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能钻进人脑的寄生虫听说过吗?

这就是令医学界闻风丧胆的“食脑虫”,因为死亡率会超过98%,而且初期症状并不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10月13日河南疾控报道过美国出现食脑虫病例,这名感染食脑虫的儿童最后治疗失败死亡,可见这种寄生虫的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截至到2018年以前已经出现了145名食脑虫病例,如此众多的患者只有寥寥4人存活,食脑虫杀伤力可见一斑。

但是,你别以为这种虫子只在美国分布,在我国同样也有病例出现,环球网2023年也做过相关报道,并且患者病情异常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寄生虫之所以有如此恐怖的死亡率,原因就是很难被发现,只要发现了几乎就到了危及生命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千万别不当回事,因为这种虫子和我们近在咫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脑虫”擅长“斩首行动”

“食脑虫”官方名称叫做“阿米巴原虫”,虽说名字中带有个虫字,但是正规讲应该是一种很原始的生物,因为它只是“单细胞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通常称这类生物为微生物,但是你别看人家个小,人家的破坏力可不容小觑,因为这种虫子主打就是“斩首行动”,专门在动物大脑中搞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感染食脑虫没有及时处理的话,那么人类充满智慧的大脑就可能成为它们的“豪宅”,简直恐怖如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脑虫会通过鼻腔进入人体,然后本能的钻入人类的大脑当中,鼻腔中的嗅觉神经对于食脑虫而言就是突破人体防御的大门。

一旦鼻腔的防线被食脑虫突破的话,患者的嗅觉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完全丧失掉功能,而味觉系统是与嗅觉系统关联的,这也就意味着味觉也会受到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食脑虫入侵到这一步症状还不是特别明显,因为人有的时候状态不好味觉也会有一定的衰退,这点小毛病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症状并不明显,这就给食脑虫大军进攻大脑留出了充足的时间,食脑虫会一边繁殖一边朝着大脑转移,而此时食脑虫的数量已经非常恐怖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时候我们身体中的免疫系统也会做出反应,但是免疫系统也就那“三板斧”功夫而已,它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应对方法,顶多就是持续提升体温,外在看来就是发高烧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发烧还没有将食脑虫入侵解决,那么免疫系统就会祭出第二板斧,系统会主动给人体催吐,这种操作已经是无济于事了,因为病因根本就不在消化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得出来我们的免疫系统对于食脑虫的入侵是束手无策,因为系统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方案,完全不是食脑虫的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食脑虫已经发展成一定的规模了,而且还会攻击大脑组织,就是包围着脑组织开始吞噬,它还真对得起食脑虫这个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染者大脑受到损伤之后情况已经非常糟糕,但是会造成什么损伤医生也无法判断,这个得看食脑虫大军的心情,如果它们攻击的是控制视觉系统的脑组织的话,患者就会出现视觉接收和分析的故障。

大脑就相当于是人体的芯片,主要作用就是控制躯干、储存信息、分析和逻辑等,食脑虫攻击哪个模块,人体就会出现相对应的失能,就像你手机主板出现损坏之后,某些功能无法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食脑虫在大脑中的泛滥也会导致严重的感染风险,这将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这也是感染食脑虫死亡率如此之高的原因。

食脑虫虽可怕,但防范很简单

食脑虫主要存活区域就是野外水源当中,主要集中在南方比较温暖的江河湖泊,它们平时会在水中游弋,伺机寻找宿主寄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看来防范食脑虫的最佳方法就是远离野外的水源,尽量不要在野外的湖泊中游泳,只要鼻腔接触野外水源就有感染食脑虫的风险,幸好的是食脑虫的存量并不是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食脑虫在野外无处不在的话,那么自然界当中的水源将成为人类的禁地。

尤其是南方地区的小伙伴们要注意,南方水网密布,到处都是水田小溪池塘,保不齐里面就有伺机而动的食脑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大家不要以为只要远离野外水源就能完全避免掉感染风险,在很多未经消毒的人造水池中也可能存在有食脑虫。

大家在游泳过程中最好把鼻腔遮盖起来,避免水源接触鼻腔才是万全之策,最好是不要将头部埋在水下,如果非要潜水的话,最好带上全套护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伤口,食脑虫是可以通过伤口入侵到人体的,如果伤口过深或者面积很大的话,还是有不小的感染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上有伤口的最好不要轻易去野外水源中游泳,除下寄生虫风险之外还有伤口感染风险,毕竟野外的水源当中啥玩意都有,保不齐就感染了某种细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伤口接触到了野外的脏水,最好用干净的水冲洗一遍然后消毒,不能对自己的免疫系统过分自信。

人体这点免疫力在自然界当中的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看来就好像是一层“窗户纸”,很多有害生物都能轻易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脑虫感染现在医学“束手无策”

寄生虫感染对于医学而言是一个无比难啃的硬骨头,一旦不幸感染的话很难通过正常手段治愈,还是以防范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最常见的消化道感染的蛔虫来讲,在此前这也是个疑难杂症,直到进入现代才有了对应的治疗手段。

以前的人们几乎人人肚子里都有寄生虫,这可不是开玩笑,以前的人们吃的很多东西都不卫生,这是消化道感染寄生虫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单是一个消化道寄生虫都能让医生们忙的焦头烂额,更别说是专攻大脑的食脑虫了,大脑这个部位治疗难度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今的也没有专攻食脑虫感染的特效药,只要感染食脑虫就相当于得了“不治之症”,至今也全球也没有几个成功治疗的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防范,不要轻易吃野外的鱼类,如果非要尝鲜最好将鱼完全做熟,也不要轻易和野外的水,毕竟我们的体质无法和“贝爷”相提并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为何高发食脑虫感染

前言起到美国有很多食脑虫感染的病例,相比起其它地区而言美国算是非常多了,这还真不能怨其它的,只能怨美国人自身的生活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人是出了名的“野”,我们放假一般都是外出旅游,人家美国人却十分钟爱野外露营和狩猎,美国人喜欢沉浸到荒无人烟的自然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野外生活难免要接触不干净的水源,不管是饮用还是入水游泳,这都大大增加了感染食脑虫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野外条件有限,美国人出去露营也不能做到完善的消毒,变着花样各种挑战自己身体的极限,这种“勇者”精神我们不学也罢。

结语

我们中国人喜欢喝热水这个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可以规避了寄生虫风险,毕竟高温可以杀死绝大多数的寄生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文明能够如此生生不息,确实有一部分和热水的功劳,起码让我们有了可以放心饮用的水资源,这一点我们是领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