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是封建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也是内讧最多的一场起义,其内讧之频繁,危害之大,历来少见。

其他时期的起义军因为起源不同,会存在互相攻打和吞并的行为,但单一起源的农起义军内部多次火并的却很少,太平军就是其中一个,而太平军除了最大的一次天京事变外,内部火并的次数并不少,甚至影响了太平军的发展。

首先就是避免不了的咸丰六年(1856年)的天京事变,这是一场太平天国高层非常罕见且影响深远的大火并,天京事变后的还有几次影响深远的火并。

东王系东殿军和石达开的火拼

天京事变的时候,东王杨秀清的几个弟弟杨辅清、杨雄清、杨宜清、杨来清等人都在江西作战,听闻杨秀清被杀后,他们怕被清算,不敢回天京,几经商量后打算前往赣东南、闽北转移。

恰好石达开也出天京作战,在江西一带作战后与杨辅清等人的东殿军会师一起作战,不久石达开亲自带领主力向浙南发展,期间洪秀全派人到东殿军这里,请他们北归,并且许诺杨辅清回归后任中军主将之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达开

或许洪秀全在密信中写了石达开参与杀害杨秀清的密谋,并且有所夸大,成功激怒了他们,等石达开在浙南发展不利转回闽北时,双方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石达开的先锋部队损失了六七千人左右,但东殿军的具体损失没有记载,但估计不少。

由于双方战争激烈,且对当地焚掠过甚,太平军彻底丧失在赣东南与闽北立足的基础,东殿军北上后,石达开却无法继续在这里待下去,被迫走上了流寇道路,路上手下大将石镇吉、石镇常则各帅所部转闽西南去了广东脱离石达开的节制,石达开自己则转入赣南,实力严重削弱。

东王系东殿军和韦俊的火拼

东殿军和石达开大打出手后离开了闽北,转战至赣东北地区,后前往皖南发展,与太平军右军主将韦俊爆发了冲突。

韦俊是韦昌辉的弟弟,一度担任太平军湖北集团的统帅,也是陈玉成的上司,但因为天京事变的爆发,韦俊被迫撤出湖北,来到皖南沿江城市池州驻守,在李秀成力保下担任太平军右军主将。

说实话,对于这个任命,洪秀全是迫不得已的,但为了安抚太平军其他将领,洪秀全还是给出了任命,但随着东殿军的到来,双方的矛盾不可避免,杨家兄弟本来因天京事变与韦家结下了血海深仇,现在又向韦俊的驻地发展,自然有了驱逐韦俊的心思。而且杨辅清此时为中军主将,职务在韦俊之上,又是仇家,自然有意侵凌,直接安排杨宜清进占建德,与韦俊部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韦俊非常无奈,他想移师江北,依傍李秀成。而曾经的老部下陈玉成已经被封为英王,将江北视为自己的地盘,不想让韦俊过来,而且用武力驱赶他,韦俊被迫退守池州,每天在惶恐中度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志俊

太平军如此频繁的内讧自然被清军得知,在曾国藩等人的授意下,韦俊投降了清军,成为太平军高级将领投敌第一人,随后率部参加了清军对安庆的围困战,依靠自己对安庆清晰的部署,成功地攻取和坚守了安庆北咽喉枞阳镇,让清军顺利地完成对安庆的合围,安庆最终失陷。

石达开自己内部的火拼

石达开一路征战,最后退回了广西,十万太平军驻扎在庆远及周边地区,不仅内部面临兵多粮少的问题,外部还有清军刘长佑、蒋益澧等部的追杀,形势异常的严峻。

面对困境,石达开开始消沉下去,既不能解决军需物资问题,又无远大谋略,基本就处于混吃等死的状态,而为了稳定军心,他依赖张遂谋、赖裕新少数亲信进行高压统治,引起诸多跟随他出走的太平军的不满,很多人纷纷要求离去,却遭到石达开等人的阻挠,自然引起火拼。

首先就是余忠扶的部下密谋北归,遭到余忠扶的阻拦,其部下杀死余忠扶打开一条血路逃走,随后就是蔡次贤密谋拉走自己的队伍,被张遂谋得知,随后将其杀死。

虽然石达开上层不断阻挠,但依旧无法阻挡太平军北归之心,大批两湖及江西、安徽籍的太平军开始逃离广西北上,最大规模的就是以彭大顺、朱衣点、童海容等人为首的逃离的太平军,这次出逃直接带走石达开内部七十多位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这批太平军互不归属,互相独立,一路上大队伍不断吞并小队伍,其中童海容的队伍最大,先后杀死李如胜、杜大祥等多名将领,后被李秀成收编,被洪秀全封为保王。

但童海容得火拼行为并没有结束,封为保王后,童海容就用武力从杨辅清手里夺回了战略要地广德,诛杀这里的守将马桂功,后以广德为投名状,直接投降了清军。

太平军和捻军的火拼

捻军与太平军是盟军,经常一起联合作战,当然也有不少被改编为太平军的,其中捻军首领苗沛霖深受英王陈玉成信任,被封为太平天国的奏王,一度占据淮河南岸战略要地寿州。

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韦俊等人的帮助下,清军攻破了安庆,陈玉成被清军多隆阿围困在庐州,朝不保夕,此时苗沛霖却写信给他,请他去寿州屯兵,联合捻军一起作战,但苗沛霖为人狡诈多变,很多人都劝阻陈玉成不要去,但陈玉成却对苗沛霖信任有加,反而斥责劝他的人。

整顿一番后,陈玉成带领两千大军突围前往寿州,此时的苗沛霖早就暗中投降了清将胜保,写信给陈玉成只不过是递投名状,陈玉成不知是计,刚入寿州就被拿下,送入胜保大营后惨遭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僧格林沁

当然苗沛霖也没落到好,胜保因蛮横无理被清廷杀死,失去靠山的苗沛霖又举旗造反,被僧格林沁大军围剿,苗沛霖困于寿州,最终被他收编的陈玉成旧部所杀。

慕王谭绍光与主将郜永宽的火拼

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军已经节节败退,很多人对太平军的前途不太看好,纷纷投降清军,这其中就有驻防苏州的将领郜永宽,而负责苏州防御的正是和他不太对付的慕王谭绍光。

谭绍光是忠王李秀成的爱将,因而将防守天福省首府苏州的重任交给了他,就在谭绍光信心满满的时候,郜永宽却对太平军的前途丧失了信心,且和谭绍光不和,暗中串联其他七名苏州太平军将领意图投降李鸿章。

但谭绍光坚决不同意投降,双方势同水火,郜永宽见状,暗中部署,趁着苏州太平军将领召开会议时一拥而上,直接杀害了谭绍光,然后举城向李鸿章投降,李鸿章顺利获得苏州,旋即这八名叛将就被淮军杀死。

侍王李世贤和康王汪海洋火拼

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接连败退,就连浙江也失守了,康王汪海洋和侍王李世贤等部转入江西、福建与广东,继续与清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世贤

侍王李世贤是忠王李秀成的堂弟,也是天京事变后太平军最为重要的将领之一,一度被洪秀全任命为左军主将,是太平军五主将之一,负责驻守芜湖,作为天京的上游屏障,后和李秀成一起成为第二批被封王爵之一人,一度和李秀成一道挥师入浙,夺取了浙江全境,成为太平天国天浙省的重要负责人。

而康王汪海洋原本只是石达开的部将,也是在广西东归的一批将领之一,后被李秀成收编,跟随李秀成、李世贤入浙,担任杭州守将,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才被封为康王。

随着李世贤兵败永定,部分李世贤将领带领余部投奔汪海洋,汪海洋一下子有了吞并之心。等李世贤本人来到之后,汪海洋直接将其杀害,彻底吞并李世贤所部。等李秀成的另一部将黄金爱率部来投的时候他又故伎重演,诬陷他是叛徒,将其杀害吞并其部属。当然汪海洋吞并后并没有投降清军,反而一直坚持和清军作战,最终被内奸告密被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军的内讧不仅仅是以上这么多,这些只是影响比较大的内讧,这些内讧要么是为了吞并对方的队伍,壮大自己,要么是投敌后拿自己曾经的战友作投名状,可以说自天京事变后,太平军的内讧次数数不胜数。

探寻其原因,还是太平军本身内部问题太多,尤其是天京事变是对太平军所依赖的拜上帝教来了致命一击,本来能够稳固军心的拜上帝教却因为天父杀天兄而导致他们信仰的崩塌。

为了维系自己的统治,在找不到其他可以替代的办法后,只能采取押当、巡视、滥封王爵、把控财源等手段进行控制,但最终愈行愈远,让原本上下一体的太平军彻底军阀化与割据化,最终导致频繁的内讧与火并,甚至到了后期,看到其他将领失败却不相救,只顾自己一亩三分地,最终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