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朋友的父亲生病,我们去医院探望了一下。

自从朋友的父亲住院以来,朋友家的生活就“紧张”了起来,医院离不开人,家里孩子上下学也得接送,偶尔让邻居帮忙看一下还行,时间长了总是说不过去的;于是,朋友只好医院里请了护工,家里请了负责做饭和接送孩子上学的阿姨。

朋友说,最近一段时间,家里花钱像流水。

朋友的父亲是因为癌症入院治疗,才退休没多久,六十多岁,刚刚开始享受天伦之乐;不幸中的万幸的是目前已经找到了效果比较好的治疗方案,家属和患者只要配合治疗,预后效果还是比较乐观的。

朋友父亲是国企退休的,之前单位给买了重大疾病保险,癌症确诊后满足了理赔条件,赔下来30万元。

朋友一开始觉得这30万元,大概率能覆盖治疗费用的自费部分了,结果现实却是不仅仅父亲的医疗费要花钱,请假陪床、雇人、特殊营养等都需要花钱;再一算,30万元最多够用半年。

即便如此,只要病情能治,家里人紧一紧,就当花钱买平安,这是很多患者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了。

和朋友聊过后,我才发现,这几年,医疗费用上涨的问题,还蛮突出的。

比如说,10年前治疗A病需要30万元,10年后的今天再去治疗A病,需要60~70万元;那么治疗A病的医疗费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医疗通胀”。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2019全球医疗趋势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的医疗通胀率为7.6%。

中,中国的医疗通胀率高达10.7%。

在新冠之后,医疗通胀率的增速发生了一些变化——

根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所透露的信息:

2020年,由于就医频次大幅下降,人均医疗成本较上一年下降了3.1%。

2021年,新冠受到控制,就医频率上升,人均医疗成本反弹11.4%。

2022年,受到第二波疫情影响,人均医疗成本增长2.8%。

2023年,就医秩序恢复正常,医疗通胀率有明显反弹,达到1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长期观测来看,大陆医疗的费用增长,正常情况下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特殊年份,由于人均就医次数的下降,也会带来增速降低。

在这些数据背后,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