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践行

虚心不仅仅是一种谦逊的姿态,而且是能放下甚至忘记自己已有的知见,以全新的状态去面对当下的人事物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 :《从“听之以心”到“听之以气”》

作者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范雪麒

图片 |网络

近四十年来,哲学践行、哲学咨询运动在西方世界兴起,而中国哲学因其修身涵养、接引度化的工夫论特点,对于哲学咨询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哲学咨询作为一种哲学践行,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实的对话过程,用这种对话与实践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哲学,有助于我们从抽象的文本分析走进更具体的人的生活情境。

改善认知以促进情绪的转变和治疗

逻辑基础疗法(Logic-Based Therapy,简称LBT)是美国哲学咨询师艾略特·科恩(Elliot Cohen)结合心理咨询中的理性情感疗法而创立的哲学咨询和疗愈方法。它的核心观点是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一些非理性的推理方式,从非理性的或不合理的前提推出一些自我否定的、不现实的结论,正是这种推理或思维方式给他们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了困扰。比如,张三可能会有以下推理。

大前提:如果我保不住这份工作,我就是一个失败者。

小前提:我被裁员了,失去了这份工作。

结论:我是一个失败者。

根据上面两个前提,张三得出了一个贬低自我价值的结论,因此感到自己没有价值,甚至开始按照这种自我贬低的方式行动,比如自我暗示:“我就是个失败者,什么都做不好!”

LBT会帮助来访者识别出他们推理中的谬误,帮助他们驳倒自己的谬误。科恩列举出了11种比较重大的情绪推理谬误,例如完美主义的要求,世界以我为中心等。同时,他也提出了超越这些非理性思维的解药,称之为超越性美德,例如同理心、实践智慧,等等。

有学者批评LBT乃至整个认知行为疗法(CBT)将人类情感还原为认知,而忽视情感的非认知因素,如身体感觉、生理变化和潜意识。批评者认为仅仅通过改变认知因素是不可能促成非认知因素的改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认为LBT试图通过改善认知来促进情绪的转变和治疗在方向上是可取的。LBT的优点在于:一,它帮助来访者把眼光从外部世界转移到自己身上,因为外部世界是我们没法控制的,当把目光从外转向内之后,他就只需要关注和处理他有能力控制和处理的;二,当来访者通过帮助看到自己思维中隐藏的非理性前提后,他可能就有机会把错误的前提转变成一个合理的前提,从而从错误的推理所带来的痛苦中解放出来。但问题是,如何帮助来访者实现认知的有效转化?更进一步的追问是:来访者识别和驳倒逻辑谬误真的有助于认知的转化吗?

《庄子》的知化:小知到大知的转化

庄子》与LBT在治疗方向上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看重认知,都认识到我们的知识、观点、思想塑造着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幸福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把LBT的哲学咨询方法总结为帮助来访者实现从非理性的认知向理性的认知的转化,我认为从《庄子》中总结出来的哲学咨询路径之一可以被概括为从小知到大知的转化。

《庄子》区分了小知与大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和大并不意味着知识的数量。知识量与人的幸福感之间并没有绝对的正相关,就像一个大学生不一定比一个小学生更幸福。在《庄子·逍遥游》中对知的局限性有一段描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小大之知区分的关键在于:小知局限于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将自己的知视为绝对正确,将不同于自己认识的事物视为错误。相反,大知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并始终准备否定和突破自己的认知,对不同的观点持开放态度。大知之所以大,是因为它具有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和变革的特质,从而接纳和连接无限。《庄子》开篇描绘的鲲鹏之化,就是不断突破已有认知,通往越来越自由的境界。从小知转向大知,是一个从不幸、局限到幸福、自由的必经之路,我称这个过程为知化。也可以说整部《庄子》就在讲这种自由何以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读了《庄子》就能知道并达到自由的境界,因为小知最大的局限在于不知道自己无知,因此单靠自己就想实现突破和飞跃,也容易陷入骄傲自大而不自知。深谙此道,《庄子·人间世》中前三篇对话都是很有德行、有能力的人(颜回、叶公子高、颜阖)面临有挑战的任务,感到无措、不安,寻求更有智慧的人(孔子、蘧伯玉)的帮助,这无疑是哲学咨询。

听之以气听之以心

《庄子·人间世》的第一篇对话发生在孔子和他的学生颜回之间。颜回得知卫国君主残暴,使卫国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便打算去解救卫国。和孔子经过几番问与答后,颜回意识到了自己的方案要么给自己带来危险,要么起不到积极作用,于是他向孔子请教该如何是好。孔子回复颜回要“心斋”,即心灵的斋戒。孔子用听的三种不同的方式进一步解释心斋。第一种听是“听之以耳”。耳朵可以听声音,但往往只能被动接收声音材料。孔子说的“耳止于听”,意思是耳朵可以听到的内容局限于耳朵的听觉能力和与之相匹配的听觉材料,以人耳为例,在人的听觉能力之外的声音材料,是人耳接收不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种听是“听之以心”。当我们的心灵或思维对声音材料进行识别、加工处理后,才能出现可理解的有效信息。相比于被动的听之以耳,听之以心是一种更为主动的倾听和认识能力。但是听之以心的上限是“心止于符”,即心灵或思维会停留在与我们已有认知相符的地方。在心理治疗中,我们可以看到“心止于符”的典型案例:某人最近心理压力大,决定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让他做了心理问卷并与他进行简短交谈后,将他诊断为中度抑郁。心理医生经过专业的学习,已将精神疾病分类熟记于心,并用这个标准来诊断的病人。与之相似,专业的LBT咨询师会将情绪推理的各种谬误、替代方案熟记于心,当来访者一开口,咨询师立刻就能诊断出来访者表达中的谬误。心理医生和LBT咨询师这样的心理状态在《庄子》中可以找到对应的概念——“成心”,即成型的、固化的心。颜回起初想去救卫国,认为卫国君主残暴无度,他是错的、恶的,这背后还有另一个隐藏的假设:我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贤人,要去劝导感化他,我是对的、善的。这种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的是非对立状态正是成心的一个特点。既然卫国君主如此残暴,颜回带着“我对你错”的是非之心,怎么可能感化对方、让对方改变呢?回到哲学咨询,LBT咨询师很容易把来访者看作有非理性思维、需要被改变对象的倾向,而他手上有着理性思维的答案或解药,在咨询过程中,就可能会传递出“我高你低”的权威感,或造成“我对你错”的是非之争。

第三种听,即“听之以气”。气的重要特点是虚。打个比方,我们被各种气体环绕,却感觉不到它们占据空间。虽然我们似乎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但是对于我们的生命,气又是如此重要,一呼一吸之间,人的生命得以维系。孔子指出,虚就是心斋,也可以说是“虚心”。虚心不仅仅是一种谦逊的姿态,而是能放下甚至忘记自己已有的知见,以全新的状态去面对当下的人事物境。

LBT通过识别和反驳被咨询者的非理性思维来促进认知转变,而《庄子》给我们的启示是,这种聚焦于推理谬误的咨询方法可能会在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造成“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的对立,局限咨询师对来访者更全面的理解,反而不利于来访者认知的转化。虽然《庄子》中的哲学咨询方法与LBT都强调认知转变,但《庄子》更关注咨询师自身是否能够超越自己已有的认知,进入虚己的心斋的状态,让来访者的“小知”得以被接纳、理解。而咨询师自身示现的“虚己”状态,成为来访者从小知向大知转化可以借鉴的桥梁。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1897期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王立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