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盛夏,要比以往的年月更加炙热一些,时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的肖永银,此时正在匆忙地整理公务,尽管“天公不作美”,但是革命工作,却是不能落下。

忽然,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响了起来,肖永银不敢耽搁,立刻接了起来。

“老肖,你好啊,我是尤太忠......你现在不忙吧,许司令请你到我们这里来玩玩呢,我们这蛮不错的.....”

原来,是驻扎在无锡的27军军长尤太忠的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太忠

肖永银接到电话,第一个念头便是拒绝,因为军区的工作太多了,哪有时间去玩?

准备放下电话时,肖永银忽然停了下来,他想到了一件事,就在不久前,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前往无锡“避暑”

“难道这个电话是许司令让打的?”肖永银心里有些捉摸不定。

思来想去,肖永银确定下来,就是许司令找自己。

既然已经明白了前因后果,肖永银也不多想,即刻奔赴无锡。

许世友找肖永银,为什么要通过尤太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永银

原来,尤太忠与肖永银的关系不一般,两人可谓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的“生死战友”

肖永银是河南新县人,1917年出生,13岁参加红军,

尤太忠是光山县人,新县与光山县相距不远,因而他们两人也算是老乡,两人参军的时间不同,尤太忠要比肖永银晚一年,但是,两人参军的年龄,却是相同的,都是13岁。

土地革命时期,肖永银与尤太忠都在红四方面军,不过当时两人并不是很熟悉。

真正让两人成为生死兄弟,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四方面军出身的“王疯子”王近山, 担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当时,六纵下辖三个旅,16旅旅长尤太忠,17旅旅长李德生,18旅旅长肖永银。

尤太忠,李德生,肖永银三人都是从枪林弹雨中拼杀过来的悍将,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王近山能够为革命做出许多贡献,这其中尤太忠等三人也是居功至伟。

刘伯承,邓小平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司令员和政委,他们对于王近山尤为钟爱,而对于尤太忠,李德生,肖永银三人,他们同样偏爱,在部队里,他们亲切的称这三人为“铁纵三剑客”

从这个评价上,可见刘邓首长对他们三人的欣赏和满意。

战火中结下的友谊,尤其让人陶醉,肖永银,尤太忠,李德生他们的关系在和平年代,仍旧很亲密。

这也是许世友通过尤太忠找肖永银的原因。

那么,许世友找肖永银,到底是有什么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永银从南京来到无锡后,尤太忠前来接他,刚一见面,尤太忠就开口道:“许司令找你。”

肖永银心里有数,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两人来到了办公室,见到了许世友,他正安静地坐在沙发上。

看到肖永银来了,许世友劈头就说:“一定要把部队稳住,一定要稳住。”

肖永银连连点头。

许世友说完这句话,不再开口,肖永银不以为然,他知道,许世友一定有重要的事要找自己。

东拉西扯后,许世友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有些漫不经心地问肖永银:“陶勇的孩子到处流浪,该怎么办呀,你看,你是不是把他们收起来?”

听到这句话,肖永银终于明白许世友找自己的深意。

肖永银当即开口:“好。”

他的回答字数不多,但是铿锵有力。

看到这里,不禁有些看官会问,陶勇是何人?为什么他的孩子到处流浪呢?

说起来,陶勇可不是一位籍籍无名的人士,他乃我军最勇猛的战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麾下有三名公认的悍将,分别是叶飞,王必成,以及陶勇。

此陶勇,即许世友口中的陶勇。

陶勇原名叫张道庸,1929年参军共青团,两年后转入红军队伍,此后,他在红军队伍中历任连长,营长,师长等职。

从渊源上来说,陶勇与许世友,肖永银,尤太忠他们都是老战友,因为他们几人,都是红四方面军出身的,陶勇也是。

抗战全面爆发后,陶勇没有被编入129师,而是来到了新四军,开始了自己另外的革命。

在新四军,陶勇赢得了粟裕的赏识,特别是在1940年的黄桥战役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勇

抗战时期,我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蒋介石又开始破坏和平局面,1940年,我党中央为了将大江南北的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便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部署,命令陈毅率领部队北上。

蒋介石得知消息后,唯恐新四军与他抢地盘,因而立刻命令江苏主席韩德勤集中10倍于新四军的兵力,找好机会消灭陈毅所部。

国难当头,蒋介石不调兵抗日,反而向同胞亮起了“屠刀”,我党中央得知后,决定针锋相对,寸土不让。

指挥部队战斗的重任,就交在了粟裕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是我军有名的军神,土地革命时期,虽然他长时间在地方部队任职,但是,这并不能影响他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

接到命令,粟裕与陈毅商议后,在黄桥即刻备战。

黄桥镇南临长江、东靠黄海,是如皋、靖江、泰兴等地的中心,自古以来,黄桥镇都是商贾云集,兵家必争的军神要地。

1940年9月,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调集部队向我军发动进攻,我军被迫实行反击,激战中,我军一位团长不幸牺牲。

9月30日,韩德勤纠集了26个团共三万多兵力分三路进攻黄桥镇,此时陈毅,粟裕能指挥的部队,不过7000余人,其中有战斗力的,不过是5000人。

面对如此大的悬殊,粟裕最终采用了“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此时,陶勇是第三纵队的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敌人进入包围圈后,虽然他们遭到了我军进攻,但是他们并不惧怕,因为在人数和武器装备上,他们始终占着优势,新四军战士能打,可是由于敌人有掩体,做好了准备,因而这一场仗,打的是十分艰难。

陶勇奉命守卫在黄桥,在关键时刻,陶勇脱下自己上衣,骑着战马,不顾身份冲向敌人。

由于陶勇的带头作用,战士们士气大涨,敌人最终抵抗不住,又退了回去。

粟裕在后方通过望远镜看到了这一幕,他十分感慨:“好一个拼命三郎”

由此,陶勇便有了一个绰号,那就是“拼命三郎”

经此一战,粟裕也将陶勇引为了自己的得意爱将,陶勇也没有辜负了粟裕的期望,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在粟裕的指挥下,他在华东战场上见证,参加了一篇又一篇的华丽篇章。

建国后,陶勇在海军工作,曾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东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殊时期,陶勇遭到了不应该的对待,1967年1月21日,陶勇跳井自杀,消息传来,陶勇的妻子朱岚悲痛欲绝。

朱岚是上海人,卢沟桥事变后参加了革命,1940年在新四军工作。

1941年4月,陶勇心血来潮,前往自己部队九团参观,调查,也正是这一次的参观,使得陶勇结识了朱岚。

朱岚此时在部队里当文艺兵,经过最初的见面,两人结识,后来在韩念龙等人的介绍下,两人于7月结为了夫妻,他们一起度过了20多年的春秋,陶勇去世后七个月,他的妻子朱岚随他而去。

陶勇的离世,让许世友很是气愤,当时陶勇留下了三个孩子,根据许世友的建议,尤太忠首先将三个孩子给收了起来。

1967年,许世友要肖永银从南京赶来无锡,就是商议如何安排陶勇孩子一事。

肖永银明白许世友的意思,他当即表示,可以将孩子送去当兵,许世友眼睛一亮,即刻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肖永银做这件事是秘密进行的,但是难免还是有人将此事给传了出去,由此,各地一些将领,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南京军区。

肖永银实在是没有办法拒绝这些老战友们,他就下了一道命令:“只要是军队上,地方上的干部,男的,全部都去当兵,如果年龄小,就先收起来。”

正是由于肖永银的保护,南京军区装甲兵营里,突然多出了许多“娃娃兵”

尽管这件事做得隐蔽,但是还是有人察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永银很发愁,为了保护孩子,他决定将孩子们送到长江以北的装甲兵训练基地。

当天,肖永银来到作战部,想要用两条船,作战部的负责人直接拒绝:“一条也不给,非军事目的,不能随便动用。”

大家都是一起抛头颅,洒热血的军人,老战友,肖永银没想到对方如此绝情,他当即就怒了,拍了桌子:“老子当年渡江时,百万大军没有轮船,就是坐着木船来的,不给船,老子照样有办法。”

回去后,肖永银用了两条木船,将孩子们送到了训练基地。

第二天,前来搜查的人就进了军区,此时他们没有找到孩子,就生气地走了,不过,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将此事报给了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得到报告,不能不管,百忙之中,他抽了个时间给南京军区打了电话,询问有没有此事。

南京军区其他负责人面面相觑,有人开口道:“既然是肖永银做的,就让肖永银自己回答吧。”

不一会儿,肖永银来了,等其他人走后,肖永银开始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情况。

肖永银:“总理,您问我,我就如实回答嘛,如果总理找我去,当着群众的面发脾气,打我两个耳光,我没意见,总理那么忙, 我不该给总理添麻烦,可是如果只有我们两个人,关起门来,我要说的是,总理,这是后代哟。”

电话那头的周恩来总理明白了,随后,他不再过问此事。

总理不问了,但是还有另外的人找麻烦,毕竟在当时的环境十分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总参的一位副总参谋长再次给南京军区打来电话:“你们装甲兵到底是招了多少?要仔细地查,够格的留下,不够格的,全部清退回去。”

军区领导得知此事,有人冷嘲热讽地对肖永银说:“你真是不像样子,收一些小孩子干什么,你干脆弄个儿童团算了。”

肖永银听后不以为然。

不过装甲兵参谋长听完传达的内容后,愁着一张脸:“司令员,难办啊,有些孩子的年龄,确实是比较小。”

肖永银:“娃娃嘛,总是会长大的,养几百个娃娃算什么......等过几年他们长大了,都是好男儿,当年红军时代,找一个人来多不容易......不能清退回去,有的人已经没有家了,清退回去,把他们安置在哪?”

参谋长:“可是上级的命令,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肖永银没有回答,拿着这份通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嘴里一直念叨着:“够格的留下,不够格的,全部清退回去......够格的留下......”

忽然,肖永银停了下来,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永银开口对参谋长说:“上面的命令说的是,够格的留下,那我们让这些孩子全部都够格,不就留下他们了吗?”

参谋长眼睛一亮:“司令员,这是个好办法。”

之后,按照肖永银的意思,南京军区装甲兵很快拟好了一份报告,详细地写明了招了多少兵。有多少人够格,考试及格有多少位,入党的有多少位。

这份报告合理合法,递上去后,果然没有人再抓着此事。

最终,肖永银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保护了几百个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