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4年2月5日,粟裕因病在北京逝世。

追悼会上,到场的人大部分是粟裕的亲人、战友。

而其中有四位军队首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们脱下了各自的军帽,依次站立在粟裕的遗体前,与这位开国元勋作着最后的告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杨尚昆、余秋里、杨得志、张爱萍

这一幕也被拍下,成为最珍贵的回忆。

那这四位首长究竟是谁呢?

01 四位首长

要说到这四位首长,他们都与粟裕一样,从青年时期就开始致力于革命追求和平。

首先要说的是杨尚昆。

1907年,出生于四川省潼南县双江镇(今属重庆市)的杨尚昆,生活在一个书香家庭,没到读书的年龄时几个哥哥便亲自辅导他功课。

那时科举制已经被废,但杨尚昆的父亲并没有阻断孩子上学读书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尚昆

他对杨尚昆说:

“时局越乱,那越说明人要读书,只有读了书才找得到出路。”

六岁,杨尚昆被送进了私塾学习传统的儒家课程。

使杨尚昆接触到新文化的人是他的四哥——杨闇公,每当他回到家给父亲背完古诗之后,杨尚昆便会找到杨闇公。

当时杨闇公总是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杨尚昆好奇地上前询问。

杨闇公会笑着把他抱在怀里,指着书上的字对他说:

“这是《共产党宣言》,现在的年轻人都读这个。”

“四哥,那我算年轻人吗?我也可以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一杨尚昆

杨尚昆好奇地问着杨闇公。

杨闇公同意了杨尚昆的请求,并带着他阅读了更多有关共产主义的书籍。

杨尚昆第一次了解到,原来真的有人在为改造旧中国而流血牺牲。

父亲也在为振兴家国而奋力,这让杨尚昆深受鼓舞。

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因为表现优秀,第二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开始革命生涯的杨尚昆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他谨记着父亲的话,相继在上海苏联进行学习。

虽然他并不常与粟裕见面,但却能常常听见别人提起粟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

杨尚昆知道粟裕是前线的指挥能手,所以他十分佩服粟裕,解放之后他还与粟裕成为了好朋友。

在得知粟裕住院之后,杨尚昆也经常去探望。

粟裕去世之后,他也代表中央军委来参加粟裕的葬礼,看着曾经的好友,杨尚昆不禁潸然泪下。

第二位要介绍的是余秋里

农民家庭出身的他只读过两年的私塾,因为稀缺的纸质教材,读了两年书的余秋里认得的字很少。

原本家里人还想继续送他外出读书,但自认为不是读书的料的他,否定了家里人的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秋里

1929年受到同村青年的影响,余秋里告别了家人,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1936年,率领部队截击国民党万耀煌部队的余秋里,冒着危险穿越一层层流弹,只为找到一处制高点能够与国民党军作战。

为掩护战友,余秋里被流弹击中,左臂被子弹射穿,臂骨也暴露在了外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想留在火线上继续与敌人作战。

形势严峻,战士们将余秋里直接抬下了火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秋里

但因为在长征途中,需要不断行军,再加上缺医少药,无法及时进行手术,9月到达甘南后,余秋里只能做了截肢手术。

在战场上以凶猛著称的他失去了一个手臂,为了让他打起精神,战友们笑着说:

“少了一只手,你也还是这个队里的‘一把手’。他们谁打得过你啊!”

身为政治委员的他也清楚,他不能因为身体的残疾,精神也变得残疾。

因为坚定的革命信仰,余秋里熬过了那一段痛苦的时光,很快他就适应了一只手的生活,并赢得了数不清的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后,余秋里被授予中将军衔。

余秋里与粟裕一样,都是在前线拼搏过的英雄,早闻粟裕大名的他也常会去拜访、请教粟裕。

第三个要说的是杨得志。

他与粟裕是老乡都来自湖南省,铁匠家庭出身的他,并没有去过学堂读书。

靠本事吃饭的父亲觉得读书无用,所以在他11岁时就将他送到了地主家当放牛娃。

渴求知识的他找到了方法,每当地主家少爷要去学堂读书的时候,他就悄悄跟在后面,溜进学堂之后,他便会找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坐着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

1928年,湘南起义爆发,受到影响的杨得志跟着哥哥一起参加了革命。

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时,杨得志才正式跨入学校的大门,跟着队友一起来到延安学习党的相关方针路线和社科知识。

基础较差的他,理解相关的名词非常困难,所以杨得志私下要花格外多的时间,才能跟上大家的学习进度。

但杨得志与粟裕一样都是将“牺牲个人,服从组织”立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1978年访问朝鲜时两人交流了许多,也是通过那一次交流使二人成为了朋友。

这次对于好友的逝世杨得志也是悲痛万分。

四位首长中的最后一位是张爱萍。

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参加了多场战役,张爱萍的名字也开始被军中人所熟知。

粟裕曾有一段时间和他合作过,所以与他较为熟悉。

当张爱萍接到粟裕去世的消息时,立马叫家人把他送到了医院,他要去看自己的老战友最后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爱萍

将星的陨落,让人惋惜。

昔日老战友再见面,也都成了头发斑白的老人,四位首长前来送行也足以看出国家对粟裕的重视。

他们的人生虽然并没有过多的交集,但他们都是在战场上真枪血拼过的将士。

粟裕更是公认的常胜将军,毛主席都曾评价他说:

“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