弹的警务人员鱼贯而入,直奔二楼。

看这架势,男人知道,今天逃不了了。他是这里的保镖,而他需要保护的人,正在二楼睡着。

二楼的房间里,另一个大个子男人还没来得及起身。突然间,仿佛从天而降的重物压在了他的身上,将他的双手牢牢按住,让他动弹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压住他的人,是武警宁德支队的一名士官。在他家,50多名武警官兵正配合公安机关戒严。

这一天是2005年3月5日,正值男人40岁的生日,也是他落入法网的日子。

他叫刘招华,逃亡整整九年,反侦查意识极强,几次三番从警方眼皮子底下消失。成功将他逮捕的这一天,警方已经等了很久。

刘招华可不是一般人,他非常擅长制作冰毒,而且对新型毒品的研发十分精通。有一年,警方查获的由他一个人制成的毒品产量,是同一年全世界查获量的两倍。

可以想象,他有多么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打着经商的幌子,一边装模作样的做生意,一边全身心的投入到毒品研制工作中。

通常情况下,制毒集团的老大都会高薪聘请专业的高水准研究人员,让他们进行团队合作,不断推出新型毒品。

制毒具有很高的门槛,知识储备、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缺一不可。而这些东西,刘招华并不具备。

不过,这可难不倒他。第一次尝试调配冰毒时,他只简单买了些原材料,再加上化学试剂和基本的实验器皿,随随便便动动手,花了两三个小时,就把别人几天几夜都弄不明白的冰毒给做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晦涩难懂的化学公式,捉摸不透的反应逻辑,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要知道,他可是个化学天才,从小就天赋异禀。

1965年,他出生在福建福安市,上学之后成绩优异,品学兼优,是亲戚朋友公认的好孩子。

他的二姐说,这孩子自从开始学习化学,就对这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复杂的问题都能无师自通,上中学后还拿过省级的竞赛奖。

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刘招华是个化学天才,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化学家。

谁能想到,学生时代的化学天才,竟然会把他的天赋用到制作毒品上。

冰毒使用的原材料之一麻黄素,在我国受到严格管控,普通人根本无法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也不气馁,先翻翻书,再编个借口请教老师,自己琢磨一番,很快总结出了一套结晶方法,用甲基丙酮发挥麻黄素,把新型冰毒给做了出来。

这份动手能力,放眼世界恐怕也少有人能比肩。

在他开始大量制作毒品之后,警方的视线不可避免地聚焦到了他的身上。尤其是在他的合作者——毒贩陈文印被捕后,他的信息也不再是秘密。

刘招华二话不说,赶紧跑路。警察随即对他展开追踪,可花了几年时间,仍旧无法锁定他的位置。

能够给警方制造巨大困难的犯罪嫌疑人并不多,他算是其中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只一个警察感叹过,刘招华的反侦查意识强到令人发指,其实,这和他过去的经历有关。

刘招华在制毒之前是做什么的?

2005年,警方逮捕福建化学天才,判刑后直呼,自己制毒只卖给外国人。

此人究竟有何神通广大之处?

让警方极为头疼的刘招华,现在是作恶多端的犯罪嫌疑人,过去却是他们的同行。

刘招华家境不好,16岁那年就没有能力继续上学,只能闯荡社会。

他年纪太小,很多工作无法胜任,一度迷茫无措。直到看见招兵公告时,他的心才定下来,忙不迭地参与征兵。

因为年龄达不到征兵标准,所以在填写信息时,他毫不犹豫的谎报年龄,通过筛选,成为了一名武警。从这件事中也能看出,他的原则性一向十分欠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警部队不缺少人才,尤其不缺少智勇双全的人才。但是在一众人才中,刘招华的身影也格外突出。

他的身体素质很好,能够承受高强度的武警特种训练,并且在单人对抗和团队对抗的训练科目中都有接近完美的表现。

他的身手相当突出,头脑也相当灵活,在执行任务时往往能给人带来惊喜。

服役期结束,转业安置时,刘招华被安置到了福安的法警大队,时常需要和凶犯打交道。

遇到那些犯下重罪的亡命之徒,普通法警很难招架,四五个人都无法按住一个凶犯。但只要刘招华上阵,手到擒来不是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线执法部门工作,漂亮的身手相当重要。他也凭借着过硬的综合素质获得了先进工作者的荣誉,成为了法警大队着力培养的年轻骨干。

如果他能踏踏实实的在这个部门继续干下去,那么假以时日,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刘招华的内心却愈发躁动不安起来。

法警大队的工资很低,一个月只有50多块钱,除了支付基本的生活开销之外,几乎不会有太多剩余。

一位老同事回忆道,当初他和刘招华共事时,刘招华不止一次的抱怨工资太低,每个月挣回的辛苦费完全不够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只考虑经济收入,不考虑职业价值和个人情怀,那刘招华确实不可能在法警大队长久的干下去。

同事们猜测他会就这样得过且过,还是会想办法辞职离开。

1994年,答案揭晓,刘招华递交了辞职报告,心甘情愿的把铁饭碗给丢掉。

不管是当兵也好,还是转业成为法警也罢,都不是他的心之所向。他最渴望的事情不是为社会治安做贡献,而是赚钱,是出人头地。

他知道没钱的日子是什么模样,也看到过家人因为金钱而痛苦。就连他自己,也因为没钱,无法继续享受校园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理想,什么抱负,这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只有赚钱,才是最重要的目标。

辞职之后,刘招华与贩毒分子一拍即合,做起了毒品的勾当。

正因为有过从军从警的经历,他才能准确预判警方的一系列行动,提前做出应对,以超高的反侦查能力和警方斗智斗勇。

有一次,他的合作方不慎暴露位置,警察很快就将他们藏身的地方团团围住。

当时刘招华正从外面回来,见到警察,他没有转身就跑,而是跟着警察一起上电梯,亲眼见到警察按下8楼的按钮。如果没记错的话,他正好住在8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抹笑意在他的嘴角浮现,很快,电梯中7楼的按钮也被按下。到达7楼,电梯门开时,刘招华从容淡定的走了出去,全程没有被警察发现任何异常。

他转身朝着楼下出发,带着20万现金买了辆自行车,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一路逃亡,从南向北,目的地一直在变化。

警方在侦查时,一定会优先排查出入福建的机动车车牌号。而他偏偏骑着自行车行动,正好打在了警察的盲区。

接下来几年,他一边转换阵地,一边做起了政党生意,甚至还在广西培育出了全世界最大的红豆杉林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逃亡过程中,他的生活也非常丰富多彩,结婚生子,见义勇为,接受采访,一件事也没落下。

如此胆大包天的刘招华,最后又是怎样落网的?

2005年,福建化学天才被捕,法院判处死刑,死前曾说自己制毒只卖国外。

他为何会说出这么怪异的解释?

刘招华一共娶过三个妻子,生下了四个孩子。

他的第一任妻子最开始并不知道他制毒的罪行,后来事情暴露,他的工厂被查封,妻子伤心欲绝,无奈之下选择出家为尼,与他断绝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人生下的儿子被送到妻子的娘家,由外公和舅舅代为照顾。

在罪行暴露,一路逃亡时,刘招华逃到湖南,认识了第二任妻子,两人组建家庭后,很快生下了一个女儿。

在这期间,他唯一做过的一件好事,大概就是在自己再次被通缉后,主动选择和第二任妻子离婚,没有给对方和女儿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他的最后一任妻子相当神秘,信息流出并不多,外人只知道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孩子都在外公外婆家生活。

就凭刘招华这份家庭事业两手抓的能力,如果他能行走正道,想必可以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和幸福。而当他接触毒品,行差踏错时,他就没有回头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桂林种植红豆杉的那段时间,他并没有刻意隐藏自己的行踪,反而还十分高调地出现在公众场合,甚至是接受媒体采访。

当时,他遇到三个小偷行窃,便上演了一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戏码,很快将三人制服,被群众评价为见义勇为的好人。

媒体报道此事时,他自我介绍使用的名字不是刘招华,而是李森青。除了假名字之外,他相当大方,对采访更是十分配合。

别人怎么看,也不可能从他的身上看出通缉犯的影子。

在他逍遥自在的同时,警方也没闲着,一直在追查他的下落,并且不断收缩包围圈,一步步确定他的具体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11月,刘招华在电视上看到了自己的通缉令,心中有些惶恐,便驾车奔逃,藏身到一处废弃的雷达站当中。

他的意志力相当强大,仅仅靠着火腿肠和鸡蛋等干粮,就在这里撑过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警方的追查重点已经转移到了桂林,此处也不再安全。刘招华索性来个大转弯,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福安。

有句话说得好,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他的想法没有问题,但他忽略了警察对他已经十分了解。在打了九年的交道之后,不仅他能预判警方的下一步动向,警方也能预判他的内心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他回到福安,无异于自投罗网。

2005年3月5日,时机成熟,宁德武警支队配合公安部门展开收网行动,趁着凌晨警惕性最弱的时机,相当强悍地破门而入,将他制服。

就这样,逃亡九年的制毒专家终于被送上了法律的审判庭。

2007年6月,法院一审判处刘招华死刑。对于这个结果,他并不意外。

在拍摄的一组纪录片中,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毒品不给国内人消费,只给国外人消费,人家用鸦片打开我们的大门,我也要用冰毒打开他们的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他的逻辑,制作冰毒仿佛是在为国家报鸦片战争之仇。可实际上,藏在这拙劣逻辑背后的,是他掩饰不住的贪婪和野心。

无论经他的手制作而成的冰毒到底流向何方,制毒这件事本身的性质不会改变。一个成年人在意识完全清醒,行为能力完全自主的情况下,既然违反法律,那就必须受到严惩。

对于被判处枪毙的这个最终结果,刘招华也看得很开。

在他的视角里,枪毙和生老病死没有区别,死亡都是人生的终点。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每一个人都需要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9月,刘招华被正式执行死刑。一个举世罕见的化学天才、制毒专家,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的为国复仇言论,曾经在网上引起过一阵热议。不过网友们大多清醒,捅破这层站不住脚的窗户纸之后,人们看到的仍然是一个罪无可恕的制毒者。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