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南京之行可以说是专为南京博物院而来,南京的行程从南京博物院开始是不会错的。提起南京博物院,不少人会惊叹这座博物馆内数量众多且价值珍贵的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蔡元培先生等人共同倡议建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也就是南京博物院的前身。1950年,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至2023年南京博物院已走过90载春秋,呈现“一院六馆六所”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博物院先在前台租语音讲解器,并不是每一件文物都有讲解,看到有喇叭图案标识的,靠近点语音讲解器就能自动跟踪所处位置文物,播放文物讲解内容,方便好用。这个语音讲解器只能讲解普通展厅的展品,每一个特展展厅外面都有针对特展的语音讲解器,要另外租借(免费)。

我们的参观从(特展馆3楼11、12号展厅)的南京博物院诞辰九十周年的院庆的特展:“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特展”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展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考古出土、传世馆藏顶级玉器艺术品,约600余件(组),琳琅美玉跨越时空盛大齐聚,打造一场极致的玉器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民族像华夏民族这样对玉器有着如此执着的偏爱,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明,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与洗礼,伴随着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壮大,汇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承载着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重要特质。

玉,石之美者,凝结天地精华灵气,晶莹细腻,温润柔美。从“玉器”到“玉文化”再到“玉文明”,“玉”早已深深植入中国人的生活、认知和信仰,已经绵延近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展共分为三章:“玉生华夏”、“玉成中国”、“玉美神州”。

第一章“玉生华夏”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代表小南山文化的古老玉玦。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被称为“中华玉文化的摇篮”的百米小山,藏着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兴隆洼文化玉人面和玦。玉人面正面磨刻出月牙形双眼,嘴部镶嵌贝壳表示牙齿,是史前信仰的实物反映。兴隆洼发现多例眼眶中放入玉玦,这种“以玉饰目”的做法,在贾湖遗址也有发现,这或许与早期巫术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老的玦呈环形、有缺口,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器类型之一,成为中华民族万年用玉的曙光之作。

良渚文化晚期的刻符璧,极少良渚文化晚期的璧会刻有图像符号,它们可能是文字的雏形,也可能与良渚先民的信仰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汶口文化的项饰,出土时位于墓主颈项,大璜置于胸前,左右由大到小轴对称式依次环绕环、璜、玉饰,整体组合错落有致,其中璜具有良渚文化玉器的风格,大小环具有大汶口文化玉器的特征,这组玉项饰堪称史前玉器的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凌家滩文化玉鹰、玦,鹰身上饰有八角形纹,这在长江流域和海岱地区常见。玉鹰出土时,翅尖兽首的正下方出土两件玦,恰好证明翅尖兽首鼻尖处穿孔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