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笔团

编辑 / 汤米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曾提出:

"潜意识的展现即命运的重塑。"

意识看似无形,却在无声中塑造着我们的命运,只是我们往往没有察觉而已。

在我之前的文章心理学家:你的口头禅早已决定了你的命运》中,我曾讨论过口头禅如何作为一个人潜意识的表现,极大地影响其行为方式。

实际上,口头禅成为一个人生命中的预言和命运,是由于言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现在,请尝试回想一下你和你周围的亲友们常说的话是什么?

你会注意到,相似的人往往有相似的口头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经常说“你觉得呢?”的人通常较为开放,乐于接受他人意见,人际关系良好;

而那些常说“你帮我吧”的人可能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责任心不强;

说“是不是”或“可不可以”的人,这类人往往更懂得人情世故,内涵丰富;

而那些直率简单的人,常说的则是“我不清楚”。

一、“信念”和“期望”

为何常说的话会成为某人的生命预言和命运?

这实际上与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密切相关。

自我实现预言,也称为“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意味着我们通常会按照自己对自身的期望来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现象“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正是自证预言的一个例证。

罗森塔尔曾进行一项纵向研究,旨在探讨管理方式与工人效率之间的联系,结果意外地发现,在被告知自己正受到观察的情况下,工人们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持有更高的期望,表现出了期望中的行为,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的经典表现。

这一效应也适用于我们的人生旅程。

当我们不断重复某些话语,这些话语逐渐转化为我们的信念,并在我们心中扎根。

这些“信念”与“期望”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认知风格”和“行为模式”。

而且,一旦形成了期望,我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搜集那些能够印证自己期望的信息,这个过程可以视为一种“注意力偏差”,我们往往会自动忽略那些与自己期望不符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当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具智慧的人,每次成功完成任务后,这种信念会得到强化,你会坚信自己确实非常聪明。

然而,当你偶尔犯错时,因为这不符合你对自己的预期,你往往会忽视这些失误,或者倾向于把错误归咎于外部因素或他人。

二、“自动思维”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认知理论中,我们的日常处理事务的方式和行为模式并非仅仅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而是涉及心理认知作为中间环节。

例如,我们的信仰、思维模式和人格特征等都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表现。

在我们进行任何活动时,这些心理因素都会发挥作用,形成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风格,这些因素也是影响我们命运的关键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如你是一个经常抱怨的人,经常会说“太糟糕了”,无论是在完成工作还是参加朋友聚会,只要有些许不顺,你就会说“这真的太糟糕了”。

这句话逐渐成为你的口头禅,并成为你的自动思维的一部分。

每当你做事时,这种“自动思维”就会浮现,并影响你的进一步决策和行为。

当你觉得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时,你可能会倾向于放弃或逃避,伴随着大量的消极情绪。

从这个角度看,你经常说的话,很可能成为你的生命预言,最终决定你的个人命运。

三、“主导心境”

“心境”描述的是一个人较长时间内保持的平和且持久的情绪状态。

它不是对特定事物的具体感受,而是一种在不同情况下对事物持一致态度的情绪。

心境的持续性很强,有时甚至可以维持数月。

我们日常说的话,会逐步塑造成一种内在的心理提示,进而塑造我们的主观心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当你频繁地向他人抱怨自己的苦恼时,可能会培养出一种悲观的心境,这使得你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难以激发积极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变得越发悲观和失望。

总的来说,你口中经常挂念的那些话,很可能会成为决定你人生命运的预言,

这主要体现了自我期望、自动思维以及心境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最终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