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与您分享更多内容,请在浏览文章前关注作者,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电视剧《猎冰》的热播,张颂文在剧中再次过了一把“大哥”瘾。

张颂文在剧中扮演一名罪大恶极的大毒枭,而他所扮演的人物却是根据真实事件所改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猎冰》中张颂文所饰演的角色,正是有“中国第一大毒枭”之称的刘招华。

刘招华自幼学习突出,对化学颇感兴趣,但他却将自己擅长的化学用在了制作冰毒上。

短短两年时间,刘招华便生产了31吨毒品,生产量之大令人咋舌。

或许是仅存有一丝良知,亦或是为了躲避警方的追查,刘招华制作的毒品只销往国外。

刘招华奸诈狡猾,行事小心谨慎,警方追捕了9年才将其缉拿归案。

刘招华是如何一边制毒贩毒,又一边躲避警方的追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又是如何从一个化学天才,沦落成为了震惊国内外的大毒枭?

父母早亡身世可怜

父母早亡身世可怜

1965年,刘招华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

刘招华家中共有五个姐妹,他排行最小。

由于家境贫寒,再加上家中子女众多,刘招华的父亲一直靠着卖豆腐养活着一大家子人。

由于在家中排行最小,刘招华得到了比哥哥姐姐更多的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亲戚和邻居眼里,刘招华从小便是一个聪明好学,乖巧懂事的孩子。

然而,这样的幸福生活只维持了几年,就因家中突遇变故而支离破碎。

刘招华12岁那年,父亲因突发疾病离世,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到了母亲身上。

母亲要独自抚养5个孩子,最终积劳成疾,也病倒瘫痪在床。

父亲突然因病离世,母亲又瘫痪在床,接连的变故对刘招华打击很大。

为了照顾瘫痪的母亲,兄妹5人商量后便决定,由刘招华一边读书一边照顾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余的四个哥哥姐姐便外出打工,一边挣钱供刘招华读书,一边努力给母亲挣医药费。

刘招华也没有辜负哥哥姐姐们的厚望,他的学习成绩优异,经常在学校获得各类奖项。

在中学时期,刘招华对数理化特别感兴趣。

尤其是化学,他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家中有很多化学方面的书籍,刘招华把生活费都省下来购买相关书籍。

虽然刘招华留在家中帮忙照顾母亲,哥哥姐姐靠打零工赚取生活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刘招华最终无法继续学业。

最终刘招华在学习优异的情况下,高二就选择了辍学。

生活的拮据,让他从小就对金钱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渴望。

他无时无刻不在幻想自己能赚大钱,让一家人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应征入伍成为法警

应征入伍成为法警

1983年11月,刘招华应征入伍,成为武警福州边防支队的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招华入伍后由于表现突出,受到了领导的重视,被视为重点培养对象。

他的前途原本一片光明,然而,一次贪污行为却断送了他的大好前程。

1989年,刘招华从部队转业,进入福安法院担任法警。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时常寄钱回家。

但靠法警的微薄收入,生活只能维持在温饱水平。

这种状况显然无法满足,刘招华渴望出人头地、追求富裕的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改变贫困的现状,他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招商引资的客户。

在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招商引资是国家政策的重点,刘招华所在的单位也不例外。

由于思维敏捷、处事圆滑,刘招华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于是负责招商引资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几名商人,并因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走上制毒贩毒之路

刘招华在负责招商引资的工作中,逐渐结识了一位名叫陈道中的台湾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道中为人爽快,出手阔绰大方,经常请刘招华吃饭喝酒。

一来二去,两人渐渐熟络,刘招华也对这位神秘的台湾富商充满了好奇。

刘招华不禁在心里产生疑问,陈道中究竟是做什么生意的,竟然可以这么有钱。

带着满腹的疑问,在一次酒足饭饱后,刘招华借着酒劲不禁向陈道中问到:

“陈哥,你究竟是做什么买卖的啊?你这么有钱,不如带一把小弟。”

听到刘招华对自己的“生意”如此感兴趣,陈道中看着他笑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刘招华主动提出“带带他”,陈道中从贴身的包里拿出一小包白色粉末。

“小兄弟,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陈道中意味深长的问到。

刘招华内心狂跳,直觉告诉他这是毒品,但是他又不敢相信眼前的这包白色粉末就是毒品。

看到刘招华手足无措支支吾吾,陈道中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可是好东西,这么一小包就值好几万块钱。”

听到陈道中说,这一小包白色粉末就能卖几万块钱,刘招华不禁被惊得张大了嘴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金钱的诱惑实在太大,刘招华只是怔了片刻,便继续向陈道中“讨教”起来。

看到刘招华颇感兴趣,陈道中便向他抛来“橄榄枝”:

“这个东西来钱快,但是风险大,你敢不敢做?”

此时的刘招华早已被利欲熏心,他已经全然顾不上什么危险,也顾不得是否犯法。

在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自己要赚大钱!

其实,陈道中对刘招华的化学天赋早有耳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刘招华有意想与自己“共事”,陈道中便给了他200克的“黄麻素”。

刘招华明白陈道中的用意,于是他专门在外租了一间民房用于“研究”。

刘招华自己也没有想到,仅用了半天时间,他便用陈道中给自己的“黄麻素”,提炼出了高纯度的“安非他命”。

刘招华拿着提炼出的毒品找到陈道中时,陈道中给了他这辈子都没有见过的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看到如此这么轻松,便可以赚到这么多钱,刘招华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辞职投身“制毒大业”

辞职投身“制毒大业”

1995年,刘招华从法院辞职,开始全身心投入到他的“事业”中。

刘招华经过一次次的反复实验,终于通过化学合成,提炼除了高纯度的冰毒。

为了更方便制造冰毒,刘招华租下了偏远地方的一处厂房。

表面上他对外谎称自己是在制作名叫“洋葱晶”的保健品,其实是在私下制作冰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刘招华凭借着自己的化学天赋,将冰毒提炼的纯度越来越高,纯度甚至一度高达95%。

虽然制造出了高纯度的冰毒,但是刘招华却苦于没有“销路”。

就在这时,刘招华遇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这个人就是陈文印。

陈文印表示可以通过自己的关系,将刘招华制作的毒品售卖到日本和美国。

确保有了销路后,刘招华开始大批量制造冰毒。

短短一个月时间,刘招华便制作出了30公斤高纯度的冰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文印将这30公斤冰毒卖到了日本,而刘招华也得到了一笔巨款。

有了这一次愉快的交易后,刘招华和陈文印便开始了合作之路。

刘招华生产出的冰毒纯度高,颇受海外市场的欢迎。

但是他和陈文印的合作,却有一条“铁律”,那就是绝不卖给国人。

刘招华深知自己制毒贩毒是罪大恶极,但是他却再三叮嘱陈文印,他制作出的毒品只能销往国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文印也按照刘招华的要求,每次制作出的毒品只卖到国外。

就这样刘招华和陈文印两人之间合作越来越有默契,一个负责制作,一个负责销售。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刘招华的制毒规模也越来越大。

短短两年时间,刘招华便生产了31吨冰毒。

我国法律规定,贩卖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便可以判处死刑。

按照刘招华这个制毒量,他被判处60万次死刑也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招华似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巅峰,他终于赚到了花不完的钱,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但是在他疯狂制毒的背后,警方也悄悄注意到了这个“大毒枭”。

逃亡路上不断制毒

逃亡路上不断制毒

虽然刘招华制作的毒品只销往国外,但是他们的一言一行仍受到警方的关注。

1996年12月,陈文印在一次与中间人交易时,不慎被警方抓获。

一开始警方审讯时,陈文印并没有如实交待刘招华制毒的犯罪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陈文印被判处死刑后,他担心惊惧,夜不能寐。

于是他主动供出了刘招华制毒,以期能为自己减刑。

根据陈文印的供词,警方顺藤摸瓜,掌握了不少刘招华制毒贩毒的犯罪事实。

为了早日将刘招华这个“大毒枭”缉拿归案,警方专门发布了对刘招华的通缉令。

自从陈文印被捕后,刘招华许久未和他能取得联系,这时聪明的刘招华便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觉到事情不妙后,刘招华便关掉了制作“洋葱晶”的工作,带着钱连夜潜逃了。

刘招华前脚带着钱潜逃,警方后脚便查封了他的制毒工厂。

警方在刘招华的工厂内发现了大量制毒工具,警方这才察觉这并不是一起简单的制毒贩毒案。

刘招华一路潜逃,靠着自己当兵时的反侦察能力,一路多次逃避了警方的追捕。

踏上逃亡之路的刘招华,一边躲避警方的追捕,一边仍继续制毒贩毒。

当刘招华潜逃至普宁时,又认识了一位贩毒的商人陈炳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炳锡在当地贩毒多年,有着庞大的人脉和交际圈。

陈炳锡对外的身份是塑料厂的老板,于是刘招华便隐藏在他的塑料厂里,继续制作毒品。

然而由于陈炳锡的塑料厂设备简陋,刘招华只生产出了一吨冰毒,便无法继续生产。

1998年,为了躲避警方的抓捕,同时改善生产毒品的厂房设备,陈炳锡便将工厂挪至了宁夏银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躲避到新的地区,也更换了新的厂房和设备,刘招华仅仅一个月时间,便制造出了20吨冰毒。

这一次刘招华研制出的冰毒纯度高达99%,这也让陈炳锡将这批毒品卖出了天价。

为了躲避警方的检查,刘招华将这批毒品伪装成保健品的包装。

然后由陈炳锡发往沿海地区,再由海运的方式销往日本等地。

逃亡9年隐藏身份

逃亡9年隐藏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招华被警方通缉后,一直东躲西藏过着逃亡的日子。

他不仅凭借着反侦察能力多次逃脱警方追捕,逃亡路上也没有耽误自己的“制毒大业”。

自从1998年,刘招华将制毒工厂挪至宁夏银川后,他的“事业”简直迎来了“巅峰”。

仅1998年至1999年两年时间,刘招华便制造除了31吨冰毒。

刘招华和陈炳锡也因此非法获利,高达2700万元。

刘招华在暴利中野心越来越大,他甚至扬言要让自己制作的冰毒遍布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就在刘招华计划自己全球贩毒市场的版图时,还是出现了纰漏。

1999年11月,广州警方在追查一辆运毒车时,意外发现了这批毒品是由刘招华制作的。

警方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了陈炳锡在广州藏匿毒品的仓库。

警方对仓库进行了搜查,竟然在这个仓库内发现了多达11吨的冰毒。

查获如此大批量的冰毒,不仅是中国禁毒史上的一次突破,也是刘招华走向灭亡的开始。

刘招华得知藏匿毒品的仓库被警方查封后,便买了一辆自行车,骑着自行车逃离了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刘招华骑着自行车,若无其事的在警方的眼皮子底下逃离了广州。

他骑自行离开广州后,又搭乘出租车前往厦门,然后再次换车前往武夷山。

来到武夷山后,当地毒贩接应了刘招华,并在他们的协助下,刘招华又前往了青岛躲避。

1999年11月,来到青岛的刘招华在当地的水产码头隐蔽处租住了一间民房。

为了躲避警方的追捕,刘招华承包了十家当地的福利彩票销售站。

他一边以彩票站老板的身份过起了隐居生活,一边不再继续制毒,静待风头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眼到了2000年,谨慎狡猾的刘招华再次从青岛逃亡至桂林。

这一回,放松了警惕的刘招华不愿再过着隐居生活。

而是以妻子的名义,在桂林市区购买了一套三层别墅。

2001年,刘招华又在桂林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刘招华担任这家生物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对外的身份只是个企业家。

通过接连的藏匿、洗白,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招华似乎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虚假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招华的逃亡之路不仅充满了惊险,也充满了离奇。

在青岛承包福彩彩票站期间,刘招华无意间购买彩票,竟然中过100万元大奖。

在桂林成立生物科技公司期间,刘招华见义勇为抓住三个小偷,甚至一度被媒体报道,登上了《桂林晚报》的头版头条。

刘招华的逃亡路上,一边以通缉犯的身份四处藏匿,一边又以各种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刘招华具备超强的反侦察能力,其心理素质也非常人能比的。

“一代毒枭”最终落网

“一代毒枭”最终落网

虽然狡猾的刘招华已经有了合理的身份,但是他仍然未躲过警方追捕的视线。

2005年3月5日,在警方折服调查许久之后,刘招华最终在福建被警方成功抓捕。

在经历了9年之久的逃亡之路后,一代毒枭刘招华终于落网,结束了自己的逃亡生涯。

当刘招华被捕时,面对一众缉毒警察,他不仅没有一丝慌张,甚至还面带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是逃亡多年,刘招华心知肚明自己早晚都会落网,因此心里也早有准备。

但是面对警方的抓捕能如此淡定坦然,也是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

刘招华被捕后,面对警方的审讯,他说出了一套“惊世骇俗”的言论。

刘招华告诉警方,自己的毒品只卖给外国人,绝不卖给国人。

“当年外国人用毒品打开我们的国门,现在我也用毒品打开他们的大门。”

因此他自称自己是个有“爱国情怀”的人,即便犯罪落网也不认为自己有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刘招华自谕爱国,坚持自己制作的毒品只卖给外国人。

但是他制造贩卖的毒品数量巨大,很难确保不会被中间人倒卖至国内。

即使刘招华再自称自己如何“爱国”,却无法掩盖他制毒贩毒的事实。

刘招华依法被捕后,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法院依法对其判处了死刑。

2009年9月15日,刘招华依法被执行死刑。

至此,“中国第一大毒枭”的人生最终草草落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对“中国第一大毒枭”刘招华的故事有何看法?

你认为他是真的具有爱国情怀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