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2月中旬,俄军攻下阿瓦迪夫卡之后,当地的战斗状况依然激烈。

由于在直接攻城阶段俄军损伤并不大,所以实力比较完整的中部集群+顿涅茨克第1军主力,在2月下旬即开始了清扫城西之战。

因为乌军出城时是溃败状态,所以未能在城西的第一道村落线组织起有效防御,故而很快便失守了第一线的3个村子。

而到2月底—3月初时,乌军新增调的援军到位,遂依托第二线的4个村庄展开防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4个村庄分别是北部的贝尔蒂齐村和谢梅尼夫卡村、中部的奥尔利夫卡村和南部的托嫩克村。

经过激战后,俄军占领了中部和南部的目标,尤其是在托嫩克以西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直逼乌军纵深的乌曼斯克外围。

但是在北路进攻贝尔蒂齐的战斗却始终不顺利,经过苦战后俄军虽然占领了贝村大部,但战损很大。

贝村位于河谷低地,面积也不是很大,按理说俄军居高临下并不难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贝村以北的奥切列季涅镇,是整个战区的制高点。

而且奥镇的体量不小,战前人口有3000多人,这里还是公路、铁路的交汇点,是原先乌军防守阿瓦迪夫卡时的兵力转运基地。

同时,围绕奥镇的一系列村庄,也都专门进行了筑垒强化,由此形成了一个以高地交通枢纽城镇为核心的堡垒群。

所以这里不同于阿城以西的7村没有什么像样的阵地,而是乌军的纵深防御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俄军先前的战斗进程,奥镇应当是清理完毕城西7村后下一阶段的进攻目标;可是在进攻贝村时,来自奥镇的侧射火力让俄军站住脚跟的代价实在太大。

因此俄军索性调转进攻矛头,直接向北进攻奥镇方向了。

由于这边的乌军具有明显的地利优势,而且俄军在这一战区的部队已经连战多时,所以对于这边的俄军进攻,其实外界一开始也没太大想法。

——苦战嘛,还能有啥?

这可是仰攻攻坚战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俄军比较轻松地就沿着铁路线推进了,而且东边掩护的部队也攻入了新卡利诺夫村,这就有点意思了。

随后俄军沿着铁路线,竟然单刀直入直接攻到了奥镇的东南角。

这是很离谱的战斗阵型,因为它的左右翼都缺乏掩护,如果被乌军截击,那么进攻矛头就要折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接下来的事情更加离谱,俄军竟然以这个细细的矛头,直接打穿了奥镇以南的阵地,占领了当地大约四分之一的建筑物。

这可就不是小事儿了,因为按照俄军攻城的经验,但凡它能站住脚跟,那么后续就是城区绞肉战。

乌军因为在多次大战中消耗了过多的老兵,所以在城区绞肉战中,即便是像亚速突击旅那样的单位都顶不住,所以这样的战况是非常危险的。

那么为什么占据了高地和既有阵地,明明防守有利,为何还让俄军轻易攻入要塞

按照乌军方面的消息显示,原来是防守此地的第115机步旅临战脱逃,将阵地直接丢给了俄军;以至于原本已经后调休整的第47机步旅不得不临时救火来堵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很显然,堵口子的效果也不太理想,俄军还是吃下了镇子南部的大片区域。

为何第115机步旅出现了这种问题?

很有可能是该旅长期在库皮扬斯克方向跟俄军西部集群对战,西集群的俄军作战向来有磨洋工之嫌,因此当面乌军的作战压力不大。

而当调到阿瓦迪夫卡增援后,面对俄军主要进攻方向的调整,它就受到了很大的攻击压力。

要知道俄军中部集群可不太好惹,该部除了在战争初期的切尔尼戈夫作战不理想外,其余诸战打得都挺凶。

结果习惯了温水的第115机步旅绷不住,也情有可原。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恰索夫亚尔方向,乌军从北线调来的第67机步旅也是临战脱逃,以至于丢了关键阵地而被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既然俄军已经轻易打进来了,乌军就应当集中全力将其逐出奥镇,并恢复阵地。

否则这个要点一旦丧失,别说什么贝尔蒂齐这样的小村,乌军在这个方向整个纵深防御都是要严重受影响的。

关于俄乌两军的后续动向如何,我们近期可以重点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