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3月11日晚,杨虎城将军之子、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专程到北京301医院探望吕正操。

随同杨拯民一同前往的,还有张学良五弟张学森的女儿张闾蘅。

两人告诉了吕正操一个消息:

“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曾经东北军的一员将领,吕正操在过去一段时间,一直渴望与张学良见面。

早在1984年6月,张闾蘅从香港回到祖国,就受张学良委托,专门去看望了吕正操,她在离京回港之前,吕正操还特意委托他给张学良带去了一副健身球和上好的新茶。

自此以后,两人之间来往不断,吕正操也始终表示:

“只要张学良将军出来,不论到哪里,我都要与将军见上一面。”

1987年初,张闾蘅再次来到北京,带给吕正操一首张学良写的诗,是取自于陶渊明的《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

诗句中张学良只改了一个字,把最后一句的“忘”改成了“无”。

吕正操后来也给张学良回了一首诗,也是取自于陶渊明的《读山海经》: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涂设在昔心,良辰知可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0年6月,张学良又赠送给吕正操一首诗:

“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吕正操读后,又回了一首诗:

“讲文修武一鸿儒,千古功业在抗胡,盼君走出小天地,欣看人间绘新图。”

张学良读了吕正操的诗,内心不由得五内杂陈。

尽管时隔多年未见,但张学良与吕正操两人毕竟还有十数年的共事情谊,并且持续了半个多月世纪,更重要的是,吕正操替张学良完成了他未尽之事业,走上抗日战场,已被蒋介石软禁的张学良还曾托付弟弟张学思告诉吕正操:

“必之(吕正操字)这条路走对了。”

吕正操在听闻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后,确实有想去探望的念头,但在最初他并没有立即表态,毕竟他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况且就算是自己想去见,远隔重洋的张学良是否愿意相见,只怕还是个未知之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正操派女儿吕彤岩赴美打前站,吕彤岩在见到张学良后询问道:

“若父亲来美国,能否相见。”

没想到张学良脱口而出:

“当然要见。”

在中央决定之前,许多老同志对吕正操赴美探望张学良一时十分关心,时任中顾委常委的程子华就多次打电话询问吕正操:“准备何时动身?”

当得知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的情况后,邓小平还专门打电话指示:

“你们应该开个会,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并且还对如何迎接张学良回国作了重点指示。

中央一开始对赴美探望张学良的人选,考虑也颇多,后来提出来的人选也有五六人之多,其中大多数都是张学良在东北军时期的老部下,比如原铁道部部长郭维城、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万毅等等,中央经过多次讨论后,最终仍然觉得,还是由吕正操亲自出面比较好。

因为吕正操与张学良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东北军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正操是辽宁海城人,1922年被选入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卫队旅,又在次年考入东北讲武堂,而张学良同样出生于东北讲武堂,并兼任该校校长,所以两人就有了校友兼师生的关系。

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后,吕正操回到卫队旅,并任张学良秘书、副官。

应该说从关系上来讲,两人是非常亲近的。

只是张学良并不知道,吕正操在东北军任职期间,逐渐与在部队中的中国共产党员接触,内心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37年初,因中共党员在吕正操部队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警惕,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吕正操率东北军647团接受改编,任新编691团团长,继续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于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吕正操率部脱离东北军,改称人民自卫军。

在决定吕正操赴美后,邓颖超根据中央的意见,写了一封信给张学良,这也是自张学良在台北90大寿后,她给张学良的第二封信:

汉卿先生如唔: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数十年海天遥隔,相往之情,历久弥浓,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辄慨叹怆然。今先生身体安泰,诸事顺遂,而有兴作万里之游,故人闻之,甚为欣慰。
今颖超受邓小平先生委托,愿以至诚,邀请先生伉俪在方便时回访大陆。看看家乡故土……兹介绍本党专使吕正操同志趋前拜候,面陈一切事宜,望先生以尊意示之,以便妥为安排……
邓颖超
1991年5月20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正操一行人在接到中央指示后,于5月23日乘飞机赴美国旧金山,不料张学良已于日前动身赴纽约,家里只有夫人赵一荻以及她的儿子张闾琳,吕正操出席了赵一荻的寿辰庆祝活动后,便又立即飞赴纽约。

5月29日上午,吕正操在纽约贝太太家里见到了张学良。

这里要插一嘴的是,贝太太所指的是张学良好友蒋士云,后嫁给中国著名金融学家贝祖贻,而贝祖贻有一个儿子贝聿铭(原配庄氏所生),是世界著名建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