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内嗡嗡响,我还挺纳闷,没想到竟然是在给电动自行车(下称电动车)充电,而且外面还套着塑料袋,万一要是着火可就毁了,当时把我吓出一身冷汗。"近日,张女士在沙河口区川甸街 89 号楼楼道内,发现有人在楼道内给电动车充电,她认为此举存在安全隐患,威胁楼内居民的人身安全。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映:楼道内电动车套袋充电

4 月 12 日下午,张女士到沙河口区川甸街 89 号楼 2 单元走亲戚,她走楼梯经过 2 楼和 3 楼之间的缓步台时,听到这里有什么东西持续发出嗡嗡声,"我当时也没有在意,以为是楼内的什么设施发出的动静。"

晚上 6 时许,张女士下楼离开时,经过这里她再次听到嗡嗡声,"我当时挺好奇的,就想看看究竟是什么在响。"张女士说,缓步台上堆放着缸、木板、纸壳箱、泡沫箱等杂物,最外面放置的物品上面套着黑色的塑料袋,她将塑料袋掀开,眼前的一幕将她惊出一身冷汗。

原来,有人将一辆电动车抬上楼,放在缓步台上充电,"我仔细看了一下,墙上有电线,不知道是从哪里拉过来的,还有插排,充电设施一直亮着红灯。"

张女士认为在楼道内给电动车充电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电动车在楼道内充电,而且上面还套着塑料袋,如果不慎起火,塑料袋将会加速火势的蔓延,再加上旁边堆放的杂物,大火瞬间会将整个楼道堵死,楼内的居民根本没法下楼,全都堵在楼里,这也太危险了。"

社区:查找电动车车主,尽快协调解决

意识到在楼道内给电动车充电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但张女士不知道这种情况应该由哪个部门进行管理,于是向本报官方微信新闻报料平台留言,希望本报能够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此事,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根据现场照片和视频,记者看到楼道缓步台上堆放了很多杂物,一辆套着塑料袋的电动车正在充电,充电设施亮着红灯,现场一直发出嗡嗡声。

4 月 16 日,记者就此事联系了川甸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对此极为重视,立即到现场进行实地走访,"我们没有看到电动车,应该是白天骑走了,但现场确实存在给电动车充电的设施,我们也问了楼内多位居民,但他们都不清楚谁在这里给电动车充电。"工作人员表示,会进一步查找电动车车主,同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尽快将充电设施拆除,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

电动车在楼道内充电隐患大

近年来,电动车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是很多人日常出门的交通工具。与此同时,因电动车引发的火灾事故数量连年增长。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2023 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车火灾 2.1 万起,相比 2022 年上升 17.4%。

专家表示,电气故障和自燃是造成电动车火灾的主要原因,而过度充电、电池单体故障、电气线路短路是导致电动车电气火灾的根本原因。据不完全统计,电动车火灾致人伤亡的案例中,90% 发生在门厅、过道以及楼梯间等场所;超过一半的电动车火灾发生在夜间充电的过程中。这个时间段往往都是人们熟睡的时候,即使发现也没有时间逃离。

消防专家介绍,电动车车体大部分是易燃可燃材料,一旦起火,就会瞬间燃烧,几分钟后燃烧的温度可达到上千摄氏度,同时电动车的塑料件燃烧还会产生大量有毒的烟气,高温、浓烟、毒气,会直接阻断消防逃生通道,容易造成逃生人员因高温、缺氧、中毒、窒息而死亡。而在充电的电动车上覆盖塑料袋,将会进一步加快火势的蔓延速度。

2019 年 5 月 24 日 9 时许,甘井子区一高层居民楼楼道内的一辆电动车起火,浓烟蔓延到了 18 楼,楼内居民走消防通道楼梯逃生,很多居民逃到楼外才发现鼻孔满是黑灰。记者了解到,事发后消防人员及时赶到,控制了火情,所幸并没有人员伤亡。而楼道内的电动车已经被烧得只剩下了车架子,从 1 楼到顶层 18 楼的楼道全部被熏黑。

规定

楼道内禁止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

2021 年 8 月 1 日,应急管理部公布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开始施行。《规定》明确,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规定》明确,高层住宅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 27 米的住宅建筑。高层公共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 24 米的非单层公共建筑,包括宿舍、公寓、办公、文化、商业、体育、医疗建筑等。违反上述规定,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 2000 元以上 10000 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 500 元以上 1000 元以下罚款。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针对的是高层民用建筑,但消防专家提醒广大市民,非高层民用建筑同样严禁在楼道、楼梯间、疏散通道等处为电动车充电,充电应在室外进行,确保周围没有可燃物,尽量在集中充电点进行充电。

措施

我市不断完善电动车充电设施

记者走访发现,我市很多小区并没有设置电动车固定停放点,也没有充电桩,导致购买电动车的业主无处停车充电。走访中记者发现,个别业主将电动车放在小区院内,有的放在了单元门厅里面,还有的直接放在了自己家楼层的楼道里面。而因为没有充电桩,有的居民会选择把电瓶提上楼充电,还有居民私自拉了电线充电,确实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电动车上楼,我市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一些小区正在逐步完善电动车相关配套设施,在小区内设置电动车存放点,并配备充电桩;在一些住宅小区设立充电站。另外我市街头还设立了很多换电站,市民的电动车没电后,可以到换电站换上充满电的电池。

提醒

切勿"飞线"给电动车充电

专家提醒广大市民,为了减少电动车火灾发生的可能,不要通过"飞线"的方式给电动车充电;不要盲目改装电动车,盲目加装音响照明等,容易造成线路超负荷运行引发火灾;不要购买和使用非标及超标电动车;加强日常自查自检;最后,在气温较高的夏天,尽量不要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动车。

半岛晨报、39 度视频首席记者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