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99年11月4日,广东警方查获了一起震惊中外的世纪大案。

在当地的一间仓库当中,眼前的场景让广东警方瞠目结舌,整整一仓库冰毒,细数下来竟然高达12吨,是当时全世界查获冰毒总数的二倍。

经过对冰毒成分的比对后,一个熟悉的名字再次浮现——刘招华。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招华早已前科累累,多次作案,却又数次在警方的眼皮子底下逃脱。

能有如此强大的反侦察能力,跟他经历丰富的人生有莫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大毒枭,在年轻的时候竟然还当过武警,是一名曾经获得过三等功的优秀边防战士。

在军旅生涯当中,它所获取了大量的反侦察能力,除此之外,还让他有了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这些特点,给他日后的逃窜生涯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仓库被查封以后,当地的大毒枭陈炳锡找到了刘招华,准备要去外面避避风头,并且提醒他这一阵子务必小心。

刘招华敏锐的察觉到,此事一出,警方在广州市必然会加大搜查力度,他也要赶快转移。短暂的交流后,刘招华立刻赶往自己的住所,准备收拾东西逃离此地。

当刘招华刚来到公寓准备上电梯的时候,发现里面已经有了好几个警察,他心里清楚,这是来找自己的。

几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刘招华却没有表现出任何慌张,他知道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表现的镇定。

所以刘招华不但没有逃跑,甚至还装作若无其事的径直走进了电梯,先警察一步下了电梯,迅速逃离这栋公寓。

刘招华知道广州市区不能待了,但也不能慌不择路。心思缜密的他,料定警方肯定会在各个路口加大对汽车的排查力度,所以他买了一辆自行车。

就这样,刘招华慢慢悠悠的骑出了市区,大摇大摆的再次从警方眼皮子底下溜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招华能如此有经验,是因为这种事情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干了。

早在之前他的同伙陈文营被捉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陈文营是刘招华找来对台湾出售毒品的,但售毒目标大,很快陈文营就让警方盯上了。

东窗事发后,抱有一丝侥幸心理的刘招华,凭借着强大的心理,竟然还走到了审讯陈文营的听证会观众席位上。

可令刘招华没有想到的是陈文营竟然早早的将自己供了出来。

意识到事情不对,他便立刻开溜,马不停蹄的赶回了自己江边的别墅。别墅底下有一条通往江边的地道,出口时常放着一艘快艇。

来这江边定居的时候,狡猾的他就已经为自己想好了退路。等警察顺藤摸瓜找到这里的时候,刘招华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这次的逃亡与上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不知在逃亡的生涯当中,刘招华会不会后悔?毕竟如果他按照原定人生道路走,就绝对不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

刘招华从部队转业后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法警,并且还获得先进工作者的称号,如果这样按部就班'那他将会有着非常光明的前途。

可刘招华却不满足,转调到当地招商局工作后,对金钱几乎偏执疯狂的他也就此误入了歧途。

当时的刘招华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商人,发现他们很多人都是靠走私发家的,刘招华也就开设了一家塑料工厂,明面上出售塑料,背地里却干着走私的勾当。

尝到了甜头的他,也变得愈发不可收拾。

不过在后来国家大力打击之下,沿海走私行为逐渐被逼到绝路。

而刘招华非但没有收敛,欲壑难填的他甚至还将目光放到了更加危险却又能带来极其丰厚利润的买卖上面——毒品。

有着极其聪明头脑的刘招华,靠着一点化学基础,再加上自己买来的辅导书籍,竟开始独自炼制起了冰毒。

他用自己走私赚来的赃款购买原材料,在一间仓库中自顾自的实验了起来。

本来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结果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刘招华就研制出了第一批冰毒,这让他的信心极大膨胀,一发不可收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货的确是有了,但仅仅只有80%纯度的冰毒,在毒贩的眼里并不太受欢迎。

刘招华要是卖出去,甚至可能连原材料的钱都赚不回来。已经尝到了甜头,再加上极其膨胀的自信心,让刘招华彻底犯起了轴劲儿,在这件事情上说什么也要做到最好,把纯度提至最高。

当然这些东西不是说说就可以的,得需要真材实料,知识储备的限制,让刘招华来到了瓶颈。在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尝试下,还是无法再进一步,他也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实验。

难道就此放弃了吗?不!刘招华只是明白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