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有一个老子非常推崇的状态与境界,那就是“婴儿”,婴儿筋骨柔弱,无私无欲,看上去总是那么快乐美好。

可是人一旦出生、成长,必然会逐渐成为筋骨强壮、有无限欲求的成人,因为筋骨达到强壮所以会逐渐衰老,因为有无限欲求所以会持续不懈地拼搏与努力,又会滋生诸多烦恼,如何能够恢复“婴儿”那极佳的状态与境界呢?

还是要回到《道德经》中细究本来。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原文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本章在《道藏·道德真经》中的标题是“玄符章第五十五”,描述了善于养生、注重道德的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基本释义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具备深厚道德的人,就好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毒虫不会螫刺他,凶猛的鸟兽也不会捕捉和攻击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还有许多生物共生,有毒的蛇蝎、受到惊吓会蜇人的蜜蜂、凶猛的虎豹豺狼、有锋利爪子的鹰隼等等,如果与这些生物相处,稍有不慎就会受到攻击,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但是,《道德经》却描述了人与鸟兽毒虫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当人达到某种状态时,无论是有毒的蛇蝎,还是凶猛的鸟兽,都不会去伤害他。

这种被老子推崇的境界就是恍若“赤子”的无私无欲、无忧无惧、无知无识、柔弱平和的状态。

“婴儿”、“赤子”都是《道德经》中非常推崇的境界,如第十章有“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第二十章有“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第二十八章有“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本章又出现了“赤子”,也就是指初生的婴儿。

从调和气息使其恢复到婴儿的柔缓深长,精神专一不随意外散;到内心的淡泊从容,不流于俗;再到抱守道德,注重心性修持,老子描述的“婴儿”形象不断提升,终将臻于完善,也为我们的修持提供了可循序渐进的步骤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