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楚汉战争期间,项羽的手下有两个人曾经背叛了项羽。这两个人一个是丁公,一个是项伯。他们都曾经放过了刘邦。但是,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对他们的处置截然相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丁公之死。

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刘邦杀丁公的故事。在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它的起因发生在著名的彭城之战中。在当年,刘邦趁着项羽忙着平定北方的叛乱,国内空虚的机会,联合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一共五十六万袭占了项羽的都城彭城。在占领彭城后,刘邦等人以为大局已定,整日里置酒高会,不理军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羽得知都城被刘邦占领的消息后,率领三万精骑从北方南下救援。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军队的机动性和冲击力,绕到刘邦军队的东南方向,对刘邦的军队发起袭击。刘邦的军队毫无防备,被项羽连续击败。在战斗中,项羽消灭刘邦几十万大军,并且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只有刘邦趁着当时突然刮起的大风,逃出了项羽军队的包围圈。

但是,即便如此,项羽的追击部队依然追上了刘邦,这支军队的将领就是丁公。当时丁公追赶刘邦十分紧迫,达到了短兵相接的程度。这个时候刘邦急了,他对丁公说,“两位贤人难道要相互伤害吗。”于是丁公停止了攻击,率领军队回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刘邦平定天下后,丁公去谒见刘邦。以他的心理,自己过去放了刘邦一条生路。现在刘邦当了皇帝,应该回报自己。谁知道刘邦见了丁公,就下令将丁公在自己的军中游行示众,说,“丁公作为项羽的将领不忠诚,是他让项羽失去了天下”。接着刘邦让将丁公斩首,说“这是为了警告以后做臣子的人不要学习丁公的榜样。”

我们从这件事上看,刘邦处理丁公有点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味道。当年是丁公追击你刘邦,如果不是你刘邦出言讨饶,丁公很可能就要了你的性命。到了今天,双方的位置颠倒了过来,项羽已经死去,刘邦的地位也已经稳固。丁公来求见刘邦,想要得到刘邦的照顾。而刘邦不但不念旧情,反而杀了他,这不有点过分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从刘邦的立场出发,你就会感受到刘邦这样处理丁公的动机。当时丁公追击刘邦的时候,刘邦向丁公讨饶是为了活命。但是,时过境迁,刘邦消灭了项羽,建立了汉朝,他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江山的长治久安。

丁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很恶劣的,他放走了刘邦,让项羽失去了杀死刘邦的机会,也间接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丁公放走刘邦,纯粹是从自己的立场考虑。他不是因为崇拜刘邦而放走他,而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在此之后,丁公一直在项羽的手下,继续为项羽效力。等到刘邦得到天下后,他又来投奔刘邦。从这个角度来看,丁公的品行实在恶劣,他是一个典型的脚踏两条船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作为一个皇帝,在任何时刻,他都要求自己手下对自己忠心耿耿。像丁公这样的人物,如果刘邦收留重用他,实际是为自己的部下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楷模。为了给自己的部下树立起作为臣子的道德规范,刘邦杀了丁公以儆效尤。

二、项伯封侯。

不过,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刘家并没有那么多的过誉之词。他的《史记》中,还专门提到了一位和丁公差不多的人物,那就是项伯。这个项伯虽然没有像丁公那么做得明目张胆,可是他对项羽的危害更是严重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项羽打进关中,准备一举消灭刘邦的时候,是项伯向张良泄露了军事机密。随后,他接受了刘邦的收买,成为刘邦的内应。又是他促成了鸿门宴,在宴会上,又是他在项庄舞剑的时候,参加到舞剑中来,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刘邦。在以后的战争中,项伯又多次帮助刘邦,照顾刘邦的家属。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项伯的帮助,刘邦早就完了,根本就不可能成就一番帝业。

那么按照刘邦对待丁公的标准,比丁公的所作所为恶劣十倍的项伯,更应该在大家面前游行,斩首示众了。可是,项伯在项羽灭亡后,不但没有被刘邦杀死,还被赐姓刘,封为了射阳侯。那么,项伯和丁公的所作所为相似,为什么项伯没有像丁公一样被处死,还被封侯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归根结底还是刘邦的帝王心术造成的。在项羽灭亡后,为了自己的长治久安,刘邦一方面以武力镇压那些敌对分子,一方面还要怀柔利用那些投靠自己的人。对于项羽,刘邦给予了相应的待遇,他不但厚葬项羽,还亲自祭奠。对于项羽家族的人,他也不追究。项伯首先是项羽家族的人,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大为怀,刘邦赦免了项伯,并封其为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