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先记住这张拯救了上百万人的脸:卢修斯·杜比尼翁·克莱Lucius Dubignon Clay(1897-1978)美国陆军上将,二战后驻德国占领军司令

题记:强大的意义从来不是恃强凌弱,而是保护弱小。

上篇文章提到苏联占领西柏林期间试图用饥饿迫使美英法就范,有读者希望能了解一下这段历史,今天就简单说几句。

几年前跟一位学者聊天,他接着酒劲儿讲了他老师的一次经历,某次乘坐飞机路过朝鲜上空,他的老师说:这个国家的国号可真美好啊!

朝鲜的全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他的这位老师姓贺,自称“老鹤”,是个很受尊敬的法学教授。

由此想到了很多国号里带“民主”二字的国家,比如东德,东德的全称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而真正施行民主制度的西德,叫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并没有“民主”两个字。

与此同时又想起几个例子: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些国家全是经济落后、民权堪忧,民生艰难的亚非落后国家,而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家和美洲新兴国家的国名中都没有“民主”二字。

真正民主的国家,诸如瑞典(王国)、挪威(王国)、冰岛(共和国)、丹麦(王国)、加拿大(英联邦国家)、荷兰(王国)、芬兰(共和国)、新西兰(英联邦国家)、法兰西(共和国),以及在全世界大力推广西方民主、最富有最强大的那个美国(美利坚合众国)……这些真正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国名里反而没有“民主”两个字。

虽然美国和美式民主在很多国内网友心中名声不好,但全世界最有钱的富人和最有思想的学者喜欢移民美国的事实证明了这部份网友的不敢面对现实的脆弱。

今天说说柏林空运,这个话题还得从美国说起。

国内简中网站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盛行一种说法,说美国参与二战是“摘桃子”,至今也有人这样认为。

开战初期美国奉行孤立主义,想要置身战争之外,这个时期美国既卖给日本战略物资也向中国提供援助,美国人想的是我跟你们双方都没仇,犯不着为谁流血,安心发财好了,但美国并非心里没数,从1937年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美国一直就暗地里高价收购国府的白银,并且以高于抵押物(6200万盎司白银兑换的黄金,价值2800万美元)实际价格将近一倍的价格为国府提供了5000万美元的贷款,这是不折不扣的援助行为:你的东西值10块,我贷给你18块,这不是援助是什么?

而且美国不只是援助中国,给英法苏等国家的援助更多,中国的抗战,可以说是在国共两党浴血奋战的基础上结合了德、苏、美的援助而取得的艰难胜利。

这个问题不多说了,我只举一个最现实的例子:如果美国只是耍小聪明窃取胜利果实,它能在二战后建立世界新秩序并成就自己的霸主地位吗?而且还能在世界各地驻军?

当时法国的世界最强陆军不到一个月就被纳粹横扫灭国,英国只剩英伦三岛,被炸得只吊着一口气,斯大林就快跪地叫爷求美军参战了,而蒋介石听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大喜过望……可以说,当时“四常”的前身,都眼巴巴的盼望着美国赶紧参战。

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国地位,都不是凭空得来的,更不可能靠“摘桃子”得到,苏联虽然做过极多不义的事情,但也要承认苏联在抗击纳粹的过程中整个民族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苏联的胜利之路是用苏联人民的尸体铺就的,这一点和我们中国是一样的,而中国比苏联更不容易,因为我们得到的国际援助是最少的。

美国在二战中的努力和牺牲仅次于中苏,但是取得的成绩最大,包括加快了战争进程的两颗原子弹,也居功至伟,这一切都是靠着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军事科技和后勤补给,以及无数英勇无畏的美军将士用生命硬拼出来的——日军派到中国战场的多数是乙种和丙种师团,而美军面对的太平洋战争中的日军是战斗力最强的甲种师团,令人闻风丧胆的“神风敢死队”的自杀攻击,作为核心战争指导思想和战争指令的正式执行,也正是发生在太平洋战争中,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但是美军依然顶着压力打败了日军。

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之战,美军都付出了惨烈的牺牲,但日军的代价更大,这两场战役让日军从此从攻势转为守势,可以说通往东京的道路,是用美军的尸体铺就的。

美国为二战做出的巨大贡献是美国在战后获得国际声望的最重要因素,整个战争期间为盟国提供援助也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即使在战争的后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和苏联的争斗,美国也获得了绝对性的胜利,我们今天说的解救柏林,就是美苏冷战的序章,也是美国意识形态战胜苏联的典型案例。

二战结束后轴心国战败,德国被盟军分别占领托管,苏联占领德国东部,美英法占领德国西部,美英法三个国家占领柏林总面积的54%,定波恩为西德临时首都,苏联一个国家就占领了46%,原来的首都柏林则完全位于苏军占领区内,因为首都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所以柏林也一分为二,东边由苏联占领,西边由盟国占领,这样一来,等于西柏林成了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飞地,完完全全处于苏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绿色部份为美英法三国控制区,红色为苏军控制区,红色之中的一点点绿色是盟军控制的西柏林。

苏联这个国家最近我写的比较多,我本身对二战和苏联很感兴趣,因为研究苏联,能有很多让人深思的问题,深思到最后就是沉默,能说出来的,只有最不重要的几句而已。

苏联最大的特点和美国一样,也是到处宣扬自己的制度好,并不遗余力的满世界叫卖,只不过跟美国不同的是苏联是用坦克大炮卖货,你不要都不行,你敢不要就威胁你,弱小一点儿的就直接收拾你,看你敢不夸俺的货好?

苏联卖货成功的那些东欧国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捷克斯洛伐克,在老大哥的“帮助”下,国家经济从全球第10下降到全球第40.

俄罗斯这个民族最大的特点就是“扩张之心无止尽”,土地要扩张,意识形态也要扩张,所以苏联也想在柏林全境推行自己的制度,苏联认为西柏林全境都在自己铁桶般的包围之中,推行自己的制度是鸭子吃菠菜,太easy了,没想到引起了美英法的剧烈反弹。

为了对付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美英法三国尽可能避免战争,采取了克制的态度和努力不激化矛盾的做法,毕竟自己处在苏联几十万大军的包围之中,一旦动手必将全军覆没,美英对苏联这种国家从不爱惜人命、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代价的做法太清楚了,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们要对西柏林自己的20万军民以及230万德国人民的生命负责,所以只是先采取了一些温和的、针对自己辖区范围内的政策:

1947年1月,美英占领区合并,随后法占区也加入,成为三占区合一的局面,这就是西柏林的诞生,西柏林接受马歇尔计划,努力让德国人建立一个民主政权,他们一方面推动经济复苏,发行带有“B”标的马克,一方面筹备立宪会议,准备为德国的民主制度打下基础。

按理说盟军在自己的辖区施行经济政策不管苏联的事,但此举依然让苏联很愤怒,于1948年3月宣布退出盟军管制委员会,随后在1948年6月24日全面封锁了西方盟军出入西柏林的所有公路、水路和铁路,并于同年6月30日切断了由东柏林地区供应的大部分电力,当时的粮食和煤炭储备只能坚持大概一个月,而封锁遥遥无期,顿时整个西柏林陷于恐慌之中。

苏联6月24封锁西柏林,当天晚上,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位将军,克莱将军与部下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此前杜鲁门总统虽然曾经下令必须守住柏林,但是并没有具体怎么守住的指示,而这种突发事件总统团队也还没来得及给出具体的意见,克莱将军先打电话给驻西德空军司令李梅,问他是否能空运煤去柏林,李梅说:柏林需要的任何东西空军都能运过去。克莱将军又打电话给柏林市长罗特,说他不能保证空运一定会成功,就算空运成功几次,万一被苏军拦截,市民还是会挨饿受冻。市长表示,柏林将接受空运并愿意和它的人民为空运做任何努力,此后市长兑现了他的诺言:带领着西柏林的民众,24小时排班,轮番工作,为空运建设新机场,修缮旧机场。克莱将军在那个晚上做出了勇敢而坚决的决定:

对西柏林实施空中运输补给。

这是个艰难而风险极大的决策,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再次引燃世界大战的战火——当时盟军驻军只有8个师,而苏军驻军40个师,从封锁那天开始,苏联军队就进入了紧急状态,摆明了是要准备开战的,封锁当天,美国人不相信苏联敢动真格的,为了试探苏联,美军派出了一列火车驶往东柏林,果然刚到东德边境线火车就被荷枪实弹的苏军截停,美国人终于相信苏联人没有开玩笑。

6月26日,也就是封锁开始两天后,克莱将军命令美军驻西德空军司令李梅来操办对柏林的空运援助,美国空军派出102架C-47和C-54运输机组成的空中运输队满载物资飞抵柏林-坦佩尔霍夫机场,西柏林军民绝处逢生,“欢呼的声浪让飞行员忍不住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上图:1948年,柏林市民围观第一架C-54运输机飞抵西柏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1948年,柏林市民围观第一架C-54运输机飞抵西柏林

苏联封锁西德这个举动再次证明了自己不会怜惜生命的本质,也让盟军明白如果就此退出西柏林,那么他们不仅会失去西柏林,接下来可能会失去整个德国,毕竟他们都比国内诸多鹅粉更清楚1.5万平方公里的莫斯科大公国扩张成2200万平方公里苏联的历史。

斯大林的手段很直接也确实非常厉害:团团围住西柏林250万人质,活活饿死他们、冬季来临冻死他们,也别说死光,只要不停的有人死去,盟军就会招架不住,就会自动退出西柏林,珍惜民众生命是美英等国的制度“缺陷”,而救助西柏林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所造成的的严重后果,很可能导致当时西方的领导班子被选民抛弃——战争刚结束,没有哪个国家的民众愿意继续打仗,为救德国人而让自己的国家继续陷于战火,人民一定会有意见,西方政府是民选的,只要人民不乐意打仗,就一定会找政府的茬儿,三天两头的游行示威,搞得政府焦头烂额,而斯大林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没人敢说一个反对的字……

斯大林把这一点看得很清楚,所以悍然下令封锁,但是斯大林没有下令封锁空中航线,此前在苏联退出军管委员会的同时单方面撕毁协议,关闭了本该为进入苏占区盟军飞机提供的雷达导航,导致1948年4月5日发生了苏联战斗机和英国运输机相撞,机毁人亡的惨剧,引起了盟军的愤怒和强硬表态,美国立即加派了携带核弹的B-29轰炸机停驻在英国,并派战斗机对所有运输物资的飞机进行护航,也正因为如此,这三条本来是军事用途的航线成了西柏林250万民众的生命线,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雅尔塔会议规定苏联应允许美英法通过汉堡、汉诺威、法兰克福三条空中航线飞往柏林,并且苏联答应为盟军提供雷达导航服务。

当时美国有原子弹,而苏联没有,斯大林虽然残暴,但并不糊涂,而且他很清楚:西柏林只有480平方公里,空域有限,飞机起降次数会严重受限,长期养活250万人所需要完成的空运任务,以及巨量的免费物资,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他在等着看盟军的笑话:我看看你们能飞多久!

斯大林算计得完全正确,事实上美国在向柏林空运援助物资的时候,就遭到了美国民众的抗议,人们抗议说:白宫这些无耻的政客,怎么能拿美国人民的血汗去喂饱纳粹的后代?

美国政府当时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此后,一名叫做盖尔·哈尔沃森(Gail Halvorsen)的美军飞行员化解了这个矛盾。

盖尔·哈尔沃森又名“糖果炸弹人”,又名“威格利翅膀叔叔”,又名“巧克力飞行员”,中文一般翻译为“长翅膀的叔叔”。

哈尔沃森可能是最著名的空运飞行员,在空运的早期,有一回他刚降落飞机,正在卸货,一群柏林儿童询问他有没有糖果, 哈尔沃森从口袋里摸出两片口香糖递给孩子们,他看到那群孩童把两片口香糖分成许多小块,让每个孩子都尝到一点甜味,他又看到剩下的孩子不断的嗅闻包装纸。

上图:当年的“摇翼先生”(Gail Halvorse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当年的“摇翼先生”(Gail Halvorsen)

哈尔沃森有两个女儿,做父亲的他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自己的眼泪,他向孩子们保证第二天他会回来,并且以晃动飞机翅膀为暗号,在临近地面的时候会投放手帕作成降落伞的“糖果炸弹”。

糖果不是规定物资,他是用自己分配的军用糖果来做这件事,在随后的空运任务中,哈尔沃森先摇翼提醒孩子们,然后投放糖果,因此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摇翼先生”(Wiggly Wings Wirt)不久,其他飞行员得知此事,也加入了投放糖果的额外任务,他们将手帕或者其他小面积的布料做成小型降落伞,在临近地面的时候向孩子们投放,称为“小零食行动”。

德国的报纸报道了这一事情,连哈尔沃森的飞机照片都刊登了出来,哈尔沃森的上级找他谈话,他很恐慌,因为投放配给名单之外的物资违反了军令,他以为自己会被解职,但他的担心是多余的,他的上级充分肯定了他的行为,因为这正是军方和白宫需要的。

通过媒体的宣传盟军造福于无辜儿童的英雄主义行为,美国人克服了占领期间残留的敌对行动,并与前敌人建立了新的、良好的关系,大大化解了彼此之间的敌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苏联的封锁导致了东德彻底倒向西方阵营,这大约是斯大林始料未及的事情。并且这一行动换取了美国民众的爱与同情心,大量向空军捐赠糖果,支持美国空军对柏林进行援助。

1948年12月20日,为了让西柏林儿童能够过上一个快乐的圣诞节,盟军制定了代号为“圣诞老人”的特别空运任务,所有参加的运输机除了必备物质,还都携带了相当数量、来自美国各地民众捐赠的糖果和玩具。在飞临西柏林机场上空时,整个机群的每一架飞机都做出了同样的动作:摇晃飞机翅膀。他们以这种方式共给西柏林孩子送去20多吨巧克力,口香糖和其他糖果。

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甜蜜的圣诞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营救柏林”70周年纪念,特别请到98岁的“摇翼先生”盖尔‧哈尔沃森(Gail Halvorsen),为了表达对哈尔沃森的感谢与尊敬,滕伯霍夫机场内的一座棒球场,直接以他的名字命名 ,称为“盖尔·哈尔沃森公园-柏林勇士队之家”,纪念他在冷战期间为柏林人提供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哈尔沃森在犹他州美国军事空运局机场接受记者采访时展示“手帕降落伞”

“摇翼先生”的故事温馨而感人,但实际上对西柏林的空中支援是一件需要付出生命代价的艰难行动:由于航线过于密集、飞机起降频次过高而造成的飞行事故,盟军损失了7架运输机,共有39名英国人、31名美国人和8名德国人丧生。

250万人的补给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每天需要约4600吨基本生存物资,加上取暖和照明的需求,每天需要约8000吨物资,当时连同发电厂需要的煤,都是用飞机运进来的,因为苏联人切断了西德部份地区的电力供应。

仅仅投送维持生存的必需物资,盟军需要每3分36秒起降一架飞机,如果加上工业物资,则需要每1分48秒起降一架飞机。

盟军为250万西柏林人制订了食谱:每人每天400克面包、40克肉、30克油、40 克糖、400克土豆泥、5 克奶酪,以及一定数量的盐、鸡蛋和牛奶等。

由于空域和机场范围都很有限,加之参加空运的飞机数量很多,致使空中走廊内航线拥挤,飞机密度大,当时在从西德法兰克福起飞到西柏林的空中,共有上下重叠的 5 层飞行路线,同时并用。每层飞行路线之间的距离,只有 500 英尺(152.4米),在运输高峰期,西柏林上空昼夜 24 小时飞机声轰鸣不断,平均一两分钟就有一架飞机降落。

鉴于任务如此艰巨,美军派出了空运专家——曾指挥过死亡航线“驼峰航线”的特纳少将来指挥柏林空运。特纳少将有着丰富的飞行管理经验,他指示空军每90秒必须从机场起飞一架飞机,且飞机相隔三分钟航程,抵达柏林各机场后,机组人员只允许在机场逗留30分钟,还不许下飞机,在他严格纪律约束下,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都大大提高。

1949年4月16日,是柏林空运的最繁忙的一天,在24小时内,大约有1400架飞机在柏林上空,运载了近13万吨的物资,几乎每分钟都会降落一次。

全世界都看到了西柏林的灾难和美军的勇敢,除了美国空军、英国皇家空军、法国空军,还有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加拿大皇家空军、新西兰皇家空军和南非空军……他们全都加入了对西柏林的援助飞行,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不认为柏林空运是政治斗争,而是人道救援,这是人类的高光时刻,他们以能参与这样的行动为荣。

对此感受最深的还是德国人,他们亲眼看着苏联人把自己国家的物资一车皮一车皮的运回苏联,也看见打败自己的盟军把一飞机一飞机的救命物资运到自己的国家。

空运开始时,美英法三国确定的指标是每天750吨,经过各方面努力,指标被不断突破,1500吨、2000吨、4000吨、5000吨,当1949年春天来到的时候,空运达到每天平均8000吨的水平,相当于封锁之前铁路和水路运输的总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降落在西柏林机场的美军C-47运输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空勤人员在为西柏林居民准备牛奶

截止1949年5月12日苏联解除封锁为止,历时11个月的空运,美、英、法等国总共出动惊人的27.8万多架次飞机,平均每天飞往西柏林的运输机有599架,即每2.4分钟降落一架飞机,累计运至西柏林的物资总重量高达232.6万多吨。

在西方惊人的工业生产能力、强大的组织运输能力和西柏林人坚决不屈服的现实面前,苏联意识到封锁是徒劳的,是时候做出让步了。但柏林空运仍然持续了几个月,这是因为西方盟国太了解苏联这个老对手,担心对方万一变卦怎么办?

直到今天,柏林空运仍然影响着许多德国人对西方盟友的看法,特别是在柏林,911事件之后,20万柏林人走上街头,哀悼死者,表达他们对美国的支持。

柏林空运结束之后,苏联又曾提出让西方退出西柏林,苏联也将退出东柏林,让德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又统一的国家,但是西方不会相信苏联,这又导致了第二次柏林危机,此后,1961年8月12日苏联人又开始进行边界管制,沿东西柏林边界搭建起了170公里长的路障、铁丝网,五天之后,一道混凝土墙建立了起来,这就是著名的“柏林墙”,全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

一看到“反法西斯”这几个字就不由想笑:希特勒的法西斯本质是全世界公认的,连德国人自己也承认,但是苏联这个反法西斯的国家,可能从来没意识到自己到底是个什么角色,犹如今天的俄罗斯打乌克兰,理由依然是“反法西斯”、“去纳粹化”,从祖上炖到今天的一锅老汤啊。

而且,战争打到今天早已从“去纳粹化”发展到了要求乌克兰割地承认现状,说好的“去纳粹化呢?”

分裂德国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东德的物资则继续被运往苏联,东德人在苏联宣称的优质生活中纷纷逃往西德,有些不走运的人则死在了东德边防部队的枪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时至今日,德国东部经济仍然比西部差得多,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德国西部的世界知名品牌比东部多得多,而被苏联占领过的东部,在两德统一后首都迁回柏林的前提下,也几乎没几个品牌,德国分裂的伤痛,仍然需要时间来愈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柏林墙尚未建起时,一位女士逃进西德,背后站着保护她、阻止东德士兵抓捕她的西德边防军人,双方剑拔弩张,几乎就要开枪对射

有些事情真的让人烧脑: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包括当事人自己也知道,比如苏联,从著名的“厨房辩论”到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柏林会谈,苏联人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制度是如何的优越,人民是如何的富裕,可是为什么要建墙阻止东德人往西德跑呢?苏联的制度好到东德人不好意思享受,宁肯跑到西德去受苦也要把享受的机会留给苏联人自己,好像只能这样理解了吧?

在诸多逃往西德的东德人里,有个乘坐热气球的事情广为人知:有两个家庭共8个人从后院乘坐热气球趁着夜色逃离了东德,但遭到苏联空军的截击,于是在升空28分钟后紧急迫降,因为不确定是否逃离成功,这8个人躲在气球下面的帐幔里不敢出来,直到天亮他们听到兵靴纷沓的脚步声,更加害怕,不敢动弹,这时他们听到外面的士兵说话:“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联邦德国。"八个人抖抖索索的走出帐幔,在自由的阳光下,看清眼前士兵的装束,喜极而泣。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重要参考资料:杜鲁门图书博物馆网站

辅助参考资料:《德国史》、《世界通史》、《冷战中的欧洲》、《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英国与柏林空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