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内容为短篇虚构小说,请理性观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前言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追求名利、赢得世人的喝彩,还是坚守本心、活出自己的模样?

是一味地攀比、追逐虚荣,还是脚踏实地、简单而知足?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度过这一生,才算没有辜负自己,没有辜负这个时代?

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讲述我父亲的故事。

或许,在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中,我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拼命三郎"的军旅岁月

我的父亲,1954年出生于鲁西南的一个小村庄。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的童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7个孩子,父亲排行老二。

为了给弟弟妹妹们腾出口粮,他经常饿着肚子。

但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父亲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

他每天都会步行十里路,去村里的小学读书。

1972年,18岁的父亲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在那个年代,当兵不仅意味着能为国家做贡献,也意味着可以吃上饱饭。

父亲曾对我说,填饱肚子,是他参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让弟弟妹妹们能过上好日子。

在部队里,父亲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出名,战友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拼命三郎"。

无论是训练还是工作,父亲总是冲在最前面。

他常说:"咱是农民的儿子,吃苦耐劳是咱的本色。

"就是凭着这股子韧劲,父亲在部队里脱颖而出,得到了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认可。

1979年,中越边境炮声隆隆,硝烟四起。

父亲主动请缨,奔赴前线。

作为一名炮兵,他冒着枪林弹雨,为前线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在一次战斗中,父亲所在的阵地被敌人的炮火重点轰击。

但他毫不畏惧,沉着冷静地指挥战斗。

最终,在父亲的带领下,全连毫发无损,还摧毁了敌人的多个火力点,为我军的进攻扫清了障碍。

父亲的英勇表现,为他赢得了二等功的殊荣。

战后,父亲继续在部队服役。

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他先后担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最终升至副师长,成为了部队里的佼佼者。

在他的带领下,部队连年被评为先进,多次在大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

父亲常说,在部队的那些年,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让他懂得了什么是纪律,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奉献。

这些品质,成为了他一生的财富,影响了他此后的人生选择。

1997年,43岁的父亲光荣退休,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

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退休生活:不改农民本色

2017年,已届古稀之年的父亲从云南昆明来到杭州,与我开始了同城的退休生活。

尽管每月有21000元的退休金,但父亲的生活却依旧十分节俭。

记得有一次,我问起父亲的具体开支,他掰着指头算了算,说:"我和你妈每月的花销加起来都不到1000块钱。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要知道,在杭州,1000块钱连房租都不够,更别说吃喝穿用了。

但当我仔细观察父亲的日常生活时,发现他说的是实话。

父亲的一日三餐非常简单。

早餐通常是小区旁边小店里的一碗豆腐脑,再搭配一根油条或一个烧饼。

有时为了省钱,他甚至会选择最便宜的小馒头,一个才5毛钱。

当我劝他多花点钱,吃点好的时,他总是笑着说:"没事,豆腐脑和小馒头就挺好,老头子吃这个正合适。"

中午和晚上,父亲的餐桌上很少出现大鱼大肉。

多是清淡的家常菜,有时甚至就是一个青菜加一碗米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偶尔想改善伙食,父亲也会斟酌再三。

记得有一次,母亲从超市买回来两条鱼,父亲看到价格后直皱眉头:"40块钱一斤,这么贵!咱们哪儿吃得起这个啊。"最后在母亲的软磨硬泡下,他才勉强同意。

对于父亲的这种生活方式,周围的邻居都很不理解。

他们甚至背地里议论父亲,说他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每次听到这些话,我都会为父亲辩解几句。

但父亲却总是笑着说:"不用跟他们解释,咱过咱的,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这就是我父亲,一个把简单生活当作人生信条的人。

即便是偶尔的"奢侈",父亲也会精打细算。

记得2023年3月,我带父亲去杭州良渚吃自助餐。

130元一位的价格在我看来很平常,但父亲却一再强调"这顿饭酒店要在我这里赔本了"。

整个用餐过程,父亲吃得满头大汗,生怕浪费了自助的"自助"二字。

回家的路上,他一个劲儿地念叨:"小陈啊,咱们以后还是少去吃自助吧。

你看看,吃那么一顿都够咱家一个星期的伙食费了。

实在是太奢侈了!"

父亲的衣着也十分朴素,多年来一直穿着那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