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西宜春市一场诗会评选,近来站上了舆论风口浪尖,受到网友们围观。

该市举办的第40届谷雨诗会评选结果出炉,宜春市作者投稿587首作品,市外作者投稿279首,但36名获奖者中仅有2名市外作者获优秀奖

另据报道,有网民指出,这次获奖的人里面,有不少当地文化系统官员,这引发“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质疑。

举办诗会评选,承诺的是面向市内外征稿,但评奖的时候,却把大部分名额颁给本地作者,如此厚此薄彼,不仅让评选的公平性受到质疑,也砸了诗会本身的招牌。

看举办届数,这个诗会应该是有点年头了,在当地也算得上小有名气,既然是面向社会的公开评选,评选本身的公信力、公正性起码要有保障。

诗会评来评去,如果年年都是“老面孔”,那么诗会评选本身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就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发公告、请专家了。这个诗会评选的必要性和存在价值,就需要重新审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办诗会,搞评选,要想吸引更多人参加,提高办赛的影响力、辨识度,举办方理应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公开透明。

这样一场诗会评选,获奖者中有不少当地文化系统官员,这很难不让人联想,举办方是否涉嫌“慷公家之慨结个人人缘”。

一场文化活动,出现这样的“丑事”,真是有辱斯文,让文化人颜面扫地。当务之急,当地有关方面理应严肃对待,以权威详实调查回应网友质疑。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对诗会评选最好的监督。当地文化系统的官员有没有从中谋利,评选有无暗箱操作,不妨将作品都晾晒一下,毕竟高手在民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