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始建于隋开皇十五年即公元59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及建造,距今1400多年。因位于河北赵县(古称赵州),故而得名,后宋哲宗赵煦赐名安济桥,同时因为桥是石头做的,所以俗称大石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今赵州桥

赵州桥是一座单孔弧形石拱桥,全长64.4米,宽9米。其中主拱净跨径37.02米,两侧大小不一的两个小拱净跨径3.81米和2.85米。桥体由28道石拱圈纵向并列砌筑而成,但到建国初时已经只剩下23道拱石,且其中大部分早已破裂风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今赵州桥

从隋朝至今,历经一千多年,到了晚清及民国时,赵州桥已经残破不堪。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考察时发现东面三道拱石已经倒塌,中部已有向外倾倒的趋势,遂请求国民政府拨款修复,但无下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赵州桥情况

历史上赵州桥曾经历八次大的修缮,最后一次是在建国后。但如果前七次修缮都属于是修补翻新的话,那么第八次修缮则真的是让桥体“改头换面”了,其中古桥的建造材料和工艺都被改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0年代赵州桥第八次修缮工程现场

1958年,赵州桥开启了它第八次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由于风化和腐蚀,桥体的大部分拱石早已疏松不能再用。除了西侧的23圈主拱和一小部分小拱,大部分拱石都被废弃和拆除。

这次修缮所用的460方石料,除了原本的60方,其余全部使用新的石料修筑,桥体的栏杆部分也是由新石料修筑而成,桥面原本可以继续使用的旧石板也一并被废弃更换 ,并增添了车辙印和马蹄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州桥原始栏杆

这次修缮也没有再使用原本干摆砌筑的工艺,赵州桥最初是用腰铁、铁梁连接拱石,拱石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但这次修缮则使用水泥灌浆工艺,利用水泥砂浆进行拱石的重新砌筑,使其整体化。但水泥砂浆具有腐蚀性,所以桥底常年出现泛碱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州桥原始干摆砌筑工艺

虽然以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和修缮经费不足的现实情况,完全按照原工艺复原古桥确实是不现实的,但却不至于将原本可以继续使用的旧拱石和桥面也一并更换,并抛弃了最初的建造工艺。

为了尽可能维持桥体的“古貌”,按照梁思成的最初设想,是想将桥体主拱已经坍塌的东面部分,利用古桥没有破裂、依然坚固的拱石来恢复原位,再用钢铁连接在一起,然后用水泥将拱石之间的缝隙灌满,使其成为一体,而不是全面翻新,导致古桥“形神不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州桥

但先生的建议最终还是没有被接受,真的非常可惜。

后来,梁思成曾这样评价对赵州桥的第八次修缮:“直至今天,我还是认为把一座古文物建筑修得焕然一新,犹如把一些周鼎汉规用擦铜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样,将严重捐害到它的历史、艺术价值。……在赵州桥的重修中,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赵州桥

但不管怎么说,赵州桥最终还是保存了下来,这是幸运的,不像北京古城墙等很多文物或是遗迹都已经消失在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真的非常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古城墙

文物保护和修缮是一件极其严肃和郑重的事情,需要非常慎重,在“新”与“旧”的取舍之间要把好分寸,不能只追求好看而放弃了文物本身的古韵 ,否则文物就只剩下“形”,而无“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