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打烟卡”游戏突然风靡小学校园,记者了解到,这种“烟卡”大多是用香烟包装盒做的,学生们收集不同图案、品牌的废弃烟盒,折叠好后和小伙伴展开拍击“决斗”,“赚”取对方手中的卡牌。记者走访惠州部分小学,发现热衷这种游戏的孩子不在少数。

记者在我市一所小学附近街巷中看到,一群小学生正双手合拢,练习着空掌心击拍墙壁的技巧,发出阵阵声响。记者询问他们是否了解“烟卡”游戏,一位学生迅速从口袋中掏出一叠色彩斑斓的“烟卡”,并向记者介绍了“烟卡”的品种、价格以及游戏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记者意外的是,学生们竟然对香烟价格了如指掌,甚至能通过“烟卡”是否残留烟味和包装有无胶水,分辨真假烟盒,之后根据香烟“档次”,将“烟卡”分为不同等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和天下3块钱一个,大重九很贵,100块钱。

学生:这个烟卡是假的,不要买。我教你怎么认,如果这里没有胶,就是假的。

记者走访另一所小学也有类似现象。学生们热衷于“烟卡”游戏,根据“烟卡”形状大小设置了不同的游戏规则。有学生表示,更青睐“稀有烟卡”,如“芙蓉王烟卡”和“中华烟卡”,尤其是“进口香烟烟卡”可遇不可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哪个烟比较贵,哪个烟卡就比较大。大的先拍,拍翻一张,一张归你,拍翻两张,两张归你。记者:赢得最多的同学有多少张烟卡?学生:500多张、1000多张。

至于“烟卡”来源,记者调查发现,他们主要通过文具店购买、路边捡拾或向大人索要。有学生告诉记者,曾在学校周边小店花1.5元购买到一张心仪的“烟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跟别人打烟卡游戏赚的。
学生:我们是地上捡的烟盒,或者自己家里人抽的烟盒拿来折。
学生:小店卖1.5元,也可以找其他小孩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走访了校园周边小卖部“烟卡”售卖情况。有老板们表示确实知道有“烟卡”的进货渠道,但他们并没有进货,不过提示记者,可以找学生购买。
小卖部老板:记者:有没有烟卡卖?老板:烟卡是小孩子自己收集的,我们没卖,烟卡和那些小朋友买。记者:小朋友怎么会卖给你?老板:会的,小朋友可以卖烟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有大量“烟卡”售卖,价格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大多产品带有“稀有”或“绝版”等字眼,部分店铺产品浏览量达10万+,销量已售“1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烟卡”火爆校园,家长们态度不一。

家长 黄先生:我觉得和我们小时候玩的纸牌一样,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但有点不好的是从纸牌变成烟盒。烟盒让小朋友从小知道这个是什么烟,让他们会对比,我觉得不太好。

家长 王女士:看怎么和他树立正确的观念。

专家提醒:家长要警惕“烟卡”风潮背后的“熟识效应”

前有“盘手串”“萝卜刀”,现有“烟卡”,儿童群体中每兴起一种玩具,都会引发社会大众的热议。“烟卡”游戏的风靡之所以引起社会热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香烟”和“小学生”这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不免让许多人担忧。专家指出,“烟卡”虽不是烟,但是“烟卡”游戏会增加孩子对香烟的好奇,家长要警惕“烟卡”风潮背后的“熟识效应”,学校和家庭对孩子们玩的游戏需要更多的正确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烟卡”游戏并非新鲜事物,它如同父母辈儿时的洋画、水浒卡一样,是孩子们社交互动的媒介。有着十几年学生心理研究的专家吴老师指出,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模仿关键期,玩“烟卡”游戏可能会引发孩子对香烟的好奇心,产生想要尝试香烟的冲动。

惠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 吴一明:小时候我们的卡是四大名著里面的人物,回忆起这个游戏都是很美好的,所以游戏本身没有问题。但是烟卡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本来还在一个模仿的关键期,烟是成年人的世界,孩子的好奇心会引起他对烟的观察。

吴老师强调,打纸牌这类游戏本身并无不妥,但卡片的内容需要审慎考虑。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孩子游戏选择的引导,确保他们在健康、有益的游戏环境中成长。
惠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 吴一明:有的家长很极端,觉得这个不好,扔掉它。有时候你简单粗暴地扔掉孩子的一个玩具或者游戏卡,对孩子有点伤害,可能你不知道破坏了他游戏的一种乐趣,所以我们建议家长是用有益的游戏来取代这种有害的游戏。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而“烟卡”游戏的主体是废弃的烟盒,这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法律规定。
广东鸿浩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贺鸿德:第一,从商业角度,它侵犯了烟厂的商标所有权和知识产权,这个是绝对禁止的。第二,烟卡切制下来也是烟草专卖法严格禁止的行为,是不允许卖的。再者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角度,国家未成年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兜售烟草。

“烟卡”游戏虽然看似只是一种普通的儿童游戏,但其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加强引导和教育,让孩子们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