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爽以支属,世蒙殊宠,亲受先帝握手遗诏,讬以天下,而包藏祸心,蔑弃顾命,乃与晏、飏及当等谋图神器,范党同罪人,皆为大逆不道”。于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

公元249年,装病多年的太傅司马懿,趁皇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出城拜谒明帝陵时发动政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

司马懿联合朝中重臣在控制了整个洛阳后,请软禁中的郭太后下诏,罢免曹爽之职。曹爽在听信司马懿劝降之言后,拱手交出了兵权和皇帝曹芳的控制权,选择了乖乖投降。原本认为能保存富贵,做一富家翁。没想到等待他和其党羽的是一场残酷的屠杀,曹爽兄弟被夷灭三族,朝中党羽被杀5000余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诱发政变的原因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驾崩,曹芳继位。当时由大将军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一群哗众取宠之人,排斥司马懿等一众朝中老臣。

先是在中央对司马懿明升暗降,免了他录尚书事的行政之权,并剥夺其兵权,迁其为太傅,把他架空。再后来把掌控禁军的将军蒋济、掌管司法的廷尉高柔都捧上三公之位,安排心腹接任,控制了朝中军、法大权。

在地方上,曹爽也遍布党羽,用夏侯玄统领关中,夺取了原西线主帅司马懿的军权,在东线主帅王凌身边则安插心腹文钦去监视和分权。

公元247年,曹爽听从丁谧之计,上书皇帝曹芳,软禁郭太后于永宁宫,郭太后和曹芳告别时相对哭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曹芳

此时,曹爽一党的跋扈被士族所厌恶,朝中流传出一句谤语:

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

三狗就是指何晏、邓飏和丁谧,默指的是曹爽。意思是说这三人都是曹爽身边的恶犬,而丁谧是最为凶恶的一只。

虽然曹爽自此大权独揽,但在朝中也成了众矢之的,不管是太后、还是朝中重臣与世家大族都对其擅权跋扈之举,非常愤恨!

积怨已久,一旦爆发出来,就是血流成河,这也是司马懿能够政变成功,而获得绝大多数曹魏重臣支持的原因。

而这一切,原本可以避免,只因燕王曹宇拒绝了明帝曹叡的托孤,固辞大将军之位,才使得明帝不得不在临终前,做出了提拔平庸的曹爽和召回在外带兵的司马懿辅政的无奈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将军曹爽

曹宇其人

曹宇,字彭祖。魏武帝曹操与环夫人所生之子,邓哀王曹冲的同母兄弟。

按照史书列名的次序,曹宇应当是曹操的第九子,因三子早殇的缘故(曹熊、曹铄、曹冲),曹操期望曹宇能健康的成年,便给他取字叫“彭祖”。彭祖是上古时期长寿之人,传说活了八百岁,所以曹操希望曹宇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命百岁,没想到曹宇真的成为曹操儿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从历史史料分析,他的长寿秘诀有两点:

  • 1、性情恭顺温和,万事保持平常心,心静自然体健,很符合养生之道。
  • 2、与人为善,从不争权夺利,面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滔天权势,坚辞不受,远离政治漩涡,避免了杀身之祸,寿终正寝。

如果能够改变曹魏命运的话,转折点就在明帝临终前对曹宇殷殷期许的决策上,如果曹宇选择了接受明帝的诏令,按照他的性情,绝对不会苛待郭太后、激怒众多曹魏老臣,也不会跟司马懿的关系达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司马懿想篡权曹魏没有借口、没有助力,想要成功是相当困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明帝曹叡

曹魏政权的生死抉择

明帝少与宇同止,常爱异之。及即位,宠赐予诸王殊。

魏明帝与曹宇虽为叔侄,但年龄相仿。少年时经常聚在一起,关系很好。明帝即皇帝位后,对曹宇的宠信和赏赐都比其他宗王要多。

冬十二月,明帝疾笃,拜宇为大将军,属以后事。受署四日,宇深固让。

公元238年冬,明帝感觉大限已近,急招曹宇入朝(曹宇住邺城),下旨拜曹宇为大将军,托付后事。但曹宇坚决不接受任命。

在这里要说明一点,魏明帝曹叡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深得曹操的喜爱,常令他伴随左右,悉心教导。曹操曾说:“我基于尔三世矣。”,意思是,我曹氏家族的基业有你在就可以放心的继承三代了。

明帝在观人方面也很有眼光,后来曹爽身边的“三狗”,都因为华而不实,遭到明帝的贬斥,在明帝执政期间从不重用。

明帝之所以看重曹宇,正是其性格恭顺,加之与各方关系良好的原因,可惜曹宇放弃了,对于明帝来说,时间不多了,精力也不够了,他勉为其难的接受了第二种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叡病重,问计刘放、孙资二人

问曰:“燕王正尔为?”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谁可任者?”时惟曹爽独在侧,放、资因荐爽,且言:“宜召司马懿与相参。”帝曰:“爽堪其事不?”爽流汗不能对。放蹑其足,耳之曰:“臣以死奉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