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6月,李鸿章开始着手准备在胶州、烟台两地修筑炮台,以加强北洋海防,然而户部尚书翁同龢却以财政紧张为由,上了一个《请停购船械裁减勇营折》,奏请南北洋暂停停止进口军舰、枪炮、机器等两年。

这个暂停外购军火的禁令并没有完全能够阻止李鸿章加强海防的步伐,他通过先在外国军火公司下订单生产,等禁令期满以后再交货的方式,为胶州湾炮台、烟台东西炮台、威海卫南帮炮台等海防要塞购买到了所需的大炮。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禁令还是对北洋海防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李鸿章对此自然是深感不满,在给时任云贵总督的王文韶写信时,吐槽说“枢密方议增兵,三司已云节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甲午战争前夕,翁同龢积极主战,而李鸿章则认为此时日本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已经凌驾于北洋之上,主张让列强调停,避免开战。最后战争爆发,果然如李鸿章料想的那样,清军在海陆两个战场上都遭到大败。

据部分当事人回忆,黄海海战后,翁同龢曾经在9月30日奉旨前往天津和李鸿章商讨战局。期间翁同龢提起北洋水师时,李鸿章说;“师傅总理度支,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李鸿章说的这个“请款辄驳诘”,除了《请停购船械裁减勇营折》,应该还包括可甲午战争前他几次上书要求购买新式速射炮,以加装到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等舰上加强火力,然而却都被户部驳回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这个问题翁同龢也非常尴尬,只能说:“事诚急,何不复请?”意思是真的那么急,你不会多上书几次吗。李鸿章则答曰:“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休,今日尚有李鸿章乎?”

这个回忆是否属实很难说。清代虽然一直说“满汉一家”,但是其实对于汉大臣一直有所戒备。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很多汉人地方督抚权力大大加强,更是让清廷极为担心。

李鸿章作为汉大臣执掌直隶兵权,很多事情不得不主动避嫌。因此在被户部驳回以后,李鸿章担心朝廷有其他想法,不再上书也是可能的。不过李鸿章和翁同龢关系一直不好,未必会在两人会谈时如此直接把这些不能公开讨论的话题说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个说法不管是真是假,至少说明在当时很多人眼里,李鸿章的地位其实很有些尴尬,这也和现代有些人把李鸿章当成权臣的想法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