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4年,沈腾与马丽合作的小品《扶不扶》,在春晚舞台上收获了成功,它无情的揭露了一个社会现实那就是好人难做。

如今走在街道上,看到身边有老人摔倒,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快步离开,生怕给自己带来麻烦。

即便有少数的好心人原因去扶,也要提前看看四周有没有摄像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社会怪象不禁令人发问,乐于助人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为何如今却变得如此冷漠?

要说原因的话,或许大多数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2006年发生的“彭宇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情回顾

事情发生在2006年11月20日的早上,那天彭宇如往常一样乘坐着83路公交车前往南京水西门广场。

当时车上的乘客并不多,这也让彭宇的心情格外轻松,不过他怎么也没料到,一场大麻烦正在不远处等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宇乘坐的那辆公交车速度很快,在司机师傅娴熟的驾驶技术下,不久竟追上前一辆公交车,两辆车一起进入了水西门。

车辆停稳以后,彭宇就起身下车准备前往目的地,可就在出车门时他看到一名老太太因为与人相撞而摔倒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宇在看到后立马上前帮忙将老人扶了起来,看到老人痛苦的表情,彭宇意识到这一下可能摔得不轻,于是便没有离开,而是一直陪着老人等到家属到来。

秉承着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心态,彭宇还和家属一起将老太太送到了医院,并且垫付了200块的医药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宇原以为自己做了好人好事,就算收不到一面锦旗,也会受到家属的感谢。

不过不久后彭宇就彻底傻眼了,医院经过诊断后发现,伤者徐寿兰也就是老太太摔的很严重,导致左股骨颈骨折,并且需要住院接受手术,手术费用则需要数万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一笔巨款,家属当然是希望找到肇事者进行赔偿,而徐寿兰则表示不用找了,撞人者就是彭宇。

一瞬间,从见义勇为变成了肇事者,还要面临数万元的赔偿,彭宇当然不肯答应,双方因为达不成统一意见,期间两次报警处理,但均未得到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不久后的2007年1月,徐寿兰和家属一纸诉状将彭宇告上法庭,要求彭宇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总计13.6万元。

要知道这可是2007年,十几万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收到传票的彭宇又气又悔,明明是做好事却要赔个倾家荡产,可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接下这场官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寿兰

随后一直到2007年9月份,彭宇的生活几乎一直围绕着这场官司,期间总共进行了四次庭审才终于做出了判决。

但法院认为两人产生碰撞,只是原被告双方都不具有过错,所以需要共同分担损失,法院最终的判决是,彭宇赔偿徐寿兰40%的损失,也就是四万多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判决下发后,彭宇不出意料的提出上诉,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徐寿兰也对判决不满意,同样进行上诉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二审时双方达成和解,前提是彭宇一次性赔偿徐寿兰一万元现金。

至此,双方当事人再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彭宇案到此也就草草收尾,但它引起的舆论和影响却如滔滔江水决堤千里之外,一发不可收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宇案的影响

从一审判决公布以后,社会舆论就算是炸了锅,很多媒体和个人都支持彭宇,甚至还有的新闻直接抨击法院判决,替彭宇感到不公。

同时还有律师表示,我国在民事诉讼中有“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也就是说,徐寿兰既然说是彭宇撞了她,就要拿出相关的证据,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就不应该贸然判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件事情的敏感性,再加上媒体的炒作,一时间见义勇为反被讹成为了所有人的心病,没有人愿意再冒着被告的风险去做好人好事。

在此之后,全国各省又相继发生了不少类似案件,但路人不再敢伸出援手,以至于有人在受伤倒地后,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而最终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庭审中王浩法官的一句质问也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不是你撞得,干嘛去扶?”

这句质问令人无法反驳,似乎宣判了只有撞人才会去扶,如此奇怪的逻辑闭环,竟然是出自一位法官之口,这让人甚至对法院的公信力产生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如今这件事已经过去了18年了,彭宇和徐寿兰以及法官王浩,如今又怎么样了呢?

后续变化

首先受到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徐寿兰一家,因为公众几乎一直认为徐寿兰是在诬陷好人,所以常常有记者登门拜访,希望能对徐寿兰进行采访,就连徐寿兰的邻居,都感觉到非常厌烦。

最终,实在不堪其扰的徐寿兰一家,在2010年选择了搬家,只是搬家后没多久,徐寿兰就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主审法官王浩,也因为这起案件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他是南京大学法学系的高材生,在校时成绩就非常优秀,毕业后便成为了南京中级法院的法官。

在07年审理彭宇案时,遇到了证据不足的情况,因为没有人直接目击撞人过程,而且当年摄像头又不如现在普遍,就连警方当时做的笔录也意外丢失。

或许是种种因素的堆积下,王浩法官最终选择了按常理推断,但这明显是有失公允的,他也因此遭到了舆论的不断抨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公众的不理解,王浩法官也曾公开编导了自己为什么得出那样的判断,以及有怎样的依据,但在社会舆论一片哗然的情况下,他的声音根本没人听得进去,甚至还经常有人打电话辱骂他。

因为对法院公信力造成了恶劣影响,王浩最终也被调离了源发苑,安排在了10公里外的街道司法所,虽然还是同样的工作,但前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实在是令人感到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