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告诉你,有一对夫妻,男的是上海知青,女的是吉林知青,在长春一汽退休后,没有把户口迁到上海去,也没有在长春安享晚年,而是毅然决然地落户到珲春市马滴达曙光村西北沟(现属春化镇管辖),过起了养蜜蜂,养鸡鸭,种地的平凡农民生活。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么个平常人无法理解的选择呢?我想大家一定会非常好奇,我就是带许多好奇和疑问,前去采访他们夫妻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作者何永根老师近照

这一对夫妻,男的叫顾永才,女的叫吉秀明。

我踏上珲春去春化的大客车,一路奔波80公里,到春化镇曙光村下车,然后步行6华里,行程四十多分钟,中途经过一个部队的检查站(这里离俄罗斯边境只有10里路),在得到边防人员的允许后,才进入西北沟村的土地。

初春的早晨,村落静静地躺在群山怀抱之中,十几户民居炊烟渺渺升起。大山一片迷蒙,迷蒙之中略带明晰。西北沟里,有轻雾缭绕腾越,飘荡牵扯。阳春四月,山色青翠,远处山谷里,偶尔传来了几声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声,使大山显得更加的神秘。万物充满了生机,草绿得发亮,树青得耀眼,偶而也见野花开放,有隐隐的香气扑面而来。溪涧的水不停地流响,泉水明净得可以照见人影儿,潺潺的声响,像鸣奏的天籁,那声音是那么细切入微,和谐动听。

村路两旁长满了青草,初春的青草,见了雨水就一个劲地疯长,直直地立起。我闻到了泥土和青草淡淡的芳香。人一旦进入这样的风景之中,总会有一种沉醉之感,在这样的风景里观山色,闻鸟鸣,听泉声,心境很容易和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情感依景而生。

当我踏进顾永才的家门,立刻受到了夫妇俩的热情欢迎。男主人中等身材,长得还很壮实,略显花白的头发比65岁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女主人长得娇小玲珑,举止文雅,身上透出浓浓的书卷气。两口子可能经常在户外劳作,所以皮肤黑黑的,但是,精神状态特别好。

我的采访从顾永才下乡开始的。

顾先生是上海市鞍山中学68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3月份到珲春县马滴达公社曙光大队西北沟生产队插队落户。由于这个地方大山环抱,交通闭塞,连电灯都没有,所以下乡的第二天,就跑了一个女知青。集体户13个人,由于顾先生年龄比他们大一点,所以理所当然的当上了户长。这是一个朝汉族各半的生产队,民风淳朴,乡亲们对知青都很热情。从大城市来的知青,什么都不会干,乡亲们就一点一点教他们。春天没有蔬菜吃,老乡们会给他们送白菜萝卜土豆,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由于第一年知青吃的是商品粮,粮食是够吃的,后来知青们就用粮食和老乡换蔬菜吃。当时知青是在长身体的时候,繁重的体力劳动,连基本的营养都保证不了,浑身上下一点劲都没有。那个时候真的特别想家,想家的时候,大家就抱在一起哭,如果谁晚上做梦,梦里回到了上海,看见了亲人,就会感到这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的山村

顾永才是一个任劳任怨的老实人,只会踏踏实实的干活,许多累活苦活,他都争着去干。到边境线打防护线,到图们江修江坝,与老乡同吃同住,繁重的体力劳动,是一般人受不了的,吃的是高粱米,大酱沾大葱,好一点的时候有白菜土豆吃就不错了;住的是塑料布搭的棚子,四面透风,蚊虫小咬每时每刻在侵袭着人们,让他们睡不好觉。顾先生说,再苦再累的活,我都能够挺过去,因为当时大家都别无选择。

集体户很团结,有招工名额,都互相推让,先让女同学去。顾先生是户长,走得就更晚了。他在农村劳动了5年,1974年才分配到凉水南大煤矿,1975年又调到汪清县酒厂,1976年又调到汪清县标准件厂。1983年,通过在长春一汽职工医院工作的姐姐,调到长春一汽职工医院后勤部门工作。后来,通过姐姐介绍,与吉林市知青吉秀明认识,恋爱结婚。吉秀明原来在盘石县下乡,后来当了两年老师,再后来到吉林医科大学读书,毕业分配到长春一汽职工医院药房工作。我对顾先生说,你真的好福气啊,夫人学历那么高,那么温文尔雅。顾先生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