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中美经济工作组会议上,产能过剩问题再次成为双方讨论的焦点。美国方面重申了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担忧,而中国则对美国对华经贸的限制措施表示关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访学者们普遍认为,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及光伏能源的“新三样”产能过剩的指控,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意图在于遏制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战略威胁。这一举动被视为是为未来可能对中国实施更多的制裁或限制措施铺平道路。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尚博在华盛顿共同主持了此次会议。双方就全球及中美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平衡增长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务实、建设性的沟通。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参与了会议,并与两国经济工作组的代表就如何在合作与分歧中继续推进双边关系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

然而,美国代表团在会议中持续对中国的非市场行为和工业产能过剩表示关切。对此,中方代表对美国的经贸限制措施表达了关切,并就产能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回应,尽管具体回应内容并未在文告中详细提及。

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在会后回应了美国对产能过剩的指控。他指出,中国的部分出口增长是基于国际分工和市场需求,而将产能过剩政治化、将经济问题与安全问题挂钩是违背经济规律的,这不仅会损害本国的产业,也会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不良影响。他强调,各方都应尊重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副教授顾清扬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美国在中美博弈中的新战略。他认为,此举旨在遏制中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发展,以避免美国失去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顾清扬解释说,虽然中国一直存在钢铁和水泥等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但美国过去并未过多提及,因为这些产业对美国并不构成战略威胁。然而,随着中国“新三样”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增长,美国感到其在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受到了挑战。

中国经济学者、辽宁大学特聘研究员陈波则认为,美国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指控在学术上缺乏严谨依据。他指出,美国的指责更多是从政治考量出发,旨在为对中国实施更多制裁或限制进行铺垫。他还提到,今年是美国的选举年,政治气氛中弥漫着强化与中国地缘政治斗争的氛围,因此在这种政治正确的气氛下,美国可能会罔顾规则甚至事实来对中国进行指责。

在陈波看来,虽然美国会持续在“新三样”产能过剩问题上与中国进行交锋,但实际上能对中国采取的行动并不多。他解释说,美国已经在光伏能源产品上对中国实施了严厉的制裁措施,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并不多。因此,对这两类新能源产品的制裁将不会对中国的国际销售造成太大的影响。

他还补充指出,如果美国对中国具有产业优势的锂电池行业进行制裁,将会大幅提高美国新能源汽车上游行业的制造成本,进而导致下游消费者承担更高的销售价格。因此,美国的制裁措施很可能会最终造成“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