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元可买价值15元的寿司卷;原价43.6元的面包17.9元就能到手……近日,一种叫做“剩菜盲盒”的食品销售方式悄然兴起,因被贴上“省钱、有趣、环保”的标签而备受年轻人追捧。然而,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剩菜盲盒”随机性大无法更换,购买者体验感受不一;一些“剩菜盲盒”存在日期标注不明、品质口感欠佳等问题;还有一些现做的商品甚至也“混”在“剩菜盲盒”平台进行销售,成为商家借机推广的渠道。

面包店的工作人员在装“面包盲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包店的工作人员在装“面包盲盒”

现象

年轻人忙“蹲点” 抢购“剩菜盲盒”

“剩菜盲盒”并非真的剩菜,而是商家将临期或当天打烊前未售完的食物随机组合打折出售。在一款售卖“剩菜盲盒”的小程序上,入驻了不少知名商家和连锁店,包括烘焙、轻食简餐、卤味熟食、鲜花、零食小吃等品类。不同商家的盲盒上架时间不同,有8时、14时,甚至还有在零时开抢的。

抢购“剩菜盲盒”的小程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抢购“剩菜盲盒”的小程序

“我会提前研究每家店上新的时间,在小程序里设置好‘订阅’按钮。”有过多次抢购经历的孙女士说,为了抢到心仪商家的“剩菜盲盒”,她会专门定好手机闹钟,提前3分钟上线等着,有的商家一天只放出3单或5单,经常会遇到秒没的情况。

记者在小程序上订阅了5家面包店的“剩菜盲盒”。当手机弹出开售提醒,再点开下单页面,“盲盒”就显示已经被抢光。

一家面包店销售的“剩菜盲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面包店销售的“剩菜盲盒”

声音

有人觉得划算 有人直呼踩雷

还有人追求的是拆盲盒那一刻带来的趣味和惊喜感。“首先不浪费食物的理念很吸引我,而且也满足了我喜欢开盲盒的心理。”市民何女士说。

不过,有人热衷的同时也有人直呼“踩雷”。顾女士近日购买了一个面包“盲盒”。“开出4个面包,全是我不爱吃的硬欧包和咸面包。这些面包我在冰箱里放了好几天,最后还是扔了。本来买‘剩菜盲盒’的初衷是减少粮食浪费,拆到不喜欢的口味,反而造成了‘二次浪费’。”顾女士说。

记者发现,在小程序上购买“剩菜盲盒”时是不支持订单备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并非都能“称心如意”。

一家餐饮店的工作人员在装“主食盲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餐饮店的工作人员在装“主食盲盒”

问题

日期标注不明 食品品质堪忧

随着“剩菜盲盒”的火爆,消费者的吐槽声也随之多了起来:“‘盲盒’里的面包很干很硬,像是放了几天的样子,再也不会买了。”“丸子一尝就知道不新鲜了,吃起来特别硬。”“老婆饼太难吃了,小蛋糕上的奶油都干了,是把卖不出去的都装进‘盲盒’里清库存了吧。”诸如此类的差评不断出现,也引发了消费者对“剩菜盲盒”食品品质的担忧。

“我买的‘剩菜盲盒’,商家不提供购物小票,不知道原价是多少。食品就装在开着口的纸袋子里,也没有标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总感觉差点意思。”市民何女士说。

一家熟食店购买的“剩菜盲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熟食店购买的“剩菜盲盒”

记者还注意到,部分商家的“剩菜盲盒”并非都是“剩菜”。部分面包店从早上8时至晚上9时都可领取,“盲盒”售价与店内商品原价也相差无几;某甜甜圈店售卖“早上盲盒”,食品也是当日新做的;还有的“饮品盲盒”甚至是当场现做的。“感觉有的商家并非为了避免浪费,就是在借助‘盲盒潮流’推广产品而已。”市民陶先生说。

提醒

警惕盲盒食品的安全隐患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所谓“剩菜盲盒”是利用年轻消费者喜爱的盲盒形式对商品进行清库存。部分“剩菜盲盒”使用的是临期食品,在完全密封的情况下,这类食品的细菌数量不好把控,因此有一定食品安全风险。盲盒的形式也决定了消费者很难提前了解产品信息,存在消费纠纷的隐患概率也会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