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吐槽一下:

在我买过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时,朋友们说,我买的是国内版,不好,没有港台版好。当时我以为,这种“不好”主要是指内容上的,后来读了才发现,首先应该是翻译上的。

我买的这个国内版的翻译,是王明毅与冯兴元。不得不说,翻译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读起来太难了,不少地方需要反复咀嚼,有些长句子需要重新加标点,这样才勉强读得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兹举一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明显标点不当,应该改成:

对和平的不很明显但绝非不很真实的威胁,来自那种人为地培养一国全体人民的经济团结的做法,

到网上一了解才知道,早有人吐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事提醒我,以后买外国书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谁翻译的好。

言归正传: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对于哈耶克的古典自由主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基本上认可其观点,即计划经济走不通,而且终将限制人的自由,应该实行市场经济,构建法治社会,给予并保障个体充分的自由。

哈耶克的观点,已经被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发展经历所证实,而这正是他后来享誉世界的原因所在。这些都毋庸赘言。不过,读到最后“国际秩序的展望”一章时,我感觉哈耶克流露出一种天真的思想。

所谓“国际秩序的展望”,是指展望二战之后的国际经济秩序。《通往奴役之路》写于二战期间,写到最后时,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胜利在望,所以哈耶克对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了构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部分内容中,哈耶克首先指出,一国实施计划经济,不仅对于自身是有害的,而且还必定会导致国际摩擦。

哈耶克说,一个国家如果只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某种措施,而不考虑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的伤害,就必然导致国际争端,威胁和平。

按照哈耶克的观点,国际经济关系,应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该成为“作为贸易实体的各个整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各个整体国家之间的不和及猜忌的根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耶克的意思,就是说,国际之间的贸易,依然要奉行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原则,就是单纯的A国的个人与B国的个人之间做生意,而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做生意,所以国家不要干涉,不要限制。

必须承认,哈耶克所说是有道理的,事实上后来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也是奉行这一原则的,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忽视一点: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绝不可能仅仅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从理论上来说,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应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完全放任本国个体的对外贸易,也不会完全放任外国个体对本国的贸易,一定会考量国家整体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看现在的世界贸易争端有多少吧,就知道哈耶克的主张根本不现实。美国特朗普上台,大搞贸易战,不仅对中国,就连一向穿一条裤子的欧盟也不放过。现在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把头抬得高高的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何况一个国家呢?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奉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如果完全放任个体自由贸易,很可能损害国家利益。所以,国家对于贸易,一定会从宏观上进行必要的调控。

当然,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害人也害己,各个国家之间,必然要进行谈判,争取各自利益最大化,同时进行一定的妥协,以实现互惠互利。

不过,虽然哈耶克在国际贸易关系上表现出天真的一面,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实际上准确地预言了今天的国际摩擦与贸易争端。国际贸易不奉行自由主义,贸易纷争避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