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外蒙古在我们眼里,一直是一个安分守己但又相对落后的形象,我们都知道外蒙古曾经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因为历史和战争原因,外蒙古被迫从我国分割出去,并独立建国。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1947年,我国和外蒙古之间曾经爆发了一场战争,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次中蒙交战。促使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最后的赢家又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塔山,位于我国新疆的东北部,现在是新疆与蒙古国西南部的界山。说起来,北塔山之所以广为人知,还跟一个瑞典军人有关。

在18世纪初,瑞典与沙俄爆发战争,瑞典炮兵准尉雷纳特被俄军俘虏,由于雷纳特拥有一定的测绘知识,俄军就让他参与了西伯利亚地图与矿脉图的绘制,为沙俄进军西伯利亚立下汗马功劳。到了1716年,雷纳特又误入了准噶尔汗国,成了准噶尔人的俘虏。因为雷纳特的技能,准噶尔人依然善待他,将他奉为座上宾。雷纳特在准噶尔一待就是17年,在这期间,他负责指导准噶尔汗国铸炮及炮兵操练,并且参与绘制了准噶尔汗国地图。在雷纳特的指导下,准噶尔汗国的炮兵水平提高了一大截,才有能力与大清对决。

1733年,历尽千辛万苦,在外流亡20多年的雷纳特终于回到了祖国,与家人团聚。回国后,他将这些年参与绘制的地图整理出来,这就是著名的《雷纳特地图》。在《雷纳特地图》上,第一次出现了北塔山这个地名。

北塔山本身并无特殊之处,它地形复杂,当地气候也并不宜人,然而因为北塔山恰好位于新疆和蒙古之间,这才使得它成了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晚清时,蒙古贵族就开始蠢蠢欲动,意欲独立建国,当时清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无力再弹压蒙古各部落。到了1911年,在沙俄的支持下,外蒙古宣布独立,建立“大蒙古国”。当时我国正在爆发辛亥革命,并且很快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状态,内斗不断,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外蒙古,但也没有承认它的存在。

1921年,外蒙古在苏联的扶持下,赶走了中国的驻军,再次宣布独立。从这时一直到“二战”结束,外蒙古一直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其他国家基本都被卷入二战,无暇顾及其他,而外蒙古则趁这段时间不断完善自我、发展壮大。在这期间,外蒙古废除了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在政治和社会制度上都学习苏联,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国家,与我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弱。

到了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为了尽快结束战斗,英美希望苏联能够出兵。斯大林同意出兵,但却提出了几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让外蒙古

斯大林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基于当时的形势来看的。1945年,比起有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我党的实力还是稍逊一筹,所以国际上普遍认同最后取胜的会是国民党。在斯大林看来,国民党几乎就是美国的附庸,联系太过紧密,如果中国以后被国民党统治,这样一个亲美的国家和苏联接壤,斯大林是绝对不放心的。而外蒙古恰好可以成为中苏之间的缓冲地带,万一有什么变故,苏联还有回旋的余地。就这样,在美苏博弈的影响下,外蒙古彻底独立。

外蒙古正式独立后,中蒙之间的关系一度陷入平静,毕竟我国当时忙于解放战争,没有心思顾及周边。然而,外蒙古的野心却比我们想象得大得多,它独立后还不满足,竟然想趁我国内乱来蚕食边境领土,进而占领整个蒙古甚至新疆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46年开始,蒙古国在苏联的支持下,开始不断在北塔山一带发起武装骚扰和挑衅。由于当时国民政府与蒙古国并没有建立任何外交关系,因此无法按照正常的外交流程处理,大小冲突全都交给新疆当局处理。

1947年5月,由于近期蒙古不断派人突袭,骑一师师长韩有文不敢掉以轻心,派人在北塔山一带持续巡逻。一天,巡逻人员在北塔山隐蔽处发现了几座木屋,里面放着几箱弹药,上面还印刷着蒙文和俄文标语。感觉事态严重,韩有文立刻把此事汇报给时任新疆警备总司令宋希濂。

接到报告以后,宋希濂立刻派新疆骑兵第五军暂编第一师第三团马希珍骑兵连进驻北塔山。马希珍早年是青海“宁海军”的一员,他骑术精湛,作战勇猛,并且熟悉当地地形。接到命令后,马希珍连忙在北塔山主峰附近的险要位置修筑了一道严密的防线,并且配备了密集的火力进行监视。

几天过去,蒙古国果然开始采取行动。5月18日,蒙古国派出一支军队带着大批牛羊和军马越过布尔津河,向北塔山南麓进军。而当地军队早已设好埋伏,没等蒙军反应过来,就被守军击退。

意识到守军早已识破自己的意图,6月2日,蒙军两名军官来到马希珍连队驻地。一开始,大家还以为蒙军是来和谈的,没想到对方是来下最后通牒的,声称北塔山属于外蒙古,中国军队的攻击行为破坏了中蒙友谊,如果守军不能在24小时之内撤军,蒙古国将采取更加猛烈的军事行动。

马希珍当然不会被对方三言两语吓唬住,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蒙古军官的无理要求。眼见交涉不成,蒙古军官恼羞成怒,双方产生口角,进而爆发了肢体冲突,马希珍作风一贯强硬,他不仅用皮带抽破了对方的脸,还把两名军官都扣押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此事后,蒙古国非常生气,决定开始新一轮的军事袭击。其实,蒙古国自己的军事实力很弱,毕竟建国才几十年,而且蒙古一直贫困,哪有充足的资金来发展军事呢?蒙古国之所以这次表现得如此有信心,都是因为背后有苏联的支持。苏联对蒙古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军事技术支持,而我国内陆地区当时还处于战争中,这才给了蒙古国自以为能战胜我国的盲目自信。

6月5日凌晨,蒙古派出一个营及一个炮兵连,在苏联的5架战斗机和大炮的支持下,对守军在北塔山的阵地发动突袭。

由于事出突然,守军毫无准备,一开火就有3名中国士兵被子弹击中,当场牺牲。如果只是陆地作战,守军当然不害怕蒙军,但是苏联的战斗机给守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守军变得十分被动。

紧张的形势下,守军慌而不乱,一边紧急结集兵力进行还击,一边向后方求援。然而由于交通不便,援军无法及时赶来。好在守军的阵地占据了制高点,有一定的地形优势,易守难攻。当蒙军行进到半山腰时,守军把早已准备好的巨石齐齐推了下去,简单的战术却很有效,不少蒙军被砸伤、砸死。

激战持续了大约4个小时,蒙军始终没能占到一点便宜,损失惨重。弹尽粮绝后不得不灰溜溜地撤离。

得知前线爆发冲突,宋希濂认为蒙古不会就此罢休,必然还会进行大规模攻击,于是他紧急抽调骑一师第二团团长韩藩立即率主力前往北塔山增援,另外又抽调了一个汽车连对守军进行后勤支援。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守军派人向附近的牧民求援。牧民们不仅体格健壮,而且熟悉当地地形,如果他们能帮忙,肯定能事半功倍。

这些牧民几乎没有读过书,却也知道国家大义,得知守军的来意后,100多名牧民赶到北塔山阵地,和守军一起并肩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出宋希濂所料,两天后,也就是6月7日凌晨,蒙军再度对北塔山发起攻击。这次蒙军是来势汹汹,他们先是派战机扫射守军阵地,然后派骑兵发起冲击,试图夺取阵地。

然而,马希珍早已摸清了蒙军的套路,在发现对方的炮兵阵地后,马希珍立刻下令打掉了蒙军的炮兵瞭望哨。而在蒙军骑兵行进到山腰时,守军炮兵则对他们发动了炮击,同时滚下巨石配合攻击。最终在炮弹和巨石的双重打击下,蒙古军队再次被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8日早晨,不死心的蒙军第三次发动进攻,结果依然还在意料之中,蒙军很快被守军击退,并且在守军发动反攻后,蒙军彻底招架不住,不得不放弃侵略意图,仓促撤离了。

北塔山一役,中蒙双方共计交战20多次,守军伤亡约20人,蒙军死亡至少30人。虽然总体来看,这场战役规模小得简直不值一提,但它却是到目前为止中蒙之间唯一一次开战,而且从那以后蒙古国再也没有对我国领土产生觊觎之心。从这一角度来说,北塔山战役也是值得我们铭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