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九宇锂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巨大的球磨机正粉碎着矿石,经过一系列浮选工艺后,锂云母被提取出来……锂矿石逐步完成从资源到产品的华丽蝶变。

这些锂矿石来自“宜春地区陶瓷土(含锂)矿整装勘查”项目找矿“大会战”成果。会战中,江西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以下简称“第一大队”)作为主要参“战”单位,开展了3个区块找矿工作,并探获2处大型陶瓷土含锂矿床。

正值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如火如荼推进之际,这家拥有近70年光荣历史的“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继续担当为国找矿的使命与重任,以实干实绩实效奋力续写功勋地质队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找矿老兵深耕江西“富矿”

江西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始建于1955年,在锂、铁、钴、铜、铅、锌、金、萤石、高纯石英等矿产勘查独树一帜。

数十年来,该队先后承担国内外地质勘查、科学研究项目400余项,发现煤、铁、锂、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以及非金属矿产近百种,探获赣中铁矿田、宜丰-奉新含锂瓷石矿田、遂川华云超大型硅石矿、会昌岩背大型锡矿床等一大批大中型矿床。

“十三五”期间,该队再接再厉,先后实施地勘项目206个,新增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6处,其中包括遂川县华云特大型石英岩矿、宜丰白水洞大型锂矿等。

2021年10月,伴随江西省地勘单位改革深入推进,原赣西地质调查大队、原赣中地质调查大队整合组建第一地质大队。在江西省地质局党组的领导下,该队新一届领导班子稳步推进两队融合,按照江西省地质局“四六六三”总体思路,结合原来两队的技术优势和成果经验,重新厘定产业发展方向,精准确立集地质矿产、生态文明、地理信息、工程建设、工业智造等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思路,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找矿成果。

“十四五”以来,该队完成地勘项目105个,新增探明超大型、大型矿床6处,包括宜丰县水南大型陶瓷土含锂矿、港口大型陶瓷土含锂矿、峡江县峡里超大型瓷土瓷石矿等,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锂矿“大会战”展强劲战斗力

在宜春市宜丰割石里矿区陶瓷土(含锂)矿勘查项目部,当笔者走进岩心库房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1万余箱岩心,整齐地摆放在库房内。一行行,一列列,一摞摞。每盒岩心都清晰地标注着矿区名称、孔号、样号、岩矿石名称、孔深、采样人及钻探日期等信息。

这些岩心是“宜春地区陶瓷土(含锂)矿整装勘查”项目找矿“大会战”的一部分成果,来自7个矿区,总长度达8万米。此时,库房外机器声隆隆,项目工地塔吊林立,锂矿找矿成果正迅速转化为地方新兴优势产业的澎湃动能。

2021年,为实现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江西省地质局启动“宜春地区陶瓷土(含锂)矿整装勘查”项目,正式拉开宜丰县-奉新县锂矿找矿“大会战”序幕。随后,12支地质队、1200名工程技术人员、105台新式钻机迅速投入会战。第一大队作为牵头单位,光荣参“战”,并重点承担水南、罗家山和港口3个勘查区块的调查评价、普查、详查、勘探等工作。

就这样,一群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在高高飘扬的党旗指引下,在老一辈地质专家的带领下,用双脚丈量大地,探寻宜春地区的地下宝藏。

短短7个月时间里,项目组完成了以往2-3年的工作量,实现地质填图3.73平方千米、地质钻探35467.66米,采集样品13396件,最终提交2处大型、1处中型陶瓷土含锂矿床,潜在价值达500亿元。

进入新时代,年轻的第一大队地质队员接过老一辈地质人手中的接力棒,同时也继承了优良的“三光荣”“四特别”传统和江西地质精神,不畏野外的艰辛,不惧烈日严冬的恶劣。而这次宜春锂矿“大会战”,既是对他们历年找矿工作的考验,又是对优良传统的检验。

显然,第一大队经受住了考验。“大会战”期间,在江西省地质局的统一指挥下,该队副队长兼总工程师徐敏林带领项目组人员,围绕立项、设计、技术攻关、报告编写等内容,在短短7个月里召开大小讨论会150余次;地质队员们更是放弃了节假日,长期坚守在一线,轻伤不下火线;测绘人员每天天不亮就进入深山密林;钻探人员24小时轮班施工,日夜坚守;样品检测人员加班加点开展测试工作……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该队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和主战作用,多措并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助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项目实施期间,技术人员将传统地质工作与3DMine软件应用有机结合,对勘查区原始地质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建立勘查区内钻孔数据库、地表模型、矿体模型等,极大提高了勘查数据的利用效果和工作效率;实验测试中心工作人员不断总结实验测试规律,努力缩短检测时间,确保“大会战”早出成果;探矿工程院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积极应对各类复杂地层钻探施工技术难题,应用新型便携式液压钻机,确保钻探质量和进度……

就这样,大家同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百花齐放,多点突破,最终实现“大会战”的全面胜利,为宜春市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贡献了地质人的智慧和力量。

江西“铁老大”助力地方产业腾飞

“探获大中型铁矿床18处,新增铁矿资源储量9亿吨,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达6000亿元!”

这是第一大队深耕铁矿勘查领域数十载,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又一张“地质报国”精彩答卷。

赣中铁矿田是我国主要的铁矿整装勘查区之一,江西省90%以上铁矿产于该矿田。早在1957年,原地矿、冶金等部门多家地勘单位已在杨家桥、良山等地开展工作,并系统总结了“新余式铁矿”褶皱控矿理论。

1958年以来,该队(原赣西地质调查大队)便在新余良山矿田开展铁矿勘查,在杨家桥、良山等区域探获铁矿床12处、新增资源储量3.25亿吨,在灯盏窝铁矿、福宜铁矿等项目勘查中相继提交大中型铁矿6个、新增铁资源储量2.78亿吨。2011年至今,该队先后实施老矿山接替项目、省地勘基金项目等,完成大陂铁矿、金溪铁矿、天子山铁矿等矿区勘查工作,提交铁矿床8处、新增铁矿石资源储量3亿吨。

长期的找矿实践,为该队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探索总结出新余式铁矿的成矿地质特征。2015年,由该队完成的《江西省赣中铁矿田地质理论创新与深边部找矿》科研项目,该项目深入总结了赣中铁矿田地质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并发展和创新了地质全息律,提出了赣中铁矿田新余式铁矿“地质物探系统分析三位一体”找矿模式。也正是应用了该项目的理论创新成果,在后续的找矿工作中,第一大队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探获1处特大型铁矿床,新增铁矿石资源储量3.1亿吨。

一系列铁矿找矿成果的取得,有效保障了江西省钢铁产业链的发展安全,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第一大队赢得了江西“铁老大”的美誉。

据了解,2023年,该队新发现矿产地7处,探明超大型矿床2处、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2处,找矿取得丰硕成果。“东风浩荡,时不我待。践行‘为国找矿、服务发展’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全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第一大队党委书记黄贤明表示。

“第一大队广大地质工作者将再接再厉,以国家急需战略矿产资源保障为切入点,继续落实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和地质找矿,力争实现每年新增1-2宗大中型战略性金属矿床的找矿目标,为保障能源资源安全贡献江西地质人的力量。”第一大队队长龚敏坚定地说。(刘烜、毛影、赖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