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5年,公安机关抓捕到了一个六旬老人,怀疑他他可能与特务活动有关联。然而,就在审讯时,这位老人一脸严肃道:

“我不是特务,我是共产党员,还曾抚养过毛主席的孩子。”

那么这位老人究竟是谁呢?他真的抚养过毛主席的孩子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牧师”董健吾

共产党是坚定的无神论者,而在党内,却有这么一位奇人。他并非传统的革命者,而是一名信奉耶稣教的牧师,他却是我党优秀的地下工作者。

董健吾,1891年于上海青浦县出生。自幼,他便在祖母的教徒身份熏陶下成长,其人生轨迹与教会紧密相连,深受其影响。

董健吾的成长之路始于教会的学校,他在那里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培养了扎实的学术基础。

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功考入了享有盛名的圣约翰大学,专攻神学领域,也赢得了校长的高度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神学院进修两年后,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牧师。他不仅是校长卜舫济最为得意的学生,更是他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五四运动的热潮过后,董健吾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目睹了“五卅惨案”的惨状,他内心的爱国情怀被彻底点燃。

作为他的导师,美籍校长卜舫济,看到这位曾经最为得意的学生,竟然在学校里公然降下了美国国旗,对此感到愤怒不已,并立即做出了开除董健吾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学校后,董健吾选择了加入有“基督将军”之称的冯玉祥的部队。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他在这个新环境中接触到了众多共产党员。

在随后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董健吾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风雨之后,董健吾选择回到上海,表面上继续扮演着牧师的角色,实际上却秘密地投身于情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30年,陈赓找到董健吾让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创办了一个专门收养烈士子女和领导人子女的大同幼稚园。

然而,创办这样一所幼稚园并非易事。最大的难题便是经费的筹措。董健吾深知,要想让这所幼稚园顺利开办,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于是,他一方面积极发动教友们进行募捐,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他毅然决定将自己家的房产和土地全部卖掉,以筹集所需的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经过不懈的努力,大同幼稚园终于成功开办,为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家园。

在1931年前后,毛主席的三名子女被安排进入大同幼稚园。然而,随着顾顺章的背叛,为了确保这些革命后代的生命安全,大同幼稚园不得不关闭解散。

尽管身处逆境,董健吾依然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抚养毛主席孩子的重任。一直到1936年孩子们被送往苏联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庆龄的延安密使

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情绪的持续高涨,国民党内部的一些高级将领也开始积极支持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不得不寻求与共产党进行谈判。为了完成这一秘密任务,他指派了宋子文作为代表前往陕北送信。

宋子文接到任务后,在上海找到了他的姐姐宋庆龄,并告知了她任务的性质。他希望找到一位合适的人士协助他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在宋庆龄的建议下,宋子文选择了董健吾作为此次任务的执行者。董健吾深知这次任务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的拖延,立即踏上了前往陕北的旅程。

为了确保董健吾的安全,宋庆龄为他准备了必要的装备和物资,包括红军急需的药物、一百大洋以及一份由国民党财政部部长孔祥熙签署的委任状。

她特地嘱咐董健吾,若在旅途中遭遇任何险阻,不妨寻求张学良将军的协助。于是,董健吾怀揣着这些“平安符”,踏上了他的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健吾抵达西安时,天色已经渐暗。便暂住在他的同学钟可托家中。然而,就在他准备启程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降临,使得交通严重受阻。

整整四十天过去了,情况仍未有所好转,这让董健吾感到万分焦急。他知道,这样的任务容不得任何耽搁,每一刻的等待都可能影响到大局。

考虑到钟可托与张学良有着密切的往来,并且张学良一直表现出对联共的诚意,董健吾决定冒险一试,寻求张学良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找到张学良,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希望借用他的飞机前往苏区。这一请求让张学良大吃一惊,他瞪大眼睛看着董健吾,说道:“你不要命啦?”

然而,董健吾并未退缩,他坚定地看着张学良,他向张学良详细阐述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的紧迫性。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国共合作的坚定信念。

这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张学良,他当即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为了确保事情的万无一失,张学良还谨慎地核实了董健吾所持的委任状的真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确认,中央确实有这样的委任存在。于是,在张学良的大力协助下,董健吾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抵达了目的地---瓦窑堡。

董健吾的到来受到了红军司令的热烈欢迎,他满面笑容地接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使者。

董健吾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立即将手中的信件交给了负责人秦邦宪,并详细汇报了此次任务的经过和情况。

在交谈中,他还特别提到了张学良联共抗日的强烈意愿,表达了自己对国共合作的坚定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番深入的交流过后,红军司令对董健吾的勇气和担当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并安排他暂时休息。

然而,董健吾心中却惦记着尽快返回上海复命,他深知离开的时间已经太久,不能继续拖延。

就在这时,毛主席也发来了电报,提出了联合抗日的谈判条件。董健吾接到电报后,心中一阵激动,他深知这是国共合作的重要一步。于是,他带着这封至关重要的电报,踏上了返回上海的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送斯诺去延安采访毛泽东

斯诺,这位来自美国的记者,曾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听闻过关于共产党的种种传闻,有褒有贬。

有人称赞共产党为亲切、和蔼可亲的群体,而有人则描绘他们为凶神恶煞、青面獠牙的存在。

为了揭开这些传闻背后的真相,斯诺决心孤身一人前往一探究竟。然而,当时的时局动荡不安,道路崎岖险峻,充满未知与危险,这令斯诺倍感苦恼和迷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当斯诺陷入困境之际,他的一位朋友建议他寻求宋庆龄的帮助。由于董健吾曾亲自前往过延安,对那里的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宋庆龄认为他是带领斯诺前往延安的最佳人选。

于是,在1936年,宋庆龄找到了董健吾,并诚恳地希望他能够带着记者斯诺前往延安,报道那里真实的状况。董健吾深知此行意义重大,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宋庆龄与斯诺会面,告知他一切安排妥当。她特别提到,只需寻找一位名叫王牧师的人,他将会作为向导,引领斯诺踏上前往延安的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确保旅途的安全与顺利,宋庆龄还递给斯诺一张名片,并告知他与董健吾将各执一半,这张名片将成为他们接头的重要凭证。

斯诺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接过名片,随后立刻启程前往约定的地点。到达后,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名片,并向对方比划了事先约定的暗语。经过一番确认,两人终于成功接上了头。

在得知斯诺是毛主席特邀的客人,并且此次行程是受到宋庆龄的委托与帮助时,张学良将军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与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协助斯诺前往延安的请求。为了确保斯诺和董健吾的安全,张学良决定再次动用私人飞机,像上次送董健吾一样,护送他们前往目的地。

在董健吾的悉心护送下,斯诺终于顺利抵达了革命圣地——延安。

在那里斯诺见到了毛泽东等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他把在那里的所见所闻一一写了下来。

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记录,向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打破了西方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的偏见和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的笔下,让更多人看到了共产党真正的形象,让大家看到了“红旗下的中国”

他的记录,不仅成为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窗口,更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结语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董健吾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延安的征程,肩负着传递信息、促进国共合作的重任。

这种对信仰的坚守和执着追求,正是我们当代人所缺乏的。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学习董健吾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定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前往延安的途中,他巧妙地避开了国民党的封锁和追捕,成功地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了目的地。

这种临危不惧、机智过人的品质,不仅展现了他的个人魅力,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他为了完成使命,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甚至舍弃了个人的安危和利益。这种以大局为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这种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董健吾的行动促进了双方的了解和信任,为后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记忆,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信仰、勇敢、智慧和奉献的真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从董健吾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到无尽的力量,激发我们前行的勇气。

他的信仰坚定、勇敢智慧、品格高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铭记董健吾的精神,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