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五月,“帝师”孙承宗组织兵力,在山西总兵马世龙、锦州总兵祖大寿、山东总兵杨绍基等人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开始着手收复在“己巳之变”中,被后金攻占并控制的“永平四城”,即永平、遵化、滦州、迁安等四城。

面对汹汹而来的数万明军,仅率万余人防守“永平四城”的后金军队主将、“四大贝勒”之二贝勒阿敏,选择了弃城出逃,将城池拱手相让,并且在离开前还下令屠城、纵兵抢掠,被皇太极钦定的永平巡抚白养粹等一众汉族降臣也被阿敏处死。

最终,明军顺利拿下“永平四城”,并且之后孙承宗又命马世龙、祖大寿一路追击阿敏,先是在冷口关大败后金军队,随后又在关外的红螺山一带设伏截击,再次给予后金军队以重创。

至此,“永平四城”全部光复,后金在关内的所有据点也尽皆被拔除,此役被明朝官称为“遵永大捷”。

而伴随着“遵永大捷”,“己巳之变”也宣告彻底终结,京畿地区的威胁也就此解除。为此崇祯皇帝专门拜天祭祖,“庆祝”大明王朝的江山得以存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遵永大捷”战胜一方的崇祯,喜悦之情固然可以理解,因为他赶走了敌军,化解了危局,也终于结束了半年多夜不能寐的日子。可作为战败一方的皇太极,同样抱有着“喜悦”的心情,因为“永平四城”的丢失,给了他除掉政敌的机会,使其就此拉开了“南面独坐”、独掌朝纲的第一步。

而纵观整个事件的前前后后,便不难发现,这一切,都是皇太极为了扳倒自己的这位“兄长贝勒”阿敏,而蓄谋已久的“阴谋”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阿敏镇守永平,皇太极颇有“借刀杀人”之嫌。

后金天聪三年(1628年),皇太极亲率八旗主力,在蒙古部落的带领下,绕过由袁崇焕镇守的关宁锦防线,从龙井关、大安口破关而入,一路烧杀抢掠,最后将北京城团团包围,随后又转战京畿各地,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史称“己巳之变”。

“己巳之变”中,皇太极可谓是收获颇丰。

一方面, 经过对明朝京畿地区的劫掠,极大的缓解了后金国内的灾荒危机。

其实,皇太极选择绕过山海关,进入明朝,其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劫掠。根据《清史稿·太宗本纪》,连年的自然灾害令当时后金的民生情况是极为堪忧的。

“是岁,大饥,斗米值银八两,银贱物贵,盗贼繁兴。”

此前一年,皇太极已经在朝鲜抢掠了一番,但还远远不够,皇太极这才紧跟攻打宁锦,但是最终无功而返,这也使得后金的灾患危机并没有解除。于是,借着林丹汗“西迁右翼”所腾出的战略通道,皇太极就此“冒险”南下,开启新一轮的劫掠,以缓解国内的危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方面,皇太极的军事行动,已然让大明王朝元气大伤。

皇太极这次军事行动,尽显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充分发挥了后金军队野战的优势,同时,其作为政治家的谋略也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在此期间,袁崇焕被崇祯下狱,祖大寿带领着关宁军负气出走,险些酿成大祸,满桂、赵率教、刘兴祚等一大批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高级将领战死,明朝的军事实力再次遭到重大打击。

更为严重的是,“己巳之变”彻底暴露了明朝在蓟县一带的防御漏洞,在此之后八旗铁骑先后五次破关南下,明朝北方被打得一片糜烂,城池被毁,财产、牲畜被劫掠无数,人口损失超过一千万,极大的加快了明朝灭亡的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随着战局的不断深入,明军在孙承宗的指挥调度下,逐步稳定了阵线,并且就此开始组织反击。

西线,山西总兵马世龙已经集结完毕,并且逐步与东线被孙承宗劝阻、安抚回战场、由祖大寿统领的关宁军开始合围进军,意图封锁皇太极的出关通道,将金军困死在山海关内。

然而,由于马世龙与祖大寿的军队的联络被中断,再加上皇太极不断的声东击西,制造佯攻,最终金军还是全身而退,顺利出关,只留下济尔哈朗、阿巴泰带兵镇守“永平四城”。而回到盛京的皇太极,随即命二贝勒阿敏、代善之子硕托等人,统兵一万余人,与济尔哈朗进行换防。

至此,阿敏成为了永平前线的“最高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此时的“永平四城”对于阿敏来说,已然是块“烫手的山芋”。

一来,“永平四城”对于当时的后金来说,就是一块“飞地”,类似于今天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无论是兵员、粮草、军需的补给都是非常的不便,就连遇到突发情况进行救援,都是鞭长莫及的事情。

二来,“永平四城”地处明朝的京畿要地,永平在此之前还是辽东地区的饷司所在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以说“永平四城”一天不收复,崇祯就一夜不能睡踏实。所以,明朝用兵夺回“永平四城”是迟早的事情。

三来,阿敏统领的军队只有不到两万人,并且是分守四城,期间除了城防,还要镇压暴动与起义,兵员上本就捉襟见肘。而此时,马世龙、祖大寿等人统领明军已经完成集结,人数也达到了六万多人,并且携带攻城重武器,这样的对手,必然是擅长于野战、不善城防的后金军队难以抵挡的。

尽管为了加强对于“永平四城”的控制与防御,阿敏做出了诸多努力,也算是尽职尽责,可孙承宗并不打算让战局现状就此维持下去。于是在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五月,孙承宗开始着手收复“永平四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敏弃城出逃,给了皇太极绝佳的理由和借口。

孙承宗收复“永平四城”的战斗首先从滦州开打。

依托火器优势,明军迅速攻克滦州,后金守将纳穆泰兵败逃走,结果又遭到明军截杀,最终仅有数十人逃回永平城中。

就在滦州遭到明军猛烈进攻的时候,阿敏却选择了“见死不救”,或者说他就是想救,但也确实是能力有限使他无力救援。在丢失滦州之后,他也只能将迁安的军民百姓迁到永平城中,至于更远一点的遵化,阿敏索性选择了放弃,自始至终都没有再为其做任何的考虑。

在夺下滦州后,孙承宗又命祖大寿等人继续进兵永平。面对数倍于自己兵力且携带火炮等攻城器械的明军,阿敏的选择似乎只有三种,要么投降,要么战死,要么就只能逃走。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敏还是选择了保存实力,弃城而逃,并且他不顾硕托等人的劝阻,下令屠城,就连白养粹等一众归降后金的汉官也尽皆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满文老档》中记载

天以遵化、永平、滦州、迁安畀我,遂命每牛录遣护军三名,甲兵二十人驻守其地,兵数较前多,以阿敏贝勒、硕托台吉及诸大臣为统帅。
时明兵来攻滦州,战三日,明兵发大炮,破城垛口二座,城楼被炮药焚烧,时我军稍避,其间,明兵从城圮处登城,我兵复冲击,尽歼之矣。固为城破,大臣等不收兵撤回,身先出城。
军士复闻诸将已出遁,或四、五十人为队,或一、三十人为队,奔向永平。
时明兵到处堵截之我兵犹冲出,杀将前来,惟被创及染病者未得脱。驻永平阿敏贝勒、硕托台吉,未见敌形,即自入敌境,未发一矢,即杀永平、迁安城收养之降发,弃天赐之四城,率众兵而归。
此皆贝勒不以政业为念,大臣不为汗与诸贝勒尽力之故也。汗谕毕,对众嗟欢。时举国众民皆痛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段文字中,除了对阿敏弃守“永平四城”以及下令屠城抢掠的描述外,也说明了当时后金上下对于此事的态度。

“永平四城”是“天赐之四城”,地位非常之高,阿敏不战弃城,无疑是愧对天意,愧对祖宗,罪不容诛。

至于皇太极,除了“对众嗟欢”,更是当众怒斥阿敏的“罪行”:

“以明人之金、银、闪缎、蟒缎、瘸足女人为贵而携之;以我兵为贱而弃之。”

而在皇太极的鼓动下,“举国众民皆痛慎”,宗室贵族以及八旗将领,更是轮番对阿敏的罪责进行了声讨。

于是,在皇太极的主持下,对于阿敏的清算也随即展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敏,就此成为皇太极 “南面独坐”首先要扳倒的目标。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根据其此前确定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经过协商、推举,皇太极登基成为了后金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