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回望故乡的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河池市天峨县东西文学馆举行。该活动由中共河池市委宣传部、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中共天峨县委宣传部、漓江出版社承办,围绕广西区内少数民族作家何述强、杨仕芳作品《时间之野》《阿萨玛的灯》,探讨少数民族地区作家的作品特点和成长路径。

当天上午,参与研讨会的领导、嘉宾、文学爱好者、师生代表等,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东西文学馆,了解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东西从故乡天峨出发的成长经历与创作历程,以及“河池作家群”20世纪30年代以来五个梯队的代表作家。

主办方表示,在当代“文学桂军”的代表——东西的故乡举办以“回望故乡的文学”为主题的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旨在鼓励广西作家以东西为标杆,心怀故乡,眺望远方,敢登高原,勇攀高峰,扎根真实生活,为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力量,讲好民族故事、广西故事、中国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望故乡的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河池举行。主办方供图

作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全产业链的广西文化企业标杆,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一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化全民阅读,继在广西贺州启动2024“乡村阅读计划”公益活动之后,在这次活动中,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向中共天峨县委宣传部赠送漓江出版社出版图书,并转捐赠给当地山区学校,为更好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建设书香社会贡献出版力量。

活动现场,围绕《时间之野》与《阿萨玛的灯》两部作品,作家何述强、杨仕芳分享创作谈。

广西大学教授赵牧从文艺批评的角度切入何述强、杨仕芳的创作。他高度评价何述强文章的哲学之思、故乡之依、修辞之美,认为《时间之野》始终有一个最核心的主题,即对故乡的不断回望和对记忆的不断重构——作者的内心世界始终持存来自村庄、来自少数民族的经验,所以他的写作不可避免地充满回望的热切。对于《阿萨玛的灯》,他认同忧伤构成了杨仕芳作品底色的说法,认为杨仕芳在诗意化的叙事中,传达给人以难以疏解的内心困苦,以及城乡巨变的现代语境下对于传统道德的某种坚持。他以小说集收录作品《原来天是这样放亮的》为例,说明杨仕芳的创作呈现多种层次的融合与对峙,指出这种张力形成了杨仕芳作品值得深入解读的空间。

《南方文坛》副主编曾攀从其切身体会和见闻出发,指出“文学桂军”从边地突围的难得。他表示,《时间之野》与《阿萨玛的灯》就是情感和信念十分明晰的作品。他还谈及当下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的地方性趋势以及未来写作的可能形态,认为作家可以从新南方写作、新乡土叙事等方面取得突破。对于文学表达,他指出创作者需要营造内心的精神之塔,不满足于现实镜像的呈现,而是在作品中体现认知、立场,对现实进行观察与思考,书写有延续性和建构性的经验,磨练语言,形成精神的核心。少数民族作家往往拥有乡土的直接经验,这是创作资源与优势,但立足故土和传统的同时,需要具备前沿意识,“目光要愈拉愈远”:既要立足当下眺望未来,也要站在远方回顾家乡。

随后,河池市文学爱好者、天峨县高级中学漫步文学社社员围绕主题,与在场作家、学者、评论家展开交流互动。(王钧易 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