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来2018年-30

为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从2024年4月29日至2024年5月13日由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上海市杨浦区海外联谊会,上海市杨浦区文旅局,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在上海国歌馆(杨浦区荆州路151号)联合主办旅美摄影家龚建华"嗨,上海"记实摄影展。75年沧桑巨变,上海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如今,当我们回望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城市面貌,不得不由衷发出"当今世界殊"的赞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浦新貌 2019年-30)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空间,即弄堂和弄堂文化,这些弄堂里的房子不仅留有大量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而且记载了几代上海人的生活故事,反映了普通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可以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更没有上海人。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弄堂构成了千万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份。弄堂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它也是近代上海历史的最直接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2家房客1990年-30)

这次举办的"嗨,上海"记实摄影展不仅是摄影家对上海的记录,更是中国发展的时代缩影,它从文化自信的高度,记录了上海人民的生活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龚建华通过镜头讲述上海弄堂市井生活,视角独特、立意深远,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欣赏价值,已成为宝贵的社会历史遗产。

(五角场杨浦区2024年)

(摄影展开幕仪式启动)

(摄影展开幕仪式启动)

随着四十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上海的城市面貌,尤其是街区和弄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有5千多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然而作为上海基层居民生活的象征--弄堂,正在逐渐地隐退,伴随着弄堂文化各种生动丰富有趣的生活现象,也在青年一代的视野中逐渐消失。好在我们有幸保存了这些大量的上海老照片,真实细腻地还原了1970年代至今的上海街区和弄堂文化的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浦江上的木质帆船 1976年-30)

十六铺码头、文化广场、南浦大桥、江南造船厂、外白渡桥、上港五区、杨浦图书馆、杨浦 滨江大道 ......,在这些熟悉的上海中心城区的面貌里都可在龚建华的摄影作品中,寻觅到上海的变迁轨迹。

本次摄影展共展出90幅作品。

(岁月七十五年杨浦228街坊2024年12)

(恍见 1992年)

(南京路 1995年)

(复兴东路 1990年)

(耐心等候 1994年)

(倒马桶 1985年-30)

作者:

文:商慧 图: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张懿 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