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64年出生,今年60岁,在我们村的小学里当老师,还有不到半年退休。回过头看看走过的路,不得不感叹生活处处充满转折和意外。

我和训勇是五服内的堂兄弟,我的老爷爷和他的老爷爷是亲兄弟,我比他大一岁,可我们俩却是同一年入学。我生性老实沉闷,他却调皮捣蛋,书包里天天装着一把自己做的弹弓,一下课就拿着弹弓打打这里,瞄瞄那里。有时候不小心打到同学,老师就会揪着他的耳朵把他拎出去,罚他在教室外面一站就是一节课。

他虽然让老师很头疼,可老师也很喜欢他,原因是他很聪明,不论小学还是初中,即便不认真学,可每次考试都能考全校第一。老师对学习好的同学总是有一种特殊的眷顾。我的学习成绩也不错,他在班里第一,我在班里第二,他是一边玩一边学,我却是不论怎么努力,每次考试总会差他几分。

当年我们村里就有初中,初中只有两年,读完初中可以考高中,也可以考中专。

1980年,对于我和堂弟来说,命运的齿轮开始悄悄转动。

那一年我考上了我们县里一所二类重点高中,而堂弟则考上了中专。那时候考上中专比现在考上重点大学还要厉害,全镇能考上的凤毛麟角,相对来说考高中要容易一些,一个学校能考中十来个。

他不止在我们村出了名,在全镇也出了名,因为那年他是我们全镇唯一一个考上中专的。只要考上了中专,户口就转成城镇户口,毕业包分配,分配的工作都是铁饭碗。

高中也是两年制,虽然我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可离考中专或是考大学还是差了一大截,所以高考连参加都没参加,直接毕业了。

毕业后跟着父母在家里种了两年地。1984年,在本家一个叔叔的帮助下,我成了我们村小学里的一名民办教师,每个月工资19元。

而堂弟也已经中专毕业,被分配到了我们镇上的粮管所,每个月工资五六十元,差不多是我工资的三倍。

1985年,我和妻子结婚,妻子是普通老百姓,婚后我们生了一儿一女,我边种地边教学,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堂弟比我晚结婚两年,弟媳的家境也挺普通,但她长相姣好,而且手很巧,虽然初中都没读完,但画的小人栩栩如生,绣花绣鞋在我们那出了名的好。他们婚后生了一个儿子,日子过得比我们家强太多。

本以为日子就会这么波澜不惊的过下去,可变故又悄悄来了。

堂弟从粮管所下岗了,谁也没想到铁饭碗也会丢。

这事对他的打击有点大,他在家迷茫消沉了很长时间,不知道以后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弟媳的妹妹,跟着她老公在南方一个城市摆摊卖菜,听说生意不错。堂弟和弟媳决定去投奔他们,也去那租个摊子卖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时我的日子不比他们强,也在为了生活苦苦挣扎。

那时老师这个职业没有现在这么受人尊敬,很多人都称呼我们为“臭老九”,特别是像我这种民办教师,每个月的工资都不够养活老婆孩子,不止亲戚们瞧不起我,就连妻子也是。

妻子心比天高,天天骂我没本事。她弟弟在我们镇上收购粮食,她一心想让我辞去教师的工作,跟着她弟弟一起做生意,说一个月挣的就能赶上我一年的收入。可我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我没有多大的抱负,只求生活安稳。就因为我不听她的,我们隔三差五的发生争吵。

直到2002年,我的工作终于发生了转机。在这一年,根据上面政策,我从民办教师转为了公办教师。工资也一下涨到了八百多块钱。从那之后,基本上每一年工资都会有不同幅度的上调。

即便如此,光靠我的工资还是不足以供一双儿女读高中、大学,地里每年收入也不多,妻子不得不外出打工。那时儿女都住校,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我不舍得吃、不舍得喝,经常连菜都不舍得炒,更别提买水果和肉蛋了。

那时总是想:当下日子虽然难,但等儿女读完大学,都参加工作就好了。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等儿女参加工作后,为了给儿子在城里买房,我们的日子非但没有变好,反而背上了十几万的负债。

而堂弟的日子却过得风生水起。

他在外面结识了一些人,摆摊没几年就开始转做蔬菜批发,很快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每次回来都是西装革履,穿的人模人样,脖子上戴着粗粗的金链子,手上戴着金戒指和金手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发了财,生活早已和我们不在一个档次,但他并没有忘本。我们家族里,不论谁家有婚嫁丧娶,不论多忙,他都会抽时间回来。封礼金时,明面上和同样远近的亲朋给的一样,可暗地里会再悄悄给包个红包。我儿子结婚和女儿出嫁时,他都是这样做的。

我对他是极为感激的,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他借给我五万块钱。

2012年,为了给儿子买房,我掏空了全部积蓄,即便如此,离房子首付还是差了16万。找亲朋好友借了一圈,最后孩子的大舅借给我们五万,我的两个妹妹各借给我们三万,父母借给我们两万。一共借到了十三万。

让我寒心的是孩子的小舅,他在我们镇上做了那么多年的生意,平时总说自己有钱,几十万都瞧不到眼里去,可我们找他借钱时,他却一分都没有借。

离首付还差了三万块钱,我不知道再找谁开口借。

我和妻子商量:“要不然就找训勇借吧,他有钱,应该会借给咱。”

妻子有些犹豫:“我亲弟弟都不愿借给咱,他会借给咱吗?”

“借借试试吧,人家借是情分,不借是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