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7岁的邓在军,正在西南军区文工团当一名文艺兵。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整个社会欣欣向荣,在这样的基础上,1950年,刚刚12岁的邓在军不顾家里反对,毅然决然选择加入解放军。

在军团工作五年后,邓在军终于迎来了一次机会:上级决定将邓在军调往北京工作。

作为首都,北京是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地方,得知这一消息的邓在军欣喜若狂,立马将这一消息分享给了自己的未婚夫周尔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乎邓在军的意料,周尔均得知这一消息后,一言不发,他的惊慌甚至超过了喜悦:“恭喜啊。”

在未婚妻的连连追问下,周尔均才从口中缓缓说出了一个令人惊诧的事实:“其实,目前在中南海工作的周总理,是我的伯父。”

特殊局势下的亲情延续

1932年,周尔均出生在上海,这个时候,周总理正好在他的家里,目的是躲避国民党的大规模追捕。

祖籍绍兴的周总理,其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大儒周敦颐,也就是知名的《爱莲说》的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在近代,绍兴周氏出现过一个重要人物——周树人,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他便是周总理的同宗。

周尔均的爷爷与周总理的父亲为堂兄弟关系,周尔均的父亲周恩霔与周总理同属周家“恩”字辈,所以追溯起来,周总理是周尔均的伯父。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自身尚且难保,更何况家族关系?但在亲情与革命友谊的加持下,周总理仍然维持着与周恩霔的良好关系。

当国民党展开对周总理的大规模搜捕时,周总理毫不犹豫投靠了当时定居上海的周恩霔家中,最后住了几乎半年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周恩霔称周总理为“七哥”,并拍着胸脯说道:“七哥你放心,我们一定尽全力维护你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时间,周恩霔家生下了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周尔鎏和次子周尔均。

很快,局势进一步恶化,周总理不得不携夫人远赴苏联躲避追捕。

临走前,周总理看着这两个孩子,向周恩霔语重心长地交代道:“一定要让孩子好好学习,健康成长,让他们有能力成为革命的新生力量。”

周恩霔将这番话牢牢记在心中,于是,每当周总理带领我党立下了什么功绩,他都会一一讲述给自己的两个儿子。

久而久之,即便对周总理本人没有印象,但两个孩子知道,自己的伯父是一个如此伟大的革命者。

时间很快来到1946年,这年,周尔均在江苏高邮初中毕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年父亲投身于抗战事业下落不明,继母也因为战乱的原因逃走,于是,战争结束后,如何继续念书,成了周尔均要面对的问题。

好在,身处上海的周总理得知了这一消息,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周尔均和哥哥周尔鎏得以在上海念书,顺利高中毕业。

在这期间,因为种种原因,周总理露面的次数并不多,但他们在上海念书的事情,都被周总理安排得井井有条。

后来一次见面,周总理特意交代,要让他们潜心学问,谨慎低调,当时的周尔均兄弟对此自然心知肚明,内心里对自己的这位伯父又多了几分敬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这之后,周尔均兄弟二人从未透露过自己伯父的身份。

高中毕业后,面对是否入学的问题,哥哥周尔鎏选择就读南开大学,而弟弟周尔均做了一个大胆的选择:他选择参军。

1949年,周尔均跟随刘邓大军前进,最终在西南军区工作。

后来,新中国成立,周总理也成为了国务院总理。

即便如此,周尔均在地方仍然坚持不求人的原则,无论遇到怎样的问题,都没有依靠自己伯父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经过几年的工作,1953年,周尔均遇到了当时在文工团工作的邓在军。

小姑娘邓在军,平易近人的“伯父”总理

1950年,背上书包准备进入学校的12岁小姑娘邓在军,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她瞒着自己的父亲母亲,直直奔向了参军的队伍,成为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女兵。

面对一个12岁的小姑娘,解放军也犯了难,年龄这么小的姑娘,能安排到哪呢?经过讨论,最终,邓在军被安排到宣传队工作。

很快,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邓在军所在的部队需要奔赴前线,年龄太小的邓在军只能被留在国内,最后分配到西南军区后勤部文工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文艺兵。

正是在这里,邓在军遇到了周尔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几年的相处后,1953年,二人正式相识,很快关系升温,逐渐发展成了恋爱关系。

但即便是恋爱,周尔均也完全没有告知邓在军自己家世的信息。

在他看来,一方面是为了恪守周总理的教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爱情的纯真。

如今,邓在军却告诉周尔均自己要前往北京的消息,周尔均想了很久,最终将这个消息写在家书中,寄给了伯父伯母。

回信很快就到了,忐忑不安的周尔均打开信,得知周总理很欢迎这位女同志,他的心才稍稍安定了下来。

回想起曾经二人研读革命故事时,邓在军还打趣周尔均,说周尔均会不会和周总理有关系,如今此话竟成了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周尔均将自己伯父是周总理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邓在军,并让她替自己去中南海拜访周总理。

此时,轮到邓在军忐忑不安了。

谁能想到,曾经只能在书中和报纸中读到的人物,竟然是自己未婚夫的伯父!邓在军开始担心了,担心自己拜访的时候衣冠不整、礼数不周……

周尔均同样也想到了这些,在电话里,他告诉邓在军,伯父伯母都是极好相处的人,根本不需要有很大压力,这番话让邓在军稍微安了点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邓在军来到了北京,接到消息的她在一旁等待,本以为作为一国总理,至少会派来一辆汽车,没想到等了很久,在中南海看到了周总理与邓颖超夫人。

刚见面的时候,邓在军显然无所适从,紧张得满脸通红。

邓颖超夫人察觉到了小姑娘的紧张,于是走到小姑娘的身边说道:“小姑娘,你姓邓,我也姓邓,咱们说不准往上论还是本家呢!再说了,都是一家人,不用紧张。”

在这之后,周总理也开始搭话,在信中,周总理得知邓在军是一位文艺兵,便从文化、艺术、政治等各个方面聊起。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邓在军也从刚来时候的紧张局促,变得放松自在,几人相谈甚欢,这顿饭直接拉近了邓在军与周总理夫妇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在给周尔均的家书中,周总理表达了对邓在军这个小姑娘的喜欢,邓在军也给周尔均写了一封信,信中还提到了周总理的嘱托:

“不要因为伯父是国家总理,就自认为有什么特殊,更不能把这一因素掺杂到你们的恋爱感情中。你们的爱情与婚姻,一定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一年后,在外工作的周尔均终于有了来到北京的机会,为此,周总理特意送了这对情侣两张工人运动会开幕式的门票:“伯父没什么可以送给你们的,这两张票你们收下。”

1958年,周尔均与邓在军成婚,婚礼规模不大,只有部分亲友在场。

伴着亲人的祝福,邓在军收下了定情信物——一件绿色毛衣,婚后,邓在军从上海调到成都,很明显,组织想要夫妇二人距离更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命运总是爱开玩笑,因为工作原因,周尔均被调任至北京,此时的邓在军得知这一消息后,直接选择放弃了成都的工作,执意与丈夫一同北上。

1959年,邓在军生下一女。

这年,21岁的邓在军来到刚成立不久的中央电视台,成为了其中的一名编导人员。

“伯父”总理的智慧

来到北京,意味着周尔均夫妇与周总理的见面次数更多,部分人就了解了周尔均与周总理的关系。

新婚夫妇要面对的事情很多,同样压力也很大,总有部分知情者问他们:“为什么不让周总理出面来帮你们渡过难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个问题,夫妇二人的回答都很一致,之后不再提这个事情。

原因很简单,自立自强的他们不愿意为自己的总理伯父添麻烦,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

与周总理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周尔均与邓在军夫妇在周总理身上学到的东西就越多。

周总理的话,往往能够涉及很多方面,无论是政治,还是艺术,甚至于邓在军的工作职能、育儿心得,周总理都能说上几句。

每一次周总理的邀约,都能让这对夫妇受益匪浅。

令这对夫妇印象深刻的有这么一件事,在孩子刚出生九个月后,周尔均与邓在军带着孩子来到中南海做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吃饭的过程中,周总理亲自为孩子炒了一盘鸡蛋。

九个月的孩子看到这盘鸡蛋上桌,直接上手去抓菜,这一行为让当时的邓在军很生气,加上她觉得在伯父伯母面前丢了面子,便用筷子打了孩子的手。

周总理看到这一幕后,立即责问邓在军,为什么要打孩子?面对这一问题,邓在军愣了很久。

可能是觉得这样问容易吓到邓在军,周总理用心平气和的语气问道:“孩子多大了?”

邓在军想了想,回答道:“九个月。”

周总理听到后,仍是用同样的语气问道:“那孩子现在会用筷子等餐具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会。”邓在军回答道。

“这样的话,手,岂不是孩子唯一会用的餐具了吗?为了进食用手,这是客观的事实,如果碍于面子去阻止,这是不合常理的,是虚荣的,会显得有失风度。”

周总理的一番话,让邓在军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周总理的引导下,这对夫妇进步很快,很快便在北京安下了家。

时过境迁,几年后,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导演,邓在军在台内的地位越来越高,出席工作的场次也越来越多。

作为中央的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的发展受到了中央的重视,周总理更是多次亲赴现场指导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邓在军架好设备后,正巧看到了周总理在现场参观,慌乱之下的邓在军不知道应该是装作没看到还是打招呼,慌乱之下,邓在军忽略了周总理。

此事之后,邓在军一直觉得自己的行为很没有礼貌,于是趁着某天休息,邓在军来到了中南海向周总理道歉。

邓在军本以为会得到一番教导,但没想到的是,周总理不仅没有指责什么,反而还认为邓在军做得对。

1976年,周总理与世长辞,举国哀悼。

遗体告别仪式上,周尔均夫妇潸然泪下,痛哭流涕,在悲痛中难以自拔,这时候,人们才知道了周尔均与周总理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逝世后,周尔均与邓在军夫妇严格恪守着周总理的教诲,并将其贯穿于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

在多次采访中,周尔均都提出了周总理教诲的一句话:“修德远比读书重要。”

在这之后,二人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印象中的周总理记录下来,在1998年,正值周总理百年诞辰之际,周尔均与夫人邓在军共同主导拍摄三年的大型艺术片《百年恩来》正式上映,引起广泛关注。

对夫妇来说,周总理所带给他们的恩情,真正能够让他们受益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薪火相传,在周尔均与邓在军夫妇这里,周总理的智慧将会继续延绵、生生不息。

结语:

如今,九十多岁的周尔均,仍积极投身于各项纪念周总理的活动中,在他看来,周总理的精神值得一代代人相传,尤其值得青年人学习。

也许,周尔均老人在各个高校内宣讲,看向当代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时,一定会浮想起几十年前,自己站在周总理面前,周总理的那一番谆谆教诲。

作为周总理思想的继承者,周尔均老人带着这份信念,继续奔走在新时代中,一如几十年前奔走在革命中的周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