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据史书记载,刘邦年轻的时候,曾经非常崇拜魏国的信陵君。不过,当时信陵君已经死了,所以刘邦就没法追随信陵君,去做信陵君的门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便如此,后来刘邦还是外出游历,追随信陵君的门客张耳,游历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刘邦自然受信陵君的影响更大,崇拜信陵君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除此之外,相比战国四公子当中的其他三个人,信陵君确实也更值得大家钦佩。信陵君本人的个人品性很好,几乎没有可以指责的地方,个人声誉特别好。

反观其他三位公子,齐国的孟尝君,曾经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勾结其他国家攻打齐国,导致五国伐齐,直接把齐国打得元气大伤;赵国的平原君沽名钓誉,目光短浅,正是因为他主动接收韩国的上党郡,导致秦国和赵国开战,直接引发了长平之战;楚国的春申君,在楚王后宫搞事情,秽乱后宫,最终还因此被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这三位公子相比,信陵君实在是强太多了。

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儿子,因为不是嫡长子,所以后来魏昭王去世的时候,他哥继承了王位,而他则是被封到了信陵,所以后来大家就称呼他为‘信陵君’。

信陵君出生的时候,秦国已经完成了商鞅变法。而魏国这边,虽然魏国在战国初期的时候,曾经称霸一时。但是在信陵君他太爷爷魏惠王那一代,魏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这两场大战之中,损失惨重,后来就再也没能爬起来,一直在持续衰落。

尤其是在秦国崛起之后,秦国开始逐渐东出,魏国就成了秦国首先要进攻的对象。在秦国的持续打击之下,魏国更是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信陵君生活的时代,魏国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他爹去世,他哥正式登基之后,这时候信陵君虽然失去了王位,但是却得到了很大一块封地。有了封地之后,信陵君就有钱了,所以接下来就开始大力招揽门客。

养门客这件事,在战国中后期的贵族阶层,已经蔚然成风。这种风气,主要也是和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有关。在战国时代以前,贵族大规模养士,其实是很犯忌讳的一件事。大家听说过战国四公子这个词,但是有谁听说过‘春秋四公子’这个说法吗?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春秋时期,诸侯的兄弟或者亲戚,如果大规模养士,就会引来诸侯自身的忌惮。而且当时主要是以贵族政治为主,一个国家内部,往往都是诸侯的同族人做官,用不着去招揽其他国家的士人,所以自然就没有养士这种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之后,随着各国进行变法,选官的体制开始发生变化了。除了各国的贵族之外,外来的士子也可以做官。而且为了让国家强大起来,还要重用这些士子。如此一来,各国自然都得大力招揽有才能的士子。

最开始的时候,养士这件事,还是各国的国君亲自下场。最开始大规模养士的国君,就是魏国的初代国君魏文侯。在战国初期的时候,各国基本上还是国君养士。如果下面的贵族要大规模养士,还是很犯忌讳的。

但是到了战国中期之后,随着各国都开始实行‘封君制度’。那些没有继承王位的公子,手上有大量的封地,给他们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这个时候,他们在经济方面,就有能力养士了。如果国君依然不让他们养士,就很容易会导致巨大的财富外流,直接导致人才出走,很容易会削弱国家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到了战国中后期的时候,贵族养士的风气,才开始大范围盛行。对此,各国的国君虽然非常忌惮,但是也无可奈何,因为社会大环境就是如此。

而养士的风气开始盛行之后,各国的公子也开始大力招揽门客。因为他们发现,拥有大量的门客之后,可以合法地提升自己的政治影响力。能够用钱去买政治影响力,这种买卖,自然是很划算的。

所以到了信陵君生活的这个时候,各国的公子,更是在养士这件事上相互攀比。门客数量的多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代表了这位公子的政治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随着信陵君养的门客越来越多,他那位做魏王的哥哥,也开始怀疑他。这倒也不奇怪,大家其实可以类比一下后世。一个皇帝登基之后,他弟弟被封了王爷,然后在京城养了三千门客。但凡这皇帝聪明一点,肯定都得防着自己兄弟一手啊!

当然,这种情况,在战国时代也是常态,所以当时在位的这个魏王,也不能多说什么。但是后来发生了几件小事,却让这个魏王对信陵君生出了十二万分的警惕。

有一次,魏国北方的赵国,忽然派遣大军南下。魏国这边自然很快得到了消息,然后这位魏王就开始提心吊胆,生怕赵国要和魏国开战。但是这个时候,信陵君却安慰他说:大王不用担心,人家赵国就是出来打个猎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探子回报,赵国果真是出来打猎的,并不是真的要对魏国开战。

不过 ,这件事对魏王而言,显然是敲响了警钟。试想一下,邻国有了军事行动之后,一个国王还没得到确切情报,自己那个做王爷的兄弟,却反倒先得到了消息。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他的情报网,已经比国家的还厉害了呢?

情报方面能做到这种程度,那在其他方面,是不是也能做到这种程度呢?

除此之外,信陵君本人名声特别好,待人非常平和。和自己的门客相处,也没什么架子。再加上信陵君乐善好施,为人正直,所以信陵君在魏国境内,名气特别大!尤其是在民间的影响力,甚至连魏王都比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要说魏王当时猜疑信陵君,其实真的是理所应当的。

就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关系,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信陵君在魏国的朝堂上,一直都没发挥出什么作用来,也没做过什么大事。信陵君倒是想多做点事情,奈何魏王根本不敢给他权力,生怕他威胁到自己的王位。

直到公元前260年,这一年,秦国和赵国打了那场著名的长平之战。一场大战之后,赵国四十万主力精锐,全部被秦国歼灭,彻底一蹶不振了。而长平之战结束以后,因为秦国内部的矛盾,再加上秦军补给不足,所以在赵国答应割让地盘之后,秦军就撤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再之后,等到秦军的粮草补给运上来了,这时候秦国就打算再次进攻赵国,并且打算一战灭掉赵国。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其他几大强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理,纷纷派兵前去救援。在当时其他几大强国看来,他们希望赵国被打得一蹶不振,但是却不希望赵国就此倒下。

而当各国准备派出军队,支援赵国之后,秦国这边自然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当时秦国最怕的,就是其他国家联合针对秦国。所以接下来,秦国就派出了一大堆的使臣,去游说各国。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阻止各国出兵。而魏国这边,魏王虽然也出兵救援的,但是却被秦国那边吓到了

再加上他还有坐山观虎斗的心理。所以,魏军抵达前线之后,在魏王的安排之下,只是按兵不动。而其他国家见到魏国按兵不动,自然也不愿意做冤大头,一个个都止步不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赵国,已经到了接近亡国的地步。所以,在这之后,赵国的平原君,就直接找到了信陵君,希望信陵君能够在魏国这边多活动活动,劝说魏王出兵。而信陵君这边,虽然也知道坐山观虎斗,对魏国很有帮助。但是他更知道,一旦赵国被打垮,那接下来魏国绝对不可能独自撑下去。

因为这个原因,信陵君当时坚决主张快速出兵,击退秦国。奈何那位魏王却是铁了心要坐山观虎斗,死活不肯进攻,所以一时之间,情况就僵在这里了。

关键时刻,信陵君想了个办法,通过贿赂自己刚刚的一个宠妃,让这个宠妃从哥哥身边,偷来了兵符。然后,信陵君拿着偷来的兵符,前往魏国大军。先是干掉了魏国的主帅,然后又借助兵符,调动魏国大军,第一时间主动进攻,这才彻底解了赵国的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战之后,赵国对信陵君自然是感恩戴德。但是魏国这边,可就把信陵君当成叛国贼了。所以接下来,信陵君就直接留在了赵国,住了十多年的时间。直到十多年之后,魏国这边也被秦国打得够呛。这个时候,那个魏王才终于不得不主动提出,要信陵君返回魏国,并且赦免他之前盗窃虎符的罪行,率领魏军和秦国作战。

此后,被赦免了所有罪行的信陵君,终于是再次回到了魏国,并且成了魏国的军事主帅。因为信陵君之前帮过赵国,所以此时赵国也愿意出兵。而其他国家,见到赵国和魏国联手了,也想趁机去打击一下秦国。所以最终,韩赵魏燕楚这五个国家,组成了联军,由信陵君统领,一起进攻秦国。

在联军的进攻之下,再加上信陵君的指挥能力确实也比较强。所以最后,信陵君直接打到了函谷关下,几乎把秦国在函谷关外的地盘,全都打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一战,信陵君彻底名扬天下,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大英雄。顺便说一句,信陵君打这场仗的时候,刘邦应该已经十岁了。因为刘邦的家乡在楚国境内,所以对于刘邦来说,他是从小听着信陵君的故事长大的。

或许,在年少的刘邦心里,信陵君就是最厉害的大英雄。他能以一己之力,让原本松散的几个诸侯国,放弃彼此之间的成见,组成联军,一起进攻强大的秦国。这样的信陵君,自然会让当时无数少年崇拜了。

不过,此战之后,因为信陵君的名声太大,再加上秦国那边使坏。魏国这边,魏王又开始不信任信陵君了,直接解除了他的兵权。所以,此战之后,信陵君就直接回了魏国,被剥夺了所有权力,开始逐渐沉迷酒色。就这样,四年之后,一代英豪信陵君,最终死在了魏国。而信陵君去世之后,魏国就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牛人了。所以十八年之后,魏国最终还是被秦国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信陵君的一生。

纵观信陵君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或许在窃符救赵这件事上,信陵君确实有背叛魏国的嫌疑。作为一个大臣,偷了国王的兵权,不遵守国王的命令,直接调动军队,这其实已经和造反没什么区别了。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信陵君确实是比较有远见。魏王或许也是为了魏国的利益,选择坐山观虎斗。但是相比之下,信陵君做出的选择,或许才是更有利于魏国的利益。

而且,在那个风云激荡、游侠士人纵横天下的时代,信陵君这种很讲义气,个人品格非常完美,而且能以一己之力改变天下大势的人,自然会被大家所敬仰了。至于说对魏国的国家利益而言,他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这是另外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