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历史上的康熙朝晚年,众位康熙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经过十多年的明争暗斗,康熙的皇四子胤禛成为了这场皇位争夺战的最终赢家,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由其继承了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纵观雍正在“九子夺嫡”中的表现,可以说其是将“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发挥到了极致,在极力掩藏自己争位之心的同时,用自己的勤勉与务实赢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与器重。

然而,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皇太子”期间,雍正也险些将自己暗中的“夺嫡”行动暴露在康熙面前,可就在这最为紧要关头,有人挺身而出,为雍正扛下了一切,从而使得雍正得以在这场危机之中全身而退。

这个人便是在“九子夺嫡”中,自始至终都与雍正站在同一阵营的十三阿哥胤祥。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祥受到了康熙严厉的惩罚,被圈禁在宗人府之中前后一年多的时间,其不仅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并且康熙对其的态度也是“由爱转恨”。胤祥也就这样,因为保护了雍正,自己却彻底消失在了康熙朝晚年的政治舞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雍正王朝》中,胤祥的命运较之历史,是更加的坎坷,他为了雍正先后两次遭到了圈禁。

第一次是在热河秋闱期间,胤祥为了让雍正不受到太子胤礽的牵连,而果断将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之上,于是在胤礽遭到废黜的同时,他也就此遭到了康熙的圈禁。

第二次圈禁则是康熙故意而为之,为的就是在磨砺胤祥心性的同时,不使其成为雍正争位的拖累,只不过,这次圈禁足足也持续了十年的时间,给胤祥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然而,就在康熙已经下定决心准备让雍正继承皇位,并且知道八阿哥胤禩等人正在暗中布局的情况下,康熙还是不肯将胤祥从宗人府放出,没有主动安排其在最为紧要的关头以帮助雍正。

而这并不是康熙的疏忽,也不是康熙不想将胤祥放出以稳定局面,他之所以这样,既是对于雍正的保护,同时更是对于胤祥保护以及对他未来的最好安排,而这体现的无疑是康熙的一番良苦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圈禁十三阿哥胤祥,却也是不折不扣的“苦肉计”。

康熙在弥留之际,将雍正唤到自己的身边,除了对其进行了一番交代之外,也对众位皇子进行了“点评”。而在谈及已经被他圈禁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十三阿哥胤祥时,康熙语重心长的说道:

“十三阿哥是性情中人,他心地光明,重情重义,但嫉恶如仇,感情用事,不会权变。朕圈禁了他十年,就是担心他任性行事,闯出大祸,把你牵连进去无法收拾。有了这十年的教训,他也应该更加成熟,可以做你的好帮手了。”

康熙的这番话,不禁道出了他圈禁胤祥的真正原因。

其一,这是为了磨砺胤祥的心性,让他更加的成熟,以更好的辅佐雍正。

其二,这也是为了雍正的夺嫡做着考量,生怕胤祥成为其拖累,使得自己的全盘计划彻底落空。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康熙在为雍正的顺利继位以及在其登基后政局的稳定做着考量,不可不谓之为用心良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回到“二废皇太子”的剧情上来看,康熙处罚胤祥,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一种迫不得已。

太子胤礽为了拉十三阿哥胤祥下水,以其门人文宝生作为要挟,同时许以“铁帽子王”的条件,让胤祥释放了钦犯刘八女,以此讨好任伯安,进而让其交出《百官行述》,使自己能够借由此物来挟制百官。

然而,雍正和胤祥在邬思道的筹谋划策下,索性来了一个“将计就计”,在将刘八女放回江夏镇的同时,暗中派又年羹尧假借进京述职,绕道江夏镇重新将其抓捕,并就此取得《百官行述》。

尽管最终的结果是,雍正最终获取了《百官行述》,并当众将其烧毁,没有让其成为朝堂之上的不稳定因素,安稳的百官之心,至于康熙虽对雍正未经请示擅自处理此事有所不满,但依旧予以了默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在这看似尘埃落定的结局下,却埋藏着两个重大的“隐患”。

一来,年羹尧本是奉命抓捕任伯安、刘八女,可他却将江夏镇男女老少七百余口尽皆屠戮,就连驻防在此的淮安营官兵都没有能够幸免于难,并且年羹尧还将整个江夏镇劫掠一空后纵火将其付之一炬。虽然雍正以“拘捕”为名进行辩解,可年羹尧毕竟是拿着胤祥签发的刑部手谕,一旦彻查下去,胤祥必然是难辞其咎。

二来,便是郑春华之“死”这件事情了。且不说有多少知道胤祥营救郑春华这件事情,单说他帮助太子胤礽对其进行暗害的行为,就已经是构成大罪,而如果再被查明是他保着郑春华,那更要背负起欺君罔上、不忠不孝的罪名。

所以这两件事情对于胤祥来说,更像是随时都会引爆的“定时炸弹”,不仅会将其置于“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就连雍正也将受到极大的牵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康熙在废黜胤礽的同时,将胤祥予以了圈禁,也是不想让这两颗“炸弹”引爆。

一方面,他将所有的责任归咎于胤祥身上,便是对雍正的最大保护;另一方面,则是就此将这两件事情盖棺定论,使其日后不再被发酵扩大,从而以“息事宁人”的态度,让事态重新归于平稳。

与此同时,由于胤祥受到了惩治,雍正自身的势力受到了重创,而这也是等于对于八阿哥胤禩等人进行了一定的安抚,也能够使这些人不再借由此事而大做文章。

可以说,康熙圈禁胤祥,抛开他对于胤祥的磨砺不谈,单从当时的局势来分析,康熙也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而这也成为了康熙为了保护雍正,只得“牺牲”掉胤祥,以换取局势稳定的的一手“苦肉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不在最后时刻放出胤祥,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要将“保护”雍正进行到底。

康熙第二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后,在其心中已经确定了雍正的接班人资格,康熙临终前的那番话中也印证的康熙的这一想法,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康熙在对雍正进行培养和考察的同时,也将对其的“保护”极为看重。

在康熙寿宴上突发的“毙鹰事件”,使得康熙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身体状况不断恶化,于是自知命不久矣的康熙着手开始安排身后事宜,而这其中的关键,依然是“保护”雍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康熙将雍正、胤禩、张廷玉、马齐等人的职务全部撤免。

按照邬思道的说法,撤免张廷玉和马齐,为的是不让这二人卷入其中,以使其在雍正登基后帮助其顺利完成权力交接。撤免胤禩的差事,主要还是为了限制其能力与影响力发挥,而同时撤免雍正,则是恰恰是要制造准备传位给十四阿哥胤禵的假象,以加剧“八爷党”的内部矛盾,同时避免雍正遭到针对。

其次,保持了丰台大营提督等重要岗位的现状。

之所以如此,也是为了要继续维持局面的稳定以及各方势力的按兵不动,毕竟一旦撤换丰台大营等军营的官员,无疑是在向外昭示八阿哥胤禩等人与皇位无缘,康熙心中是另有他人,这样一来很容易让胤禩等人“狗急跳墙”,进行提前部署甚至是武力逼宫。所以这个时候的康熙,依然只能维持现状。

再次,就是让胤祥继续圈禁在宗人府之中,没有将其放出。

胤祥与雍正的关系人尽皆知,如果这个时候真的将胤祥放出,无异于是在向世人宣布雍正就是皇位继承人,这对于胤禩等人来说无疑也是一种莫大的刺激,很有可能将其“逼反”,而康熙此前的所有努力也会就此落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