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郝家桥镇胡家堡村渔乐营地风光鸟瞰。灵武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塞上江南,一曲城乡融合发展的乐章正在悠扬奏响。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若干举措》出台,总结凝练出24条举措,加快推动宁夏城乡融合发展取得切实成效。

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推动银川市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市的重点地区,灵武市近年来全域推行“1+1+5”城乡融合样板创建(即打造1个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乡镇、1个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5个乡村五大振兴特色村),着力打造“产业强、农民富、人才兴、文化活、生态优、村庄美、集体强、乡风好”的城乡融合示范村镇,城乡融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开渠引水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王健是灵武市郝家桥镇吴家湖村的90后“新农人”,也是当地有名的“农机能手”。

“农机上装配了很多传感器,能实时传回作业的面积、深度等数据,我们可以及时调控,实现精细化、标准化种植。”王健说,大学毕业后他返乡创业发展智慧农业,引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预警、田间生态环境监测和农机调度共享等系统,建成了“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时分析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现在,王健创办的宁夏万众农业机械化服务有限公司服务农田面积已达3.3万亩,提供就业岗位80多个、季节性用工岗位510多个,带动农户总增收5800余万元。

近年来,灵武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中,采取政治引领、招引结合、产才融合等方式,下大力气全方位招引、培养、用好人才,培育出了“田秀才”“土专家”等大批能工巧匠,带动了资本、技术、产业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良性循环,为灵武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活水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农业农村部公布新一轮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灵武市的汪立明、王刚、王健3人入选。

城可带乡、乡亦兴城。近年来,灵武市临河文旅小镇、胡家堡渔乐营地、中渠“饶有兴渠生活圈”、陶家圈塞上田园等一

批特色农文旅融合品牌持续擦亮,成为旅游打卡地;宁夏宁羴源牛羊肉有限公司、宁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尚品上滩”韭菜等龙头企业和成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有力推动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灵武市梧桐树乡荣获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称号,梧桐树乡陶家圈村、郝家桥镇胡家堡村获评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破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壁垒,如今在灵武的城中社区也有更生动的实践。

走进灵武市的城区街道镇河塔社区,只见一块色彩鲜艳、写着“镇河塔社区便民生活商圈”的指示牌上,清晰标注着卫生服务站、红色电影院、法律服务室等场所的方向。指示牌上出现的直播间、就业帮扶车间、科普驿站等场景,更让人眼前一亮——这个移民社区不仅“啥都有”,而且还挺“潮”。

“姐妹们,鞋垫是我们社区妇女手工做的,有喜欢的可以下单……”在镇河塔社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打造的向红直播间、幸福移民直播间里,勇于尝试的居民变身主播,大胆面对镜头,向全国网友推广“宁夏好物”。“我腿脚不便,做直播是个好营生。社区为我免费提供直播场地,直播收入能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社区居民王向红说。

作为一个劳务移民数量占居住人口数量70%的集中安置社区,镇河塔社区通过构建居民家门口的就业创业社区服务圈,把车间建到家门口、把岗位送到家门口、把培训办到家门口,让居民实现就业就在家门口。目前,该社区居民劳动力整体就业率超过87%。同时,社区通过持续完善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智能化服务、健全治理机制等方式,让居民们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绿色创新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区位优势是一个地区参与区域分工、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法宝。

灵武市地处宁夏中部经济核心区,是银川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条件优越。近年来,灵武市深度融入银川都市圈建设,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牛奶产业是灵武市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在灵武市白土岗乡泾兴村移民区,成立于2016年7月的宁夏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现存栏奶牛8500头,日产鲜奶140吨。

“年轻人只要努力踏实干活,就能过上好日子。”24岁的兴源达牧场“新牛人”于海军说,“我在奶场工作,爱人是基层网格员,我们两口子一个月的收入顶之前一年的收入,这日子过着当然有盼头。”

2018年,灵武市高标准规划建设总面积149平方公里的现代养殖基地,建成全区功能最全的奶牛服务中心、消杀防疫站、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进口动物隔离场、大数据中心等配套工程。目前,灵武市已入驻养殖企业103家,投产奶牛企业60家,存栏奶牛18.95万头,年实现产值约40亿元左右;新增就业4500余人,可增加农民年收入2.3亿余元。

近年来,灵武市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理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更加精准有效地向城乡特色优势产业聚集。通过不断向创新要活力,灵武市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绿量持续提升。

“春风拂面,戈壁滩里也能结出‘金豆子’。”灵武市发展和改革局项目室主任杨佳丽口中的“金豆子”,是铺设在万亩戈壁深处的光伏发电板。灵武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可利用时间超1600小时,光源充裕。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近年来,灵武市先后落地宁夏宝丰集团2吉瓦、国家能源集团2吉瓦、TCL中环300兆瓦、中国华电集团200兆瓦、中国华能集团200兆瓦等一批新能源项目。

近年来,灵武市编制《灵武市建设风光火储一体化新能源示范园区实施方案》和《灵武市新能源综合开发基地总体发展规划》。2007年到2023年,灵武市共建设新能源项目77个,总装机容量达1006万千瓦,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格局基本形成,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灵武市还积极践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持续延链补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以再生资源回收集散等产业为主的循环产业体系,业务辐射全国10余个省份。如今,循环经济已成为推进灵武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当地每年回收分拣交易各类资源200万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再利用9万辆,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0万台。

“废铜、废钢、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都是‘城市矿产’。在收获社会、环境价值之外,资源循环利用也能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中再资源(宁夏)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介绍,2023年该公司营业额达36亿多元。

惠民保供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家门口就有公办幼儿园,而且环境好、伙食好,活动类型也很丰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我很放心。”灵武市西湖名邸小区居民王佳伟说。

灵武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5所,其中小学26所、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1920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5.2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94.9%,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31%。近年来,灵武市始终坚持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加大城乡教育投入,持续改善城乡教育软硬件设施,实施七中、十一小新建项目,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870个,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覆盖面,实现5镇2乡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

灵武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不仅体现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上,还体现在优化县域消费渠道、提供城乡优质数字服务供给上。

在灵武数字供销体验店,各类商品非常齐全。商品按照新鲜水果、网红零食、海鲜水产、生鲜蔬菜、特色农产品、日用百货等品类分类摆放,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该店还是灵武市首家24小时营业的超市。

临河镇上桥村供销驿站是灵武市首批通过村集体联营方式开设的乡村供销驿站。通过驿站的建设,实现了市区供销体验店与村级电商服务站点的串联,彻底打通了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通道;同时还有效推动了灵武市的商超企业向数字化、连锁化转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丰富乡村消费市场,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外销,实现联农助农。

目前,灵武市优化县域消费渠道项目已完成95%以上的建设任务,构建起了覆盖城乡、更加成熟、更加完备的高水平县域商业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实现了消费提质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表示:“今年,灵武市还将持续探索城镇特色化发展路径,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公共资源普惠共享。”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