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着热播剧《与凤行》取景地的身份,

缙云这座避世小城频频出圈。

它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也有醉人的山水画卷。

你是否知道,

属于缙云的故事,

比电视剧还要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丽水缙云县仙都风光 图源:视觉中国

缙云县位于浙江省南部腹地,丽水市东北部,建于武周万岁登丰元年(696),以境内古缙云山而得名。缙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名号,缙云县的黄帝祠宇是中国南方朝拜轩辕黄帝的中心,与陕西黄陵,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

缙云境内水系发达,东部好溪流域属瓯江水系,包涵贞溪、盘溪流域,起始于磐安的大盘山,在缙云境内逶迤辗转45公里汇入八百里瓯江。西部新建溪流域为钱塘江水系,涵盖巧溪、白马湖流域,流经笕川、泗山、小溪,进入永康、金华融入钱塘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瓯江帆影 图源:视觉中国

水文化遗产

缙云人与水的和谐共生

历史是有痕迹的,水文化是有基因的。发达的水系孕育了缙云丰富多样的水文化遗产,例如古堰、古堤、古桥、古塘、古井、古埠头、祭水古庙,以及相关碑刻文献。

缙云的治水历史也很悠久,水利工程形式丰富。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好溪流域的先民因地制宜,兴建了大量符合自然环境和水文条件的各类水利、水体工程,这些都传承着缙云的灿烂水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缙云大佑山梯田油菜花 图源:视觉中国

鼎湖峰:黄帝文化的璀璨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都的早晨 图源:视觉中国

鼎湖峰,又名天柱峰,是缙云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峰高170.8米。鼎湖峰面临好溪,拔地而起,孤高屹立,有“天下第一柱”、“天下第一笋”之称。峰顶有一小湖,相传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跨龙升天,此湖为丹鼎压塌凹陷而成,故称“鼎湖峰”。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缙云山好溪之畔的鼎湖峰下建缙云堂,用来祭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到了唐天宝七年(748),缙云山发生了“彩云仙乐,山呼万岁”之祥瑞,处州刺史苗奉倩立即上奏朝廷。唐玄宗闻奏后叹之曰:“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敕封缙云山为“仙都”,并敕建“黄帝祠宇”,“岁度道士七人,以奉香火”。

黄帝祠宇位于九曲练溪左岸,其独特的水文化是黄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在旧址上重建黄帝祠宇时,发现宋代的轩辕井,井栏上覆盖一块扁平石板,井壁以好溪鹅卵石砌成,井径1米,深6米,井水清冽,冬暖夏凉。2011年国务院公布“缙云黄帝祭典”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缙云黄帝祠 图源:视觉中国

古方塘:泽被一方的仙都天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缙云仙都风景区 图源:视觉中国

古方塘为缙云有史以来最早的水利工程,位于缙云县胡源乡海拔1245米的古方山山顶,始建年代为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古方塘是古代道家方士修建的水塘,后来,方士杳无踪影,遂为百姓用做水利灌溉。附近村民对古方塘每隔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至2010年,县水利局对古方塘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水库大坝进一步增高。现大坝坝长130米,高38米,库容128万立方米。古方塘水库保留了石碑和石刻,分别为赤乌二年修、永乐八年八月十五修、嘉庆八年修、民国廿八年修、一九五八年修,记载了历代维修的时间。

贤母桥:跨越时空的孝义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缙云仙都朱潭山 图源:视觉中国

贤母桥东西向横跨好溪,系上达金衢、下通台温驿路之孔道要津。始建于清嘉庆廿二年(1817)七月,落成于廿四年(1819)三月,由壶镇吕载扬兄弟子侄建造。原桥长178米,高7.8米,宽4.1米,12墩13孔,桥面用石板铺设,两侧置石板护栏,两桥头以台阶为引,桥东建有真武庙。桥成之初,名“永济桥”。道光七年(1827),兵部左侍郎、钦命提督浙江省学政朱士彦巡视处州,闻吕母子孙三世为善,费银八万四千多两,在好溪流经县域的三大渡口分别建石拱大桥。对此孝义朱士彦感慨万千,欣然命笔,更“永济桥”为“贤母桥”,并撰写《三桥合记》,立于贤母桥头。贤母桥是当时县境内乃至浙中南地区最长的石拱大桥,2011年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故事

明丽动人的水文化奇葩

各地有关水文化的传说故事也是地域文化的奇葩。没有故事的河湖是苍白的,有故事的河湖才是美丽动人的。在缙云当地的历史文献里、民间流传着许多生动有趣的河湖传说故事。

好溪:仙姑解下的翡翠丝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缙云仙都景区好溪航拍 图源:视觉中国

左右滑动查看

好溪自东向西横穿缙云,流经仙都一段,上起石壁潭,下至双潭,约十公里。河床全是五色岩板,两岸青山,碧水澄清,曲折迥环;阳光照射,水光山色,分外妖娆,酷似一条彩练。好溪源出大盘山,一泻而下,被上章石壁挡住,把整个胪靖盆地淹成湖泊。一天,八洞神仙云游到仙都,众仙对仙都的奇峰异石赞叹不已,唯有吕洞宾却说这里只有奇峰异石,却无流水相映,若配上何仙姑身上飘带般的溪水,才是人间仙境。何仙姑不吝彩带,解下交与吕洞宾。吕洞宾接过彩带抛向空中,只见彩带飘飘而下,上一头刚好接通胪靖盆地的湖泊,湖水沿带而下,终成今日九曲练溪。

慕义桥:见贤思齐的历史注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桥秋色 图源:视觉中国

前路村位于壶镇南十里的丘间平畈,村西古道上,有横跨漳溪的“慕义桥”,建成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系村人应天祖(1760-1840)独资建造,费银一万三千余两。应天祖早年贫穷,相传有一天在西厢房做牛栏时,挖到了一坛银子,就改行贩卖桐油生意,渐渐成了首富大户。时有壶镇吕蔡氏一门三世为善,十二年中在好溪流经县域的壶镇、五云、东渡三大渡口分别建起贤母、继义、竞爽三大石拱大桥。天祖非常仰慕此善行,决心要建造村西漳溪大桥。从道光十一年(1831)秋末正式动工,经过一年艰苦施工后,漳溪石拱大桥和附属廊亭都顺利完工了。天祖仰慕壶镇吕蔡氏一门仁义大德建造此桥,故缙云知县张惟孝将之命名为“慕义桥”,并亲笔书写桥名。

马渡长堤:冷饭热茶的馈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缙云河阳古民居 图源:视觉中国

马渡长堤位于马渡、宅基、应刘等村村边新建溪左侧。相传,很久以前,马渡、宅基村三年两头洪水泛滥,为共同抵御水患,各村按田亩派工做堤。一天中午,有一白发银须的老人,手执一把仙帚到众人面前说:“老朽两天没吃饭了,哪位给我点饭吃?”一位姓施的年轻人将草袋饭递给他说:“老爷爷,饭已冷,你将就吃一下。”老者吃完后又说:“有碗热茶喝就好了。”话音刚落,有位村姑说:“老爷爷,我回家给你烧热茶喝。”没多久那村姑拎着茶壶回到大堤上,老人把一碗热气腾腾的茶喝完了说:“你们做堤太辛苦了,老夫也要谢谢你们!”他轻轻飘上空中,将手中的仙帚往下一甩,村民发觉脚下出现了一条五里长堤,欢声如雷。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作者:朱高阳 潜晓勇 张彦

责编:吴冠宇

美编:骆晓玫

审核:任 红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18年第12期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