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徐向前元帅,是我军中最擅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帅之一,从土地革命时期,徐帅就开创了我军早期大兵团作战的多个范例,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所以公平来讲,徐帅的军事能力,是能与彭、林、刘三位老帅并肩的,也就仅次于朱老总。

而徐帅的能力,可不仅仅局限于指挥打仗,他还有个“独门绝技”,此绝技即便是放眼我军之中,也无人能出其右,是啥绝技呢?正是善于开创局面,能把弱旅打造为精兵之“专属技能”。

解放战争初期,徐帅在山西一无强将、二无精兵的局面下,亲手组建部队,最终将一支偏师打造成了全军王牌,打出了“临汾旅”这样的赫赫威名。

不过,纵然强如徐帅,也有着急挠头的时候,临汾战役期间,徐帅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好在关键时刻,朱老总及时出手,为徐帅免除了后顾之忧,最终取得了临汾战役的胜利。

徐帅当时遇到了什么麻烦呢?这说起来,得说到临汾战役的几大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卧牛”临汾实如其名

运城战役后,国军在晋东南地区,仅剩下一座孤城临汾,而为了守住临汾,阎锡山急召麾下将领,强调临汾的重要性,同时下令驻守临汾的梁培璜(时任晋绥军第6集团军副总司令)“加工事、固城防”,并特意叮嘱他吸取运城失守的教训,务必让临汾万无一失。

不过,当时的阎锡山,尽管不久前刚遭受了运城之战的失利,但也并未过多担心临汾会不会重蹈覆辙,反而信心十足,认为我军必将在临汾城下吃苦头。

之所以如此有信心,也是有原因的。

临汾,位于汾河(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又称汾水)下游,这里在古代就是军事重镇,同蒲铁路(山西大同到山西蒲州)修成后,这里又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而这座建在黄土高原上的城市,地形外低内高,从远处看去,就仿佛是一头卧在汾河岸边的黄牛一般,因此,就有了“卧牛城”之称。

单是看地形,就知道临汾属于那种易守难攻之地,而在阎锡山的多年经营之下,这里城防之坚固,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这里不仅有阎锡山亲自督建的城防工事,同时,为了应对我军进攻,驻守临汾的梁培璜在阎锡山的授意下,又增加了包括外围警戒阵地、护城阵地、城墙阵地以及城内的防御工事和地道这四道防线,而有了这样的构建了全方位防御体系,使得临汾真正成了一座坚城。

正因为如此,阎锡山在会议上就不无得意的说,临汾是“打不破的铜墙铁壁”,任凭解放军再厉害,在“卧牛城”临汾面前,也得栽跟头。

除了坚固的城防,这里的驻军同样也不容小觑。

前文讲到,当时驻守临汾的,是阎锡山麾下的第6集团军副总司令梁培璜,而梁培璜此人自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之后,就一直就追随阎锡山,从部队的基层军官一步步做到高级将领,称得上也是一员悍将,靠着不错的战绩,得到了阎锡山的高度赏识。

当初阎锡山在整顿军队,成立“铁血团”之际,梁培璜便是“铁血团”28名骨干之一。

而梁培璜的麾下,不仅有晋绥军的一个师(66师),另外,还有胡宗南的一个旅,加上小部分地方武装,一共有三万余人驻守在临汾城内。

这三万人中,三分之二都是国军的正规军,并非是那些一触即溃的杂牌武装,所以,整体战力还是相当可观的,而再加上坚固、全面的城防,以及有梁培璜这样的悍将指挥,那么确实是可以给我军造成不小麻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是阎锡山有信心,梁培璜更有信心,他在临汾战役开打之前,就给阎锡山写了这样一封电报:

“城防工事已按照计划全部加固改造,如徐向前来攻,就凭他指挥的土八路,定让他在坚固城防和各道防线前有来无回”。

唯一让梁培璜有些担忧的,就是粮食问题,他做好了与我军打长期战、消耗战的准备,因此大量的粮食储存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在阎锡山的授意下,一方面协调胡宗南空运物资至临汾,另一方面,梁培璜又按照指令命部队出城抢粮。

这番操作,让附近的老百姓可遭了殃,而梁培璜则解决了粮食问题。

坚城深防,且有悍将精兵把守,而该如何攻下这里,是徐向前当时面临的问题,而在临汾战役开打后,更多的问题接踵而至。

二、攻坚何其难

进攻临汾的战役,原定于1948年3月10日。

按照这个时间以及计划,晋察鲁豫军区8纵、13纵队、炮兵团以及太岳军区等部队,将先扫清外围之敌,然后对临汾发起总攻。

但鉴于驻守临汾城内的国军30旅准备逃走,为了不给西北战场增加压力,因此,徐向前果断下令提前三天发起攻击,务必将敌33旅以及城内所有敌人“留下”。

而外围作战,就打得十分艰苦,一直到3月22日夜间,才算基本结束外围战斗,开始对临汾发起全线攻击,在这期间,我军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仅营长就伤亡三名,此外,24旅旅长王庸也在作战中不幸牺牲。

面对将士的不断伤亡,徐向前悲愤不已,而这仅仅是开始,更大的牺牲还在后面。

3月22日夜,军区13纵队奉命攻打临汾东关,这个东关,是整座临汾城防守最坚固之处,敌军将这里房屋全部拆除,弄出了一大片空地布下严密火力网,为的就是不让我军靠近。

恰逢当夜大雨,我军又是仰攻,这就让敌人占尽地理优势,在敌人火力压制下,我军连续两次发起进攻都未能奏效,反而伤亡极大。

不仅是东关攻打不利,同时负责攻打电力公司的13纵39旅也是进度缓慢,最开始还占据了几个据点,但由于打东关的38旅迟迟打不下,导致敌人在防守之余,又凑出了一个团的兵力,向39旅打下的据点攻来,仅仅三个小时,敌人就发起了七次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