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是一个传奇式的从草根晋身的帝王。他年少时经历辛酸,深恶腐朽的统治,因此建国后力图建立一个廉明正直的朝堂。然而好景不长,明朝初年便出现了“曾秉正被阉”的悲剧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君王之路 磨难与辉煌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帝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开创了近300年的大明盛世。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开国之君其实来自最普通的民间百姓,经历过与其皇帝地位毫不相称的艰辛人生。

朱元璋是安徽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童年时连父母双亡的痛苦也经历过。没有了依靠,他只能离乡背井,流落街头乞讨度日。

那个年代的朱元璋,不但一贫如洗,还要忍受来自上层统治阶级的欺压。跟随的地主和官府捉住他,要么无缘无故地抽打辱骂,要么强迫做最艰苦危险的劳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正是这样的遭遇激发了朱元璋反抗的决心。他明白,想要摆脱这种命运,必须自己力争上游。

红巾军在这一带活动,朱元璋便鼓起勇气加入,从一个无名小卒开始步步高升。他勤学苦练、英勇善战,很快就成了一名出色的红巾军头目。

在抗元军的战斗中,朱元璋展现出极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他深知要推翻腐朽统治,必须团结群众,所以对军民一视同仁、仁政以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使他在百姓心中极具威望。朱元璋也精通军事谋略,每每陷入困境还能化险为夷,终于在混战中脱颖而出,一统大半个中原。

当自己终于坐上帝王宝座时,朱元璋并没有沉湎于权力的乐趣。相反,他牢记自己的出身,决心为这个饱受欺压的民间百姓建立一个公正廉明的新朝代。

他记得自己少年时那惨痛的遭遇,也见识过前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所以他要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不再受制于豪强地主和贪官污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刚稳定政权的明太祖就开始大规模肃清贪官污吏。他颁布严厉法规,规定官员贪污超过一定数额就要处死。

朱元璋还严格控制官员工资,禁止铺张浪费,强迫所有公务员都保持简朴的生活。他监察部门无所不在,严格执行惩贪政策,让敢贪一文者必究其罪。

在朱元璋的监督下,明朝官场很快呈现出一个清正廉明的新气象。贪污受贿现象大为减少,人心也为此政权的新作风所感召。一个崭新的政权,就此在朱元璋的思想引领下,逐步走上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正臣之辈 清廉与直谏

朱元璋崇尚忠诚正直的官员,所以他也费心发掘招致人才。曾秉正就是朱元璋看重的年轻官僚之一,一个有正义感、敢于直谏的才俊。

曾秉正原本只是一个普通村塾教书的先生,不入流的九品小官。但他博览群书,对古今治乱见解独到。

1368年有天文异象出现,朱元璋让文官们上书解析。曾秉正便提交了一篇极富洞见的奏疏,深得明太祖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奏疏中直指天文异变乃是人心不齐造成,主张皇帝以仁政让民心归正。这样独特的见解让朱元璋大为惊讶,他认为这个年轻人必然是位难得的好官。于是连升曾秉正为侍郎,在朝中掌管重事。

入选后,朱元璋见此年轻人厚道质朴、深谙大义,便提拔他为三品大官,在朝中掌管重事。曾秉正也不负重托,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

他在任上力行节俭,杜绝铺张浪费,将多余公款用在赈济灾民上。百姓有冤情也直接找他诉说,曾秉正毫无架子,一一处置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曾秉正性格直,从不讳言。他常常将朝堂上的种种弊病毫不掩饰地向皇帝禀报,引起许多大臣的不满。这些人开始在朱元璋面前处处诋毁曾秉正,说他过于直言,有损君权神圣。

起初朱元璋还能欣赏曾秉正的直谏和正义,将他视为心腹良臣。但渐渐地,曾秉正不断揭人伤疤的做法也开始让皇帝感到厌烦。

大明江山初定,朱元璋也担心太多直言不逊之辈会动摇君权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阉割惨案 情势与误会

1375年冬,曾秉正又一次长时间地针砭朝政弊端,这终于惹恼了朱元璋。他大怒,当场责问曾秉正:“你一个书生出身的小官,凭什么整天教训朕?”

曾秉正哑口无言。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对皇帝的忠心进谏,竟成为自己失势的导火索。他本意是希望皇上采纳忠言,治理好这个新生的大明江山。哪知一语惹怒君王,自己连累了一片苦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怒皇帝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朱元璋直接革除了曾秉正的官职,并迫令他滚回老家,不得在京城谋生。

这样的处分等同放逐,对曾秉正打击极大。他本想在朝堂上力排众议,建功立业,没想到就这样无妄离职,前途尽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