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降息潮开启,财富要大迁徙了。最近有不少二线城市开始批量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了,本来以为大家会觉得这是新的救市大招,没想到连议论的朋友都没几个,看来大家是真觉得楼市没救了。如果少数几个关注的朋友可能没理解这个取消下限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不干脆再降点房贷呢?

事情还得回到2022年,央妈出过一则通知,里面就提到过这么一段,说白了就是当你买首套房的时候,不管市场怎么想刺激你买房,银行怎么试图给你房贷。底线就是LPR-20PB。但现在不一样了,取消了这个下限。到底降多少就是由当地的市场自由决定了,可以是30、40,也可以是50、60。之前央妈降LPR利好的是所有人,不管你是打算买房还是买过房的。而现在这个变动利好的是新增房贷,也就是准备买房的人。所以这怎么不算一种救市新大招呢?至于有没有效,我们就不知道了。

不过今天我想借房贷利率取消下线,来聊一聊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低利率时代正在加速到来等等。降房贷跟低利率时代有什么关系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聊聊银行。我们都知道银行是金融体系的基石。在整个经济运行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身担重任,可银行毕竟还有企业属性,也就是需要赚钱。目前我们银行也因为是属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所以最主要的赚钱途径就来自于存在息差。听名字也很好理解,就是把你存在银行的钱变成贷款放给有需要的人或者企业。又因为银行给到你的存款利率和给到的贷款利率是有差距的,所以银行就可以从中获利。

从数据来看,这种利息净收入在我们四大行的收入占比里面均超过70%,相比之下,美国的四大商业银行里面的利息与非利息收入则是平分秋色。这说明我们的银行更依赖于存贷利息差,如果贷款利率一直在降,但存款利率却不降,那银行的利润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那这两年大家的利润怎么样呢?

2023年整体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69%,是2010年以来首次低于1.7%,就更别提我们去年出了一个考核线是1.8%了。可以说如今的银行业就差把“惨”字写在脸上了。为了防止中小银行拖后腿,我就特意去搜集了一下国内几家大型银行去年的净息差。发现除了邮储一枝独秀外,大家的数据都不好看,而且整体呈现下滑状态。这就意味着即使是头部银行也越来越难把信贷投放出去了。现在大行都扛不住了,中小行的压力就更别提了。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4月刚开头就是一大波中小银行集体进行降存款利息了吗?而且招行还率先停止了发售3.5年的大额存单,看来利率更低的日子还在后头。当然也会有人说,现在经济里面的水挺多的,央妈就不能别降息了吗?

其实低利率跟央妈想不想降息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利率归根到底是由一个经济体的资本回报率决定的,它只是顺势跟随经济增长的趋势而已。道理很简单,大家在利用借来的钱进行投资的时候会考虑哪些因素呢?肯定是这个项目的回报能否覆盖资金的成本嘛。只有回报覆盖了资金成本,投资才有利可图,大家才会拿出自己的钱或者借钱去投资。

所以资本的回报是保障利息支付的最终资金来源。资本回报率越高的经济体,能够支撑的利率越高,资本回报率低的经济体,能支撑的利率水平也就会越低了。既然利率主要由资本回报率影响,那它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很简单,就是人口、技术、资本这些生产要素。因为资本回报率跟经济增长高度相关,而货币、财政等需求端的刺激只能增加经济的波动,却很难改变经济运行的趋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低利率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日本,都是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经济增长也相对低迷的经济体。而我们过去加入WTO带来的出口爆发、全国房价的普涨,以及人口质量和数量的高速增长,都让我们好好享受了一把高资本回报率的快乐。

那个时候,银行想尽办法提高利率让你存钱,你都嫌低。但随着人口的拐点到来,楼市从蓄水池到稳仓室,出口也进入了成本上升的阶段,再想把钱存进银行里面,就算两个点,银行都嫌给你的多了,存款也变成了他们的成本和压力。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央妈能做到的就是通过货币手段让经济中的资金成本跟经济基本面基本相适应,而不能逆着经济形势来操作。

这也是为什么19年的时候,央妈原行长会说这么一句话,尽量避免快速进入负利率时代。说白了,我们就要想办法稳住下滑的趋势,但进入负利率时代是免不了的。那既然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代可能就在不远处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从心态上要适当降低投资收益的预期了。想当年,钱放在某些平台上,8%的年化收益是打底的,最高甚至可以飙升到15%以上。反观现在,谁要是告诉你有8%的收益,恭喜你,那就是骗子;要是想自己进大A试试呢?遇到熊市估计就是坑巨坑,吃一整年,最后-8%出来都算股神了。所以有些时候别嫌3%或4%的收益低,大人,时代变了。

其次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要放大自己的风险敞口,当绝对稳定的收益成为过去式。学会认识风险和波动就成了我们的必修课,毕竟银行理财的净值化了,提高自身的投资认知是迫在眉睫。

最后就是资本回报率低,就意味着好的资产正在变得越来越稀缺,所以如何提前锁定优质资产就成了重中之重了。之前有提到过很多次了,投资界的不可能三角理论,任何一项投资都不可能同时实现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这就是事实,那我们就得想想自己能放弃哪一个了,是去承受高风险呢,还是去接受低收益呢?

我想来想去,唯一能接受的就是降低流动性,用时间去换空间,而这一类型的优质资产的代表就是保险了。别误会,我不是故意吹捧。从去年开始,我们隔壁的港府就一批又一批的涌入内地了。我身边问起保险的朋友也越来越多,难道大家真的觉得保险有多好吗?

还不是因为其他的投资渠道更不靠谱啊!保险至少把收益是写在合同里面的。当然隔壁港府更火的原因也很简单。毕竟他们可以做到无障碍的投向全球固收类资产,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资本回报率高,他们就去哪里,再加上由于买的是大类债券,安全性也够,看到没有?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很精明,可以抵抗负利率的资产就变成了资本竞相争夺的投资领地。但是偏偏大家越精明,就意味着投资回报越低。所以如果你已经决定了,那就赶紧上车占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